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内外关于中华经典诵读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诵读、课中嵌入、课后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优化语文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美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16-03
经典美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美文,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将经典美文巧妙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与文本有机融合,以促进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谨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前诵读经典美文,营造春天
(一)课前诵读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两分钟诵读是一节课开始的“序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经典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新课中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提升等方面产生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好这“两分钟”,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推荐了许地山《春底林野》的片段:“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学生从名家笔下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小朋友嬉戏春光的快乐,由此心生向往,迫切想去“触摸春天”,了解文中小朋友在春天里的愉悦时光,欣赏文中春天的美丽景致。
(二)初读课文的情感渲染
《触摸春天》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对于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盲童所处的黑暗世界。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题为《盲人》的诗:
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黑暗
我却能感知光明
因为光明的地方
是温暖的
我有眼睛
却看不见
即使道路笔直
即使汽车奔跑
即使花儿绽放
我能触摸到的
只有真实的东西
一切在指尖的触摸下真实
我可以想象
太阳是蓝的
我可以想象
雨水是七彩的
我想象
有许多天使
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翅膀是扇动的
配乐朗诵后,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生活实际与想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盲人的好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课题要用“触摸”二字,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课始境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嵌入经典美文,领悟春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吟诵或阅读相关的经典作品,使其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进一步体会学习内容,从而使理解感悟得以升华。
(一)品读时的巧妙渗透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极富感染力。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积累“花繁叶茂”、“浓郁”、“流连”等美词,反复诵读文本,在脑海里再现深深吸引着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流连的美好春光。再让学生用以前积累的经典诗词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小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诸如“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花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有的学生还引用了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如此的旁征博引,可见在品读中渗透美文,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经典的积极性。
(二)拓展时的巧妙链接
在学生感受到盲童安静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许多多的盲人都和主人公安静一样,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说:“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出示海伦的诗,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
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
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
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
感觉着小鸟快乐地跳跃
我将手指慢慢地伸入小溪
感受着清凉的水从我张开的指间流淌……
这个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随文积累,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学完《触摸春天》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后链接的内容,课外搜索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有了之前的巧妙链接,海伦这位盲人作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诗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便有了了解她并阅读她的文章的愿望。
三、运用经典美文,仿写春天
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理解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美文要学习,更要传承运用。如果说诵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的。在对美文《触摸春天》品读成诵的基础上,我采用教会学生仿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填空式仿写
由于课前以一首小诗引入课文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朦胧懵懂的意识。因此,在品读课文,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后,我尝试着和学生一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安静缤纷世界的感悟。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 。
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写道:“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嫩嫩的花瓣绽放的姿态;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细细的垂柳拨水的韵律;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与蝴蝶捉迷藏时的欣喜与快乐!”
虽然这首小诗不够美妙,也没有整齐的韵脚,但它足以体现了儿童已经走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她一起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二)片段仿写
《触摸春天》描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奇迹般地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课文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感悟: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样的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为小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品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去仿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学生兴味正浓,他们的笔尖流淌着这样的文字:“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游弋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我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不同的学生写出了不同的春色,但一样的是美文让他们触摸到了别样的春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美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16-03
经典美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美文,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将经典美文巧妙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与文本有机融合,以促进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谨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前诵读经典美文,营造春天
(一)课前诵读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两分钟诵读是一节课开始的“序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经典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新课中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提升等方面产生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好这“两分钟”,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推荐了许地山《春底林野》的片段:“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学生从名家笔下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小朋友嬉戏春光的快乐,由此心生向往,迫切想去“触摸春天”,了解文中小朋友在春天里的愉悦时光,欣赏文中春天的美丽景致。
(二)初读课文的情感渲染
《触摸春天》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对于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盲童所处的黑暗世界。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题为《盲人》的诗:
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黑暗
我却能感知光明
因为光明的地方
是温暖的
我有眼睛
却看不见
即使道路笔直
即使汽车奔跑
即使花儿绽放
我能触摸到的
只有真实的东西
一切在指尖的触摸下真实
我可以想象
太阳是蓝的
我可以想象
雨水是七彩的
我想象
有许多天使
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翅膀是扇动的
配乐朗诵后,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生活实际与想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盲人的好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课题要用“触摸”二字,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课始境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嵌入经典美文,领悟春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吟诵或阅读相关的经典作品,使其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进一步体会学习内容,从而使理解感悟得以升华。
(一)品读时的巧妙渗透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极富感染力。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积累“花繁叶茂”、“浓郁”、“流连”等美词,反复诵读文本,在脑海里再现深深吸引着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流连的美好春光。再让学生用以前积累的经典诗词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小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诸如“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花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有的学生还引用了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如此的旁征博引,可见在品读中渗透美文,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经典的积极性。
(二)拓展时的巧妙链接
在学生感受到盲童安静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许多多的盲人都和主人公安静一样,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说:“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出示海伦的诗,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
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
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
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
感觉着小鸟快乐地跳跃
我将手指慢慢地伸入小溪
感受着清凉的水从我张开的指间流淌……
这个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随文积累,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学完《触摸春天》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后链接的内容,课外搜索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有了之前的巧妙链接,海伦这位盲人作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诗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便有了了解她并阅读她的文章的愿望。
三、运用经典美文,仿写春天
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理解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美文要学习,更要传承运用。如果说诵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的。在对美文《触摸春天》品读成诵的基础上,我采用教会学生仿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填空式仿写
由于课前以一首小诗引入课文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朦胧懵懂的意识。因此,在品读课文,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后,我尝试着和学生一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安静缤纷世界的感悟。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 。
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写道:“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嫩嫩的花瓣绽放的姿态;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细细的垂柳拨水的韵律;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与蝴蝶捉迷藏时的欣喜与快乐!”
虽然这首小诗不够美妙,也没有整齐的韵脚,但它足以体现了儿童已经走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她一起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二)片段仿写
《触摸春天》描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奇迹般地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课文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感悟: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样的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为小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品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去仿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学生兴味正浓,他们的笔尖流淌着这样的文字:“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游弋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我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不同的学生写出了不同的春色,但一样的是美文让他们触摸到了别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