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语文课堂中所学内容,在实践中探索语文学科知识中的规律。而情景剧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能有效满足这一要求的活动形式。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情景剧活动,吸引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认知效果中,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剧;兴趣;语言能力
“情景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主要指在一个屋子当中有几个人编排的室内戏。而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强调了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同时,语文也是一门以语言、实践为特点的学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情景剧的改编,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模拟情景对话中,深化对文本的认知,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一、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当课堂教学的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并且愿意耗费自己的精力,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单一和刻板时,学生也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以至于制约了语文知识的讲解效率。而情景剧活动则能有效改善传统语文知识的讲解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孙权劝学》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促进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单向讲解的形式,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中的生字词,解决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随后,教师针对文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逐句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章中主要描述的内容。显然,教师以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知本节课中的文本内容,会逐渐消减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制约《孙权劝学》这節课的有效讲解。而教师先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文本进行改编,形成课本剧,再引导学生对改编后的课本剧进行模拟和演练,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中,提高对文本学习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情景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激发对文本进行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培养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中需要形成的基本内容,其中“说”,更加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新课改中教育部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语言能力的要求,这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情景剧的开展,强调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有效地运用情景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就拿《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剧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来看,本文主要以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父亲的伟大,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在文章中也含有“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等丰富的对话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对话进行模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满足当前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要求。同时,《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对话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对话进行情景剧的练习,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运用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难看出,在开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用情景剧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扩展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对教材中的语句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培养自身听说能力。
三、强化学生合作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之后,教师就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而情景剧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只学生一人参与的,而是一个团队进行协作的过程,因此,在将情景剧的教学活动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应当借助情景剧活动的特点,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逐步提升合作能力。
例如,在《老王》这节课的情景剧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活动细节的优化,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先基于日常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情景剧演绎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随后,教师按照同组学生相异性质,异组之间相似相性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对情景剧演绎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对情景剧演绎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安排好的小组形式,共同开展本节课的情景模拟活动,并让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在相互帮助中,逐步提高模拟演练的效果,实现对本节课中文本内容的有效分析。
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景剧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教学细节的优化,从而让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运用情景剧,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情景剧的应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以及课本中所安排的文本内容,创新情景剧的应用方法,以及情景剧的优势,并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实践,从而构建完整地应用情景剧,促进语文知识教学的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福君.情景剧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实验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02-103.
[2]魏春凤,马小娟.浅议情景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3):116.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剧;兴趣;语言能力
“情景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主要指在一个屋子当中有几个人编排的室内戏。而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强调了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同时,语文也是一门以语言、实践为特点的学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情景剧的改编,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模拟情景对话中,深化对文本的认知,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一、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当课堂教学的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时,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并且愿意耗费自己的精力,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当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单一和刻板时,学生也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以至于制约了语文知识的讲解效率。而情景剧活动则能有效改善传统语文知识的讲解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孙权劝学》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促进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单向讲解的形式,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中的生字词,解决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随后,教师针对文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逐句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章中主要描述的内容。显然,教师以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知本节课中的文本内容,会逐渐消减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制约《孙权劝学》这節课的有效讲解。而教师先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文本进行改编,形成课本剧,再引导学生对改编后的课本剧进行模拟和演练,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文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文课堂中,提高对文本学习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情景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激发对文本进行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
二、培养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中需要形成的基本内容,其中“说”,更加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在新课改中教育部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语言能力的要求,这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情景剧的开展,强调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有效地运用情景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就拿《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剧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来看,本文主要以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父亲的伟大,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在文章中也含有“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等丰富的对话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对话进行模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满足当前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要求。同时,《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对话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教师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对话进行情景剧的练习,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运用效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难看出,在开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用情景剧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扩展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对教材中的语句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培养自身听说能力。
三、强化学生合作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之后,教师就将合作学习活动引入课堂之中,用于满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而情景剧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只学生一人参与的,而是一个团队进行协作的过程,因此,在将情景剧的教学活动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应当借助情景剧活动的特点,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在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逐步提升合作能力。
例如,在《老王》这节课的情景剧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活动细节的优化,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先基于日常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情景剧演绎能力不同,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随后,教师按照同组学生相异性质,异组之间相似相性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对情景剧演绎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对情景剧演绎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安排好的小组形式,共同开展本节课的情景模拟活动,并让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在相互帮助中,逐步提高模拟演练的效果,实现对本节课中文本内容的有效分析。
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景剧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教学细节的优化,从而让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运用情景剧,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情景剧的应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以及课本中所安排的文本内容,创新情景剧的应用方法,以及情景剧的优势,并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实践,从而构建完整地应用情景剧,促进语文知识教学的体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福君.情景剧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实验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102-103.
[2]魏春凤,马小娟.浅议情景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