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耿华原本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老科员,一辈子对工作兢兢业业,每天上班先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好开水,泡上茶,已经成为他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然而去年他年满60岁退休后,同事们却发现他还是一往如了这次“打击”后,他的脾气却变得越来老伴一句话不对,就会招致他大发雷霆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从而导致暴躁情绪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在退休度比较轻的表现为整天打不起精神,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不想讲话,胃口变差等,严重的话会发展成抑郁症或者狂躁症,甚至还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
退休后,人短时间内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无法适应则会对退休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帮我们预防“退休综合症”的发生呢?
第一招:培养个人兴趣
产生“退休综合症”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退休后无所事事,从而产生空虚感。因此避免“退休综合症”的主要办法是转移退休族的注意力,让他们有事可做。其中最简单的一招就是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从来都不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对于性格喜静的退休族来说,可以选择养花、养鱼、养宠物的办法来给自己解闷,还可以通过读书、剪报、习字、绘画、下棋、摄影、看电影、听音乐等各种方式修身养性、提高修养。而对于性格好动的退休族来说,选择就更多了,如遍布城市各个街道的老年协会举办的集体舞、剑舞、交谊舞、老年人合唱团等各种文体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人来说,围方城打麻将自古就是老年人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尽管麻将因为带有一点“赌博”的味道而总是不入大雅之堂,容易受人诟病,并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但对老年人来说,打麻将既可以锻炼四肢活动又可以锻炼思维速度,还可以以牌结友,只要控制好资金量和游戏时间,麻将完全可以成为有益的兴趣爱好。
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退休族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野外活动,只要注意安全,这样的兴趣能够给人带来更强烈的乐趣和享受。
第二招:多与外界交流
有些老年人以为退休了就等于人的社会化进程结束了,以后应该重新把生活重心转到家庭中来,于是便只和自己家人交流,不再与外界交流,甚至奉行“四不政策”:不串门,不访友,不写信,不打电话。这就等于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
虽然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并不矛盾,但是实际上会束缚其发展。思想需要切磋,感情需要交流,技艺需要磨砺,因此经常到各种亲戚朋友,包括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等老朋友的家里转一转,聊一聊,经常给他们打打电话,既能开拓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同时也会平添许多生活的乐趣。
更何况,如今子女大多工作繁忙,平日根本无暇与退休的父母进行交流,“空巢”家庭比比皆是,尤其是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50后一代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与子女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而如果整天只有老两口你看我我看你的话,会让生活索然无味。而且年纪大了,夫妻双方总有一人要先走一步,到了那个时候,如果退休族依然奉行“四不政策”的话,肯定更容易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偏执极端。
人非圣贤,谁没有一点心病呢?退休族因对新生活不适应、不满意、不习惯而造成的种种心理矛盾都应该通过向外界倾诉的方式得以有效宣泄,增加“心理透明度”,这样才能让“退休综合症”所带来的种种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招:适当发挥余热
上一期我们曾着重讲到了退休后如何让余热生财的问题。其实撇开经济因素,光从精神层面上讲,退休后发挥余热还可以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忙碌度和紧张感,进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会觉得生活无聊。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挥余热体现自身价值,让老年人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一般来说,退休后回归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一般都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即能让自己远离“退休综合症”,又能保养身体。这种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上的“双丰收”恐怕比赚钱本身更重要。
当然,发挥余热还是要以享受人生为最终目的。因此退休族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并在这种发展、充实中享受人生的无尽的乐趣。对于那些本身并不具备独特专长的退休族来说,也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来充实自己,比如社区志愿者、义务保健员、义务宣传员等,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克服了离退休后出现的远离熟悉群体的孤独感。
第四招:坚持终生学习
许多人产生“退休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内心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来源于感觉与时代脱节的强烈暗示。一旦出现这种想法,部分老年人就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得过且过吧,也就不再愿意去学习新事物了。
然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超乎想象。退休族年事已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远不如年轻人,但这不代表老年人就可以不用学习,不用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和我们今天所宣扬的“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学习本就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事情,人天生就有了解各种事物本源的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年人并不应该因为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下降或者来日不久而选择放弃学习的机会。学电脑、学理财、学保健……这些学习能够对退休生活产生立竿见影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有用的东西才需要学。因为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到了晚年,不能总是抱着“这个学了有什么用”的实用主义观点去看待学习这件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的内容无所不包、学习的方式无所不能。 对于大部分退休族来说,每天读书看报,收看新闻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对学有余力的退休族来说,不妨通过上老年大学的方式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五招:制订生活计划
适应好新环境,扮演好新角色是远离“退休综合症”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适应,可能会因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角色不相称,而增添麻烦,遭受挫折,影响心身健康。如耿华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所以退休族应面对现实,审视度势,根据自己的角色变化,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
具体操作方法上,我们建议退休族应该在退休前认真做好退休生活计划,安排好每天时间,就像学生暑假计划一样。通过设置计划,可以让退休族了解每天几点应该做什么,从而避免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除了每天的日常生活计划外,退休族还可以为自己制订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计划。比如每周要看一部电影,每个月要和老同学聚会一次,每个季度要看完一本书、每年要出国旅游一次。当然,各种长期计划的实施应该以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兴趣爱好为前提,不能为了完成计划目标而硬着头皮去完成,这样无法让自己在完成计划后产生成就感,进而会影响以后完成计划的积极性。
总之,准退休族既不能忽视“退休综合症”所带来的困扰,也不必对之过于恐惧,“退休综合症”说到底是一种心病,只要组合运用培养兴趣、增进交流、接触社会、坚持学习、制订计划等各种方式来调节好自身心态,便能远离“退休综合症”的困扰。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在退休度比较轻的表现为整天打不起精神,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不想讲话,胃口变差等,严重的话会发展成抑郁症或者狂躁症,甚至还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
退休后,人短时间内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长期无法适应则会对退休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帮我们预防“退休综合症”的发生呢?
第一招:培养个人兴趣
产生“退休综合症”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退休后无所事事,从而产生空虚感。因此避免“退休综合症”的主要办法是转移退休族的注意力,让他们有事可做。其中最简单的一招就是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从来都不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对于性格喜静的退休族来说,可以选择养花、养鱼、养宠物的办法来给自己解闷,还可以通过读书、剪报、习字、绘画、下棋、摄影、看电影、听音乐等各种方式修身养性、提高修养。而对于性格好动的退休族来说,选择就更多了,如遍布城市各个街道的老年协会举办的集体舞、剑舞、交谊舞、老年人合唱团等各种文体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国人来说,围方城打麻将自古就是老年人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尽管麻将因为带有一点“赌博”的味道而总是不入大雅之堂,容易受人诟病,并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但对老年人来说,打麻将既可以锻炼四肢活动又可以锻炼思维速度,还可以以牌结友,只要控制好资金量和游戏时间,麻将完全可以成为有益的兴趣爱好。
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退休族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野外活动,只要注意安全,这样的兴趣能够给人带来更强烈的乐趣和享受。
第二招:多与外界交流
有些老年人以为退休了就等于人的社会化进程结束了,以后应该重新把生活重心转到家庭中来,于是便只和自己家人交流,不再与外界交流,甚至奉行“四不政策”:不串门,不访友,不写信,不打电话。这就等于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
虽然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并不矛盾,但是实际上会束缚其发展。思想需要切磋,感情需要交流,技艺需要磨砺,因此经常到各种亲戚朋友,包括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等老朋友的家里转一转,聊一聊,经常给他们打打电话,既能开拓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同时也会平添许多生活的乐趣。
更何况,如今子女大多工作繁忙,平日根本无暇与退休的父母进行交流,“空巢”家庭比比皆是,尤其是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50后一代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与子女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而如果整天只有老两口你看我我看你的话,会让生活索然无味。而且年纪大了,夫妻双方总有一人要先走一步,到了那个时候,如果退休族依然奉行“四不政策”的话,肯定更容易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偏执极端。
人非圣贤,谁没有一点心病呢?退休族因对新生活不适应、不满意、不习惯而造成的种种心理矛盾都应该通过向外界倾诉的方式得以有效宣泄,增加“心理透明度”,这样才能让“退休综合症”所带来的种种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招:适当发挥余热
上一期我们曾着重讲到了退休后如何让余热生财的问题。其实撇开经济因素,光从精神层面上讲,退休后发挥余热还可以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忙碌度和紧张感,进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会觉得生活无聊。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挥余热体现自身价值,让老年人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一般来说,退休后回归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一般都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即能让自己远离“退休综合症”,又能保养身体。这种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上的“双丰收”恐怕比赚钱本身更重要。
当然,发挥余热还是要以享受人生为最终目的。因此退休族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并在这种发展、充实中享受人生的无尽的乐趣。对于那些本身并不具备独特专长的退休族来说,也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来充实自己,比如社区志愿者、义务保健员、义务宣传员等,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克服了离退休后出现的远离熟悉群体的孤独感。
第四招:坚持终生学习
许多人产生“退休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内心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来源于感觉与时代脱节的强烈暗示。一旦出现这种想法,部分老年人就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得过且过吧,也就不再愿意去学习新事物了。
然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超乎想象。退休族年事已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远不如年轻人,但这不代表老年人就可以不用学习,不用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和我们今天所宣扬的“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学习本就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事情,人天生就有了解各种事物本源的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年人并不应该因为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下降或者来日不久而选择放弃学习的机会。学电脑、学理财、学保健……这些学习能够对退休生活产生立竿见影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有用的东西才需要学。因为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到了晚年,不能总是抱着“这个学了有什么用”的实用主义观点去看待学习这件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的内容无所不包、学习的方式无所不能。 对于大部分退休族来说,每天读书看报,收看新闻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对学有余力的退休族来说,不妨通过上老年大学的方式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五招:制订生活计划
适应好新环境,扮演好新角色是远离“退休综合症”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适应,可能会因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角色不相称,而增添麻烦,遭受挫折,影响心身健康。如耿华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所以退休族应面对现实,审视度势,根据自己的角色变化,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
具体操作方法上,我们建议退休族应该在退休前认真做好退休生活计划,安排好每天时间,就像学生暑假计划一样。通过设置计划,可以让退休族了解每天几点应该做什么,从而避免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除了每天的日常生活计划外,退休族还可以为自己制订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计划。比如每周要看一部电影,每个月要和老同学聚会一次,每个季度要看完一本书、每年要出国旅游一次。当然,各种长期计划的实施应该以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兴趣爱好为前提,不能为了完成计划目标而硬着头皮去完成,这样无法让自己在完成计划后产生成就感,进而会影响以后完成计划的积极性。
总之,准退休族既不能忽视“退休综合症”所带来的困扰,也不必对之过于恐惧,“退休综合症”说到底是一种心病,只要组合运用培养兴趣、增进交流、接触社会、坚持学习、制订计划等各种方式来调节好自身心态,便能远离“退休综合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