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字教学与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字教学一向不被重视,虽然大纲上有要求,课表中也排了写字课,但实际上常常被挪作它用。进入新时期,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现在电脑普及了,什么样的字体电脑都能打出来,让学生花功夫练字,不值,尤其是毛笔字已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又不是人人都要做书法家。在这种观点的误导下,学生不肯花功夫练字了,写字的基本功很差,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也低了,这不仅降低了识字质量,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
  汉字不仅是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学生学汉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每一种文字都是一种凝聚力。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感受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地方。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郭沫若先生曾在《人民教育》一篇杂志题词中这样写到:“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出这些毛病。”为什么写字可以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呢?因为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释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并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素质,又能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产生良好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成绩优良的学生,写字不符合要求的很少,而成绩差的学生,书写符合要求的很少,大都书写潦草,字迹不清。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马虎、自私、甚至有暴力倾向等。
  怎样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写字教学中培训学生高尚的品德素质,达到语文课程的标准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传授知识,训练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过去的写字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是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有关汉字方面的知识在“课标”中,则将其作为写字过程的要求提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就告诉我们,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是为写字服务的,课标还强调了写字时的情感体验,如:第一学段要求“用硬笔写字,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则要求“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这种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在指导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中要将知识的运用、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写字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疾徐来抒发情感描写意境的,我们在指导学生运用田字格安排笔画,按照笔顺去写,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避让,实际上就是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将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在写字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写字的技能。学生一但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越写越好。字写得整洁美观了,人也会随之变得爱整洁,讲文明。
  
  二、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我体验相结合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的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其中虽未提及学生,但学生这个主体暗含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如:临贴,就要先自己仔细观察揣摩,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动笔临摹。然后再将自己临写的字与范字对照,哪笔临写得好,哪笔临写得不好,然后再临写两遍,如此逐一对照,学生就知道某字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注意些什么,如:写“地”字土字旁,为什么最后一笔一定要变成“提”?不变行不行?教师板书一个“地”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好不好,怎样写才好看,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土”字作为偏旁必须变形,否则两个部分并肩而立,互不相让,字就显得很宽很散,没有整体感不好看,这样举一反三能让学生悟出:为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左半边要左舒右敛,而右半边则要左敛右舒,学生有了体验就会逐渐养成仔细观察,沉着冷静、合作、谦虚的良好品德素质。
  
  三、写字训练要持之以恒
  
  《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初中打通,九年一贯,通盘考虑。在写字方面形成了一个由硬笔到软笔,由简单到复杂完整的训练体系,第—学段,要注意打好写字基础,初入学时,注重养成写字的正确姿势并要反复抓,平时写字要做到练字要先练姿势,务求形成良好习惯,充分利用教材中例举的每个生字的规范笔顺,以求小学生从小就能按照笔顺规范书写汉字,增强其规范意识,进入中高年级则主要练习钢笔写字,以书法写的规范楷体为范字让学生描红,临写。并学习写毛笔字,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作者单位:616550四川省雷波县海湾乡中心校)
其他文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的选择与加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与败。那么,如何给作文起个好的题目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结合最近几年的语文写作活动课所积累的经验,感觉要让学生给作文起一个好的题目,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煽情,一方面是抓理。    一、煽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与物是相关相合的,所以,学生的感情一般要由外物来牵引,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写话和作文的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让他们很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记叙事件,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只有借助于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我采取了给拐杖的办法。    一、主导词写话    这种方法是在联句的基础上发展的。老师给儿童提出一定数量的词汇,让儿童根据词汇的线索补充成一篇短文。例如:给学生出示下列词语:“中午、火红、炎热、麦子、忽然、狂风、乌云、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入手,在作文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就作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要学会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前提,也是作文的基础,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一环。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不可能“亲历亲见”,为此,许多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主张学生每天大量阅读。通过阅读
期刊
写作不仅要做到“工于开端”,还要做到“巧妙结尾”。因此,写好文章结尾很重要,不要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我国古代有一个管祭祀的人,拿出一壶酒来赏给身边的人。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这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还多,让我们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谁就先喝。”其中,有一个人先画成了,把酒端在手中准备喝,他左手端着酒,右手又来画蛇,夸下海口:“我还能给蛇画上脚呢!”还没等他画完蛇脚,另一个人却把蛇画
期刊
一、单元体系框架    二、第一节知识解析    1、生活不能没有压力  适当的压力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提高生存能力。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是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  2、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  一是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得失心太重,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等;二是外在方面的因素,如:课业负担过重,父母期望值过高,学习竞争激烈等。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在学习压力面前,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往
期刊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又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会写。    一、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的政治主张,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简评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
期刊
“哎哟嘞哎!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哎呀同志哥,夜走山路打灯笼。  哟喂!”这是一首脍灸人口的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悠扬的山歌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唱起它仿佛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  兴国是著名的“山歌之乡”。革命战争年代,山歌发挥过号角般的作用,成为鼓舞红军斗志的战歌。新时期,兴国人民唱着山歌建设家园,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期刊
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平时教师指导学生的积累与写作引导。教师指导作文时,功底如何,是否有方,决定了学生习作的成败。那么,怎样才算指导作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