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习作教学中的奇葩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学生写作难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说的欲望。而情境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效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新理念,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张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教学课——《袋子里的秘密》,在作文选材上就别出心裁。因为《袋子里的秘密》本身就让学生对它充满了新鲜好奇,加上张老师的开课导语,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她说:“同学们,再过几天,元旦就要来了,这里张老师给同学们备了一份礼物,瞧——”孩子们一听老师送礼物给自己,真是叫化子拾元宝——乐不可支。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送的是什么礼物?这样,上课伊始,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表达的兴趣。特别是第一个学生上台猜物的场面,更是设计得锦上添花。在这个“猜物”情境中,猜物的同学或摸或摇或掂,可真是把同学们支的“招”全用上了,而台下的学生更是屏气凝神,睁大眼睛盯着台上同学,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钻进袋子里看个究竟,然后告诉猜物的同学……这真是教学无痕啊!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预定的情境中,伴随着情感之窗的开启,语言的闸门打开了。此时,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想说、乐说,发言当然精彩纷呈。
  
  二、利用情境,注重观察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另外,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我在执教情境作文《品橘》一课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分了四步进行教学:一是看一看。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二是摸一摸。因为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那黄澄澄、金灿灿的橘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三是闻一闻。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了解是不全面的,还要用鼻子闻一闻,了解它的的气味。四是尝一尝。橘子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味道,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把握橘子的特点。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调动眼、口、耳、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插上翅膀,放飞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习作的任务:“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温秋霞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课《神奇的“胖大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实验开始,温老师把“胖大海”丢进了装着热气腾腾的开水的杯子里,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
  师:“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它像小鱼一样,在吐泡泡呢。”
  ……
  瞧,小学生天真活泼,多有想象力。学生在温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多丰富呀!我想:在情境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觉得情境作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创设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摒弃了过去习作指导模式化的倾向,变封闭为开放,化枯燥为活泼,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它解决了学生“没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的问题,为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窗。我想:情境作文教学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会成为习作教学中一朵绽放的奇葩!◆(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如同一幕电视连续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导入)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但让人浮想联翩、留有余韵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只有精彩落幕,才能让一切尽在回忆中。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归纳总结结尾法——提纲挈领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或教师本人以准确精练
期刊
前段时间,当笔者用心读完了朱永新教授的《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各类教育随笔共计131篇。全书分为六辑,分别是成长感悟、杏坛时评、科研漫谈、名家印象、教育定律、网络情怀。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教育历程,以及作者视教育为幸福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更具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其中积淀了人类的精神、智慧,是古今文化的结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更强调情感,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有人称语文课为“情感课”,课堂情感交流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一、语文课堂情感交流的主
期刊
高校是培养人的阵地,党员结构及工作性质不同,决定了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坚持教育、监督、处理“三个结合”,是改进和加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能有效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一、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而党员素质的提高,重在教育。怎样有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呢?  第一,党员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从现实来看,学校党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党员素质和
期刊
在中学语文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真正实现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努力。  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册语文《鸿门宴》教学延伸课中,我这样设计:  课题:《鸿门宴》故事改写  设计理念: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期刊
一、问题与现状  在我国,教材改革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建设历来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在《自由的学习》中指出,教材有意义而且符合学生学习目的者才会产生学习。近年来,由国内学者编著的各类心理学教材、译著或译丛似有繁荣之感,但其传递的知识质量似乎要大打折扣。如公共课心理学教材,国内至少有几十个版本,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指出,高水平的心理学著作应具
期刊
学校秉承“尊重差异,开发潜能,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遵循“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育人原则,创新评价体制,注重成长过程,对学生不仅让他们获得一种知识,还要培育一种精神,磨炼一种意志,养成一种习惯。“孩子皆星星,颗颗亮晶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以文化人,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精良的硬件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有力的保障。学校先
期刊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哈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历险活动。然而,本文认为小说结尾,不仅使哈克这一人物形象失去往日英雄的光彩,而且还削弱了小说抨击蓄奴制的主题。最后小说结尾的某些营救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小说的结尾不能不说是全文的败笔。其情节大致如下:吉姆被两个骗子以40美元卖了,哈克再次前去营救。汤姆的意外加入使得营救变成一场闹剧。最后还是华珍小姐的遗嘱让吉姆
期刊
教师的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建设,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搞好家访工作,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认识,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目的。    一、家访的策略    家访是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教育学生共识的纽带,促使
期刊
一、 地理创新教育新模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在实践中,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并能应用地理知识、科学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加强研究性学习是作为地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其原因在于:  1.贯彻以人发展为本,应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