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注意能力的最佳方法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中发现:注意集中的学生,学习10次就能掌握12个无意义音节;而注意力差的学生学习100次,才掌握12个无意义的音节。小学生注意出现问题或失调,主要表现为分心与注意力缺乏,伴随着年级升高而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要想达到注意力高的学生学习水平,这种学生要付出10倍努力。可见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之大。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小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有4种。
  
  一、圈数字训练注意力
  
  这种训练是在一些阿拉伯数字中,让学生用笔圈出某一指定数字。如在下面的数字中:
  5437912576508134 7645126834087352
  0947890185241780 1546349122541864
  5521807325860675 9254473506491089
  让学生圈出“3”等等,教师用秒表记录时间,从教师发口令开始,共做3—5分钟,做完后,学生交换检查,计算出正确圈字以及错圈和漏圈的数量。
  从一组随机数字中圈出指定的数字,由于指定数字的方式不同,可分别训练注意的不同特性。例如:①让学生圈出“3”字(或其它任意数字),是训练学生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②让学生圈出“3”字前面的一个数字,是训练学生注意的转移品质。③让学生圈出“3”字前一位“7”字(或其他指定数字),是练学生注意力的选择性。④让学生圈出“3”字和“7”字之间的偶数(或奇数),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和注意的广度。
  这些训练的要求是:每一天练习一、二次,每次练习20——25分钟,每组圈字训练3分钟,持续一个月。训练之后可进行评分,评分方法是统计圈对、圈错和漏圈的三种数据。全圈对的数字总和称为粗分,圈错数加上漏圈数称为失误,而最后得分即净分,为粗分减去失误;失误率为失误与粗分之比乘100,用公式表示即:
  净分=粗分-失误。失误率=失误/粗分×100
  通过净分及失误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训练的进展,如果净分逐渐提高,失误率逐渐下降,则表明训练者的注意力已经得到提高。
  
  二、数数训练注意力
  
  让学生反复地按要求数数,是增进学生集中能力的有效方法。
  从1数到20,或从2数到30也可,设定一段数字,然后反复地数。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往往会因分心或精神不集中而数错。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工作和很有规律地反复工作,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倒数数,从201开始隔两位数倒数至1,如201198195……如果数错了,就必须从头开始重数。
  让学生利用每天睡觉前的时间,用5分钟数一段特定的数字,如果不专心,便会失败。训练一段时间,可延时为10分钟,20分钟。关于数字方面,开始与结束的数字,以3、4为起点最好,随后再逐日更改,持续训练。
  
  三、听音训练法
  
  让学生每天用一些时间,拿一个节拍器或机械手表,贴在耳边静听,听时要心境平和、环境安静、坐姿端正。开始听时感到声音遥远而微弱,随着注意力逐渐集中,这声音听起来渐近渐大了。后来,甚至听起来声音像从自己的胸膛里发出来似的。再进一步,甚至听起来这声音似从墙壁和窗户那里又给反射回来了。进入这种状态后,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起来就会思路敏捷,效率较高。
  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听说悄悄话、看小音量的电视(学生在看电视时,把音量拧到最小,也就是难以听见的程度。然后盯住画面,聚精会神地收看4——10分钟)、听小音量收音机(听自己最喜欢的录音带或广播节目时,尽量把音量放低,低到刚好能听清为止。每天听几分钟)、倾听流水声、鸟啼与风声等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能力。
  
  四、盯视训练法
  
  这种训练是通过盯视某一物体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可用20厘米长的线绳拴到中心有小孔的古铜钱或像硬币大小的圆铁片上。绳子另一头缠在四方的小厚纸板上。用手指捏住厚纸板,让铜钱静止地垂在自己的鼻子尖前面,眼睛盯着上面的绳结与小孔。当注意力集中到这儿以后,心里就可以反复默念这铜钱:“左右动,左右动”。过了一会儿,就感受到铜钱真会微微地向左右摆动起来。这时,心里可再默诵:“摆动大些,大些”,结果就摆动大了起来。这既能检查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更简便的方法就是选一个物体某一点,就盯视这点,心理什么也不准想,就盯视它,坚持5分钟左右。在学习武术时,也常用这种方法培养人的注意力。
  盯秒针。准备一块带有秒针的表,用双眼盯住秒针,随秒针移动,一直看秒走3圈(3分钟)。这时不要想任何事物,只盯着秒针。
  也可以盯视天空飘摇下落的某一个雪花,一直追视落地为止。
  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哨兵”站岗或做手持鱼竿钓鱼等游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以为,教学工作应该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思维的独立性,要变学为思;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这样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辩证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启发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直观启发是指在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因此,学好数学非常重要。而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学好它并不容易。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甚至讨厌数学。要使许多学生变厌学为愿学到乐学,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基础知识水平进入深入了解,悉心研究,在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
期刊
复习课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复习课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复习课的特点    知识的归纳整理。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
期刊
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真诚交流,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期望,从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努力。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或赞美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或成绩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
期刊
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建构思维、抽象思维、化归思维、拓扑思维,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思维起点的选择是数学解题的关键,当思维起点合理准确时,就能得心应手,当思维起点偏离时,就容易误入岐途,陷入繁杂的计算无法自拔或走入死胡同。因此,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在比较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起点是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题教学的灵魂所在。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应努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感知和理解物理教材及有关课外书籍,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阅读钻研课文,自己做实验,自己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思维、归纳
期刊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课程创新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标准,有意识地主动地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展示自我,独立发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是令不少学生望而生畏的“枯燥的”“无情的”学科,问题的原因是许多数学老师把本来就抽象的、无形的中学数学内容,强以满堂灌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嚷着数学难学,教师嚷着数学难教。如何改革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的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补差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    小
期刊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在增加社会实践时间,减少课时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是课程改革下的迫切需要,在脱离了题海战术的课堂教学后,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都要自觉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以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作了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