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阅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归纳出了古人的八种作品风格,就是通过对一些文人的作品的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的。所谓比较阅读,一般是将内容、形式等相近或相对的两种或多种材料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类题材同一文体的比较,也可以是同类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可以是不同题材同一文体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宏观上说,可以是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如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微观上说,可以是几部或单部作品,甚至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段落里相关内容的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通常有三个环节:首先,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其次,根据对比点认真分析文本,按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原则,把握比较对象的异同点;最后,认真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深入理解比较对象的对比意义。下面以阅读《水浒传》为例,对它们进行具体说明。
一、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
一般来说,名著的人物、情节、表现手法、主题等都可以作为对比点。具有相关性是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的基本原则,不一定是相近、相似的内容才可以作为比较对象,相对或相反的内容一样可以当作比较对象。
比如,《水浒传》里有不少粗鲁之人,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但他们的性格又有所不同,这些人物就可以作为比较对象。又如,《水浒传》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李逵江州劫法场与石秀北京城劫法场,等等,作者对这些情节的处理各具特色,它们都可以作为比较对象。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文本间的对比阅读。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许多可比之处:人物方面,领袖宋江与刘备的比较,军师吴用与诸葛亮的比较,等等:情节方面,梁山聚义与桃园结义的比较,刘备送别徐庶与宋江送别武松的比较,等等。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链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把握比较对象的特点
下面举人物比较、情节比较两个例子,谈谈如何把握比较对象的特点。
1.人物比较
鲁智深与林冲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两人都曾是“公务员”。鲁智深是提辖,林冲的父亲也做过提辖,自己是禁军教头,两人身份有相似之处,但性格又有很大不同,从两人对待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这件事的态度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廝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第七回)
通过以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的对比可以发现,两人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别:林冲害怕上司,处处隐忍,过于忍辱负重,甚至有些怯懦:鲁智深与林冲的“忍”刚好相反,藐视封建权贵,对朋友忠诚、慷慨,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进行相关人物的比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书中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情节比较
《水浒传》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由于写作目的不同,作者采用的写法有不少差异,比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
作者在描写武松打虎时,运用了很多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武松打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动作做了详细刻画。作者详细叙述武松打虎的经过,对老虎的“扑”“掀”等,武松都躲过了,将武松的“揪”“按”“打”等动作一一呈现;同时详写武松的心理活动,再加上之前酒家的劝说等侧面描写,更加突出了武松的艺高人胆大、沉着冷静、英勇神武的特点。在李逵杀虎中,尽管作者也运用了动作、语言等描写,但他是为了给母亲报仇,又使用了腰刀、朴刀,整个杀虎过程较快,没有太多的技巧。通过这一番对比,可以看出武松英勇神武、李逵行事鲁莽简单的特点。
三、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
通过对比较对象的对比、分析、鉴赏,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是比较阅读的目的。通常来说,我们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并纵向、横向联系整部书中比较对象的相关内容,就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林冲的百般忍让跟他受高俅管辖有关,鲁智深的洒脱跟他的平民身份有一定关系。往纵向延伸,性格“同中有异”的二人都被逼上梁山,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理解了两人性格中的“异”,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鞭挞,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好汉的赞扬,对被逼上梁山的好汉的同情,对封建式愚忠的委婉批判等深刻的主题。
比较阅读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还能帮其有效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见识。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多使用,以获得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阅读体验。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类题材同一文体的比较,也可以是同类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可以是不同题材同一文体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宏观上说,可以是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如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微观上说,可以是几部或单部作品,甚至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段落里相关内容的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通常有三个环节:首先,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其次,根据对比点认真分析文本,按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原则,把握比较对象的异同点;最后,认真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深入理解比较对象的对比意义。下面以阅读《水浒传》为例,对它们进行具体说明。
一、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
一般来说,名著的人物、情节、表现手法、主题等都可以作为对比点。具有相关性是确定比较对象、找出对比点的基本原则,不一定是相近、相似的内容才可以作为比较对象,相对或相反的内容一样可以当作比较对象。
比如,《水浒传》里有不少粗鲁之人,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但他们的性格又有所不同,这些人物就可以作为比较对象。又如,《水浒传》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李逵江州劫法场与石秀北京城劫法场,等等,作者对这些情节的处理各具特色,它们都可以作为比较对象。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文本间的对比阅读。如,《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许多可比之处:人物方面,领袖宋江与刘备的比较,军师吴用与诸葛亮的比较,等等:情节方面,梁山聚义与桃园结义的比较,刘备送别徐庶与宋江送别武松的比较,等等。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链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把握比较对象的特点
下面举人物比较、情节比较两个例子,谈谈如何把握比较对象的特点。
1.人物比较
鲁智深与林冲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两人都曾是“公务员”。鲁智深是提辖,林冲的父亲也做过提辖,自己是禁军教头,两人身份有相似之处,但性格又有很大不同,从两人对待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这件事的态度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廝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第七回)
通过以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的对比可以发现,两人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别:林冲害怕上司,处处隐忍,过于忍辱负重,甚至有些怯懦:鲁智深与林冲的“忍”刚好相反,藐视封建权贵,对朋友忠诚、慷慨,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进行相关人物的比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书中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情节比较
《水浒传》中有许多相似的情节,由于写作目的不同,作者采用的写法有不少差异,比如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
作者在描写武松打虎时,运用了很多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武松打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动作做了详细刻画。作者详细叙述武松打虎的经过,对老虎的“扑”“掀”等,武松都躲过了,将武松的“揪”“按”“打”等动作一一呈现;同时详写武松的心理活动,再加上之前酒家的劝说等侧面描写,更加突出了武松的艺高人胆大、沉着冷静、英勇神武的特点。在李逵杀虎中,尽管作者也运用了动作、语言等描写,但他是为了给母亲报仇,又使用了腰刀、朴刀,整个杀虎过程较快,没有太多的技巧。通过这一番对比,可以看出武松英勇神武、李逵行事鲁莽简单的特点。
三、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
通过对比较对象的对比、分析、鉴赏,探究文本的深层意义是比较阅读的目的。通常来说,我们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并纵向、横向联系整部书中比较对象的相关内容,就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比如,林冲的百般忍让跟他受高俅管辖有关,鲁智深的洒脱跟他的平民身份有一定关系。往纵向延伸,性格“同中有异”的二人都被逼上梁山,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官逼民反”的主题。理解了两人性格中的“异”,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封建官僚制度的鞭挞,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好汉的赞扬,对被逼上梁山的好汉的同情,对封建式愚忠的委婉批判等深刻的主题。
比较阅读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还能帮其有效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见识。学生可以在阅读实践中多使用,以获得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