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12日是北京工商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在校庆前夕,记者采访了学校党委书记孙尧东,孙书记畅谈了学校的历史、改革和发展。
记者:6月12日是北京工商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首先向惩和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请惩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历史。
孙尧东:谢谢。北京工商大学是1999年6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组建而成,6月12日举行合并组建大会,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出席会议并揭牌。
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商学院前身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和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建于1950年初,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建于1953年,195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合并到中央商业干部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商业部成立中央商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商学院,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轻工业高校。1970年迁入陕西省咸阳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2年。60年来学校发展一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心。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过学校师生,姚依林、程子华曾兼任过学校领导;90年代初,李鹏、贾庆林、李岚清、刘淇等到校视察调研;新世纪,李长春、陈至立分别看望我校老教师和到良乡校区考察。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爱使不同时期的师生员工都备受鼓舞,如沐春风。国家商业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学校的办学还得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及有关委办局和地区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记者:合并后的北京工商大学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请问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尧东:早在合并之前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就是两所国内知名的行业大学。两所学校学科之间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21世纪,两所学校都强烈地意识到,外界环境正在迅速变化,区域性、全国性、世界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合并给北京工商大学所带来的机遇并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北京工商大学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继承办学历史上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服从首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局,适应北京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培养首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实质性合并,学校发展步入新时期;二是抢抓机遇建成良乡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阶段;三是“迎评促建”成果丰硕,教育教学工作跃上新水平;四是推进资源整合,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五是院士增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六是落实基本标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记者:合并院校如何顺利发展是我国教育界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合并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孙尧东:合并后如何发展,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学校处在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总结办学历史和经验,以利于推进学校实现新的发展。我们认真总结了10年来的工作,得出如下宝贵经验:
一是作为合并组建的大学必须维护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学校才能和谐、才能风清气正、才能人才辈出、才能科学发展。因此,学校倍加珍惜和努力维护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做好维护团结的楷模,全校师生员工要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二是作为首都的大学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促发展。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精神,善于发掘良机、善于捕捉机遇,学校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需要高度的敏锐和勇气,需要集体的智慧和信念。
三是作为部属划转地方的大学必须科学定位。我们既尊重历史、依托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办学,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国家意志、行业发展和首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定位、打造特色,主动置身于“融入首都,服务全国”的大格局、大战略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作为办学历史较长的大学必须凝练精神文化。精神是学校之魂,文化是学校之形。认真总结60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优良传统,融合时代精神,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就能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五是作为多校区办学的大学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要建设新校区,也要利用好老校区;既要推进工商融合,也要突出工科、商科各自特色;既要关注教学,也要促进科研;既要科学、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也要支持和帮助干部、师生员工的个人发展,关心和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坚持促进学校全面进步和促进教职员工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发展成果师生员工共享。
这些经验是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的思想基础。
记者:2009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据了解,这次大会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统一了党员思想,振奋了师生精神,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请问,您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孙尧东:以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标志,学校进入—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积极参与国家物流、轻工业等10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发挥高校科技创新重要方面军作用看,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落实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市属高校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看,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定位、科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看,对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还不明显,学术、科研团队建设比较薄弱,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公民满意大学”要求相比,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正在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高校相比,与全校师生员工包括离退休教职员工的期盼相比,学校当前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怎样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怎样调整办学 布局和结构、怎样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怎样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上。
记者:您在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孙尧东:一所高校要发展,学科特色最重要。北京工商大学发展到今天,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和良好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并组建使学校由单种l生学院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且学科体系比较好。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更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实现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学校提出“充分利用区域和行业资源,融入首都和行业服务的主战场”的指导方针,力求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思考、顶层设计。2009年5月,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实现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力争在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此,学校明确了学科建设的目标与规划: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学科结构调整的部署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特点要求,以“北京市学科建设工程”为指导,开展学科的调整与建设,巩固提高以食品和商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充实、加强骨干学科,从根本上完成学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一套基本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结构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体系。
记者:为了实现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还形成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请问具体目标是什么?
孙尧东:是的。我们希望把学校发展的重心从前一阶段更多关注外延扩张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更加明确和具体了。主要是: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4个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学科和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就业更具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初步建立;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立项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发明专利、到款经费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科研综合实力进入市属高校前列;体制机制创新显著进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运行良好,院系、学科调整全面完成,两级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校风基本形成。
记者:一所学校要顺利实现转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您认为关键是什么?
孙尧东:关键是统一思想。为了保证上述目标与规划的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在深入思考学校为什么要转型、怎样加快转型的问题上统一思想。
一要在从部属院校向地方院校转变上统一思想,切实做到“顶天立地”,紧密联系行业,主动融入首都。
二要在从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并重转变上统一思想,全面履行大学基本职能,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地位和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科研立校——以科学研究为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服务立校——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根本目的。还要明确,大学教师必须掌握两门基本功——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三要在从专业教育为主向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并重转变上统一思想,在搞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拓宽通识教育渠道,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下大力气建设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学科团队以及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下大力气建设好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基地、实验室和中心。
四要在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上统一思想,“主导”服务“主体”、引导“主体”,大到教学理念小到排课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服务国家建设需要与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学生满意作为教师的根本评价标准。
五要在从以学校高度集中管理向以校院(系)两级分权管理转变上统一思想,尽快理顺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健全校院(系)两级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六要在从以党政工部门行政化管理向人性化服务转变上统一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标准,严肃服务纪律,严格服务监督,兑现服务奖惩。必须明确,党政工部门包括院系的行政人员都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大学里的上帝,党政工部门人员和所有的干部都应该是公仆。党政工部门要通过开展“优化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活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教师和学生满意、高兴。
七要在从辅导员独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转变上统一思想,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每一名教师、职员和工勤人员都要为人师表。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全校教职工和干部都要继续深入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经济、管理学科要在国家和北京市争取更多话语权,增强决策影响力;工科要主动争取科研攻关项目和课题;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学校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起草好学校的“十二五”规划。
60年的历史积淀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年组合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凝聚了巨大的力量。全校师生员工会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发奋图强,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断奋斗!
记者:6月12日是北京工商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首先向惩和学校表示热烈的祝贺!请惩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历史。
孙尧东:谢谢。北京工商大学是1999年6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组建而成,6月12日举行合并组建大会,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出席会议并揭牌。
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商学院前身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和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建于1950年初,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建于1953年,195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合并到中央商业干部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商业部成立中央商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商学院,中央商业干部学校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轻工业高校。1970年迁入陕西省咸阳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2年。60年来学校发展一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心。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接见过学校师生,姚依林、程子华曾兼任过学校领导;90年代初,李鹏、贾庆林、李岚清、刘淇等到校视察调研;新世纪,李长春、陈至立分别看望我校老教师和到良乡校区考察。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关爱使不同时期的师生员工都备受鼓舞,如沐春风。国家商业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学校的办学还得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及有关委办局和地区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记者:合并后的北京工商大学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请问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尧东:早在合并之前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就是两所国内知名的行业大学。两所学校学科之间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21世纪,两所学校都强烈地意识到,外界环境正在迅速变化,区域性、全国性、世界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合并给北京工商大学所带来的机遇并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北京工商大学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继承办学历史上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服从首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局,适应北京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培养首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服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实质性合并,学校发展步入新时期;二是抢抓机遇建成良乡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阶段;三是“迎评促建”成果丰硕,教育教学工作跃上新水平;四是推进资源整合,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五是院士增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六是落实基本标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记者:合并院校如何顺利发展是我国教育界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所合并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孙尧东:合并后如何发展,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学校处在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总结办学历史和经验,以利于推进学校实现新的发展。我们认真总结了10年来的工作,得出如下宝贵经验:
一是作为合并组建的大学必须维护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学校才能和谐、才能风清气正、才能人才辈出、才能科学发展。因此,学校倍加珍惜和努力维护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做好维护团结的楷模,全校师生员工要上下一心,同舟共济。
二是作为首都的大学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促发展。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精神,善于发掘良机、善于捕捉机遇,学校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需要高度的敏锐和勇气,需要集体的智慧和信念。
三是作为部属划转地方的大学必须科学定位。我们既尊重历史、依托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办学,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国家意志、行业发展和首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定位、打造特色,主动置身于“融入首都,服务全国”的大格局、大战略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作为办学历史较长的大学必须凝练精神文化。精神是学校之魂,文化是学校之形。认真总结60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优良传统,融合时代精神,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就能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五是作为多校区办学的大学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要建设新校区,也要利用好老校区;既要推进工商融合,也要突出工科、商科各自特色;既要关注教学,也要促进科研;既要科学、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也要支持和帮助干部、师生员工的个人发展,关心和解决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坚持促进学校全面进步和促进教职员工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做到发展为了师生员工,发展依靠师生员工,发展成果师生员工共享。
这些经验是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的思想基础。
记者:2009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据了解,这次大会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统一了党员思想,振奋了师生精神,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请问,您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孙尧东:以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标志,学校进入—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看,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积极参与国家物流、轻工业等10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发挥高校科技创新重要方面军作用看,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落实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市属高校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看,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定位、科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看,对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还不明显,学术、科研团队建设比较薄弱,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公民满意大学”要求相比,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正在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高校相比,与全校师生员工包括离退休教职员工的期盼相比,学校当前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怎样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怎样调整办学 布局和结构、怎样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怎样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上。
记者:您在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孙尧东:一所高校要发展,学科特色最重要。北京工商大学发展到今天,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和良好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并组建使学校由单种l生学院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且学科体系比较好。党中央明确提出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更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实现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学校提出“充分利用区域和行业资源,融入首都和行业服务的主战场”的指导方针,力求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思考、顶层设计。2009年5月,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实现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力争在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为此,学校明确了学科建设的目标与规划: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学科结构调整的部署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及特点要求,以“北京市学科建设工程”为指导,开展学科的调整与建设,巩固提高以食品和商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充实、加强骨干学科,从根本上完成学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一套基本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结构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体系。
记者:为了实现由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还形成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请问具体目标是什么?
孙尧东:是的。我们希望把学校发展的重心从前一阶段更多关注外延扩张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更加明确和具体了。主要是: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4个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学科和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就业更具竞争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初步建立;科研实力显著提升,立项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发明专利、到款经费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科研综合实力进入市属高校前列;体制机制创新显著进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运行良好,院系、学科调整全面完成,两级管理模式基本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校风基本形成。
记者:一所学校要顺利实现转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您认为关键是什么?
孙尧东:关键是统一思想。为了保证上述目标与规划的实现,党员干部必须在深入思考学校为什么要转型、怎样加快转型的问题上统一思想。
一要在从部属院校向地方院校转变上统一思想,切实做到“顶天立地”,紧密联系行业,主动融入首都。
二要在从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并重转变上统一思想,全面履行大学基本职能,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地位和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科研立校——以科学研究为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服务立校——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根本目的。还要明确,大学教师必须掌握两门基本功——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三要在从专业教育为主向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并重转变上统一思想,在搞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拓宽通识教育渠道,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下大力气建设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学科团队以及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下大力气建设好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国家、北京市、学校三级基地、实验室和中心。
四要在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上统一思想,“主导”服务“主体”、引导“主体”,大到教学理念小到排课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服务国家建设需要与服务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学生满意作为教师的根本评价标准。
五要在从以学校高度集中管理向以校院(系)两级分权管理转变上统一思想,尽快理顺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健全校院(系)两级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六要在从以党政工部门行政化管理向人性化服务转变上统一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标准,严肃服务纪律,严格服务监督,兑现服务奖惩。必须明确,党政工部门包括院系的行政人员都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教师和学生就是大学里的上帝,党政工部门人员和所有的干部都应该是公仆。党政工部门要通过开展“优化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活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让教师和学生满意、高兴。
七要在从辅导员独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转变上统一思想,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每一名教师、职员和工勤人员都要为人师表。
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全校教职工和干部都要继续深入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经济、管理学科要在国家和北京市争取更多话语权,增强决策影响力;工科要主动争取科研攻关项目和课题;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学校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起草好学校的“十二五”规划。
60年的历史积淀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年组合为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凝聚了巨大的力量。全校师生员工会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发奋图强,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