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学生写作难在哪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说的欲望。而情境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效实践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新理念,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一朵奇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张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教学课——《袋子里的秘密》,在作文选材上就别出心裁。因为《袋子里的秘密》本身就让学生对它充满了新鲜好奇,加上张老师的开课导语,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她说:“同学们,再过几天,元旦就要来了,这里张老师给同学们备了一份礼物,瞧——”孩子们一听老师送礼物给自己,真是叫化子拾元宝——乐不可支。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送的是什么礼物?这样,上课伊始,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表达的兴趣。特别是第一个学生上台猜物的场面,更是设计得锦上添花。在这个“猜物”情境中,猜物的同学或摸或摇或掂,可真是把同学们支的“招”全用上了,而台下的学生更是屏气凝神,睁大眼睛盯着台上同学,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钻进袋子里看个究竟,然后告诉猜物的同学……这真是教学无痕啊!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预定的情境中,伴随着情感之窗的开启,语言的闸门打开了。此时,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想说、乐说,发言当然精彩纷呈。
二、利用情境,注重观察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另外,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我在执教情境作文《品橘》一课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分了四步进行教学:一是看一看。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二是摸一摸。因为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那黄澄澄、金灿灿的橘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三是闻一闻。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了解是不全面的,还要用鼻子闻一闻,了解它的的气味。四是尝一尝。橘子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味道,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把握橘子的特点。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调动眼、口、耳、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插上翅膀,放飞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习作的任务:“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温秋霞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课《神奇的“胖大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实验开始,温老师把“胖大海”丢进了装着热气腾腾的开水的杯子里,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
师:“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它像小鱼一样,在吐泡泡呢。”
……
瞧,小学生天真活泼,多有想象力。学生在温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多丰富呀!我想:在情境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觉得情境作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创设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摒弃了过去习作指导模式化的倾向,变封闭为开放,化枯燥为活泼,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它解决了学生“没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的问题,为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窗。我想:情境作文教学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会成为习作教学中一朵绽放的奇葩!◆(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张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教学课——《袋子里的秘密》,在作文选材上就别出心裁。因为《袋子里的秘密》本身就让学生对它充满了新鲜好奇,加上张老师的开课导语,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她说:“同学们,再过几天,元旦就要来了,这里张老师给同学们备了一份礼物,瞧——”孩子们一听老师送礼物给自己,真是叫化子拾元宝——乐不可支。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送的是什么礼物?这样,上课伊始,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自主表达的兴趣。特别是第一个学生上台猜物的场面,更是设计得锦上添花。在这个“猜物”情境中,猜物的同学或摸或摇或掂,可真是把同学们支的“招”全用上了,而台下的学生更是屏气凝神,睁大眼睛盯着台上同学,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钻进袋子里看个究竟,然后告诉猜物的同学……这真是教学无痕啊!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预定的情境中,伴随着情感之窗的开启,语言的闸门打开了。此时,学生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想说、乐说,发言当然精彩纷呈。
二、利用情境,注重观察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另外,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我在执教情境作文《品橘》一课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入手,分了四步进行教学:一是看一看。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二是摸一摸。因为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那黄澄澄、金灿灿的橘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三是闻一闻。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了解是不全面的,还要用鼻子闻一闻,了解它的的气味。四是尝一尝。橘子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味道,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把握橘子的特点。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调动眼、口、耳、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插上翅膀,放飞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习作的任务:“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温秋霞老师执教的情境作文课《神奇的“胖大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实验开始,温老师把“胖大海”丢进了装着热气腾腾的开水的杯子里,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
师:“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看见老师把一颗“胖大海”扔进了杯子里,它像小鱼一样,在吐泡泡呢。”
……
瞧,小学生天真活泼,多有想象力。学生在温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多丰富呀!我想:在情境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觉得情境作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创设富有情趣的习作环境,摒弃了过去习作指导模式化的倾向,变封闭为开放,化枯燥为活泼,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它解决了学生“没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的问题,为习作教学打开了一扇美丽而充满希望的窗。我想:情境作文教学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一定会成为习作教学中一朵绽放的奇葩!◆(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