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洗茶吗?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第一道茶汤泡出后,就可以喝了,不要将之当作洗茶的水把茶汤倒掉。洗茶让人误会茶不卫生,茶叶应是一种品质稳定的干燥食品,一拿上手就该可泡饮,洗茶是多此一举动作,故会使人产生很多模煳联想。
  问一些喝茶人:要洗茶吗?他们说可以不洗。但是轮到他们泡茶了他们还是洗;他们说:不洗不放心。答日不放心农药残留、细菌、发霉、灰尘等发生在茶叶的状况。再问这样冲一下就能消灭不好东西就能喝了吗?他们说:我知道是洗不干净,不过还是冲一下才放心喝。可见“不要洗茶”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未下定决心去纠正;至于茶叶带农残或质变也不太关心,可能认为那是整个业界的事情,并非个人可努力方向,那么就偷懒一下,茶叶随便冲洗一下就喝吧,结果洗茶变成是掩耳盗铃行为。喝茶人不能如此去迁就已劣变、农残与卫生不良的茶叶,最直接的纠正方法即拒绝购买这类产品,要是我们手上买到的都是没有问题的茶,要不要洗茶自然不必再问,茶叶制造者与买卖者因而也会时刻警惕着,否则茶叶将卖不出。
  也有人把第一道茶倒掉不喝,是为了去除缺陷茶的异味,泡乌龙茶的说要去火味,泡黑茶的说要去渥堆味,泡老茶说要去陈气;这些都与制作不良或茶叶陈放错误有关。谈去火味之说,焙茶时如无慢火细炖,火候掌握错误把茶烤得过火了,高火气对茶滋味造成很大损害,茶质会变得很薄弱。另有为掩盖茶叶缺点采用高温长时烘焙,以为能改变茶叶风格,反而把茶叶内合成分破壞,滋味消失,只剩火味。这些已经被焙坏掉的茶叶,品赏价值非常低,也无法靠冲泡来让它恢复品质,即使冲洗多次,茶汤仍然是一成不变的粗涩,想要靠洗茶一遍就让它味道变得醇滑是不可能。我喝过优良的足火岩茶,第一道茶就有坚果香或熟果香溶入汤中,含在嘴里非常迷人。
  再谈去渥堆味之说,堆味是普洱茶制作时,不成熟的渥堆工艺造成的不良表现,如渥堆时温度过高,叶子堆心会烧焦,产生一种不好味道,混合酸、霉、泥腥味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这种堆味不会经过一次的洗茶而消失,它并不是附吸在茶表层而已,是故也有人说他的普洱渥堆茶要清洗三遍才好喝云云,这类工艺不良的茶其本质已遭受彻底破坏,不值得饮用。渥堆工艺做得到位的普洱茶散发陈香,甘甜醇厚,口感丝滑,第一道茶汤就非常好喝,使人愉悦,根本没有必要倒掉。
  接下来谈去老茶的陈气之说,我的经验是,凡收放得宜的真正老茶无论是六堡、普洱、岩茶及白茶,会散发清香而不是陈气,其茶性已转化得温热滋补,入口浓醇甘润,口腔充满陈香甚至于有股参香或药香,令人生津,茶气饱满,喝了让人体感觉放松舒适。老茶冲泡法是特别留意水需要—直保持高温,浸泡时间要足够,第—道茶汤可立即喝,不必洗茶。有人接触到的陈茶充满霉气,饼头也受污染带不好的奇怪气味,这类存放不良的劣质茶,洗多少遍也不适宜喝。
  又有说:将第一道茶丢弃不喝,不为茶不卫生要洗茶,也不为补救缺陷茶;因茶叶未舒展茶汤不好喝,所以要浸润一下将之倒掉,以便下一道容易出味。这个泡茶原理相当简单,因为未温润泡的第一泡浸泡时间不足或置茶量太多的关系,只要增长时间或减少茶量即可。我们在审评茶叶时,泡饮英式下午茶与日式绿茶都没有洗茶习惯,因为将第一道茶倒掉恰恰是会导致茶损失香气与有效成分的。
其他文献
福建和黑龙江,一个位于东南沿海,一个位于东北边陲,虽遥隔3000公里的山河,却因一杯芳香隽永的闽茶和一条纵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5月31日,适逢2019第十届中国(哈尔滨)春季茶产业博览会开幕,作为茶博会重头戏之一的“闽茶中国行”哈尔滨站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启,闽黑两省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爱茶人、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及冰城市民共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了多彩闽
期刊
说起陈茶的高香,还需要从纯干仓概念说起。事实上,纯干仓的概念兴起于20年之前。纯干仓概念一开始,大家其实只有湿仓、干仓两个概念。也就是湿仓就是传统意义的港仓存出来的茶,而干仓就是未经过港仓存放的茶就就是干仓茶。  然后干仓茶的概念维持了大概5~6年时间。当时市场上大家对于干仓茶也没有太多的细分概念。现在回头来看,当时干仓茶数量非常稀少,基本上未经过港仓的不管其存放状态如何,都定义为干仓茶。  又过
期刊
前段时间听熟悉茶山的张敏讲,拉祜族头人对人问起他们是否信仰佛教时说:释迦牟尼来勐海的时候,拉祜族人已剃好了头发,等着他来举行仪式,但这时释迦牟尼突然有事,中途回去了……  如果你了解拉祜族历史,就会震惊于这个头人的智慧。因为古时拉祜人受压迫,不能自由信教。向往佛教的拉祜人只能通过剃发、在村子中搭建类似寺庙的建筑来表达心愿。所以,一般人讲述这段历史是为难的。但这个充满外交智慧的故事完美地解决了所有的
期刊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的云贵川,由于世代的异花授粉以及人类长期的选择,形成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资源。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茶树分圃,共保存了种质资源共3300份(尚不包括其他产茶省茶叶研究所保存的茶树品种资源)。据统计,到2015年,全国有国家审(认)定的茶树品种134个(有性系17个);省级审(认)定茶树品种200多个(包括台湾省);福建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摇篮地”,无性系
期刊
进入5月以来,茶界就一直很热闹。  “五一”小长假期间,朋友圈几乎被武夷山刷屏了。懂茶的或不懂茶的,做茶的或不做茶的,都跑去了,然后各种“晒”。就在武夷岩茶毛茶相继出炉时,在杭州盛大开启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又把茶界中人都“吸”走了,且热点不断。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茶展刚刚落幕,头条又被方舟子—一确切地说,是被普洱茶给抢走了。  “5· 20”浪漫表白日这一天,方舟子在自媒体上也进行了最“
期刊
刚入夏的时节,绽放了一季的烂漫鲜艳早己退去,大雨初霁后山间弥漫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泥泞和衰败是种无奈,但道法自然,换来的却是季节更替的风土厚礼。新茶来了,坦洋村新一年的茶王也诞生了,续写着著名的中国红茶——坦洋工夫的不凡“功夫”。这一日,于坦洋村民宅里,品鉴一泡“茶王之作”。  一走进坦洋村,高岗锁雾,深谷凝云,屋舍古朴俨然,茗香清新四溢。喜欢到茶村的老宅子喝茶,因为可以喝到很多非市场化的私房茶,泡
期刊
4月10-11日,首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表示,这是目前广西参赛茶样最多、茶叶品质最高、比赛权威度最高、审评专家阵容最强的…次比赛。  此次斗茶赛共有195个茶样参赛,分为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珍稀鉴赏级茶三类共八组来评选,其分别为:现代工艺陈化时间1-4年、4-8年、8-12年,传统工艺陈化时间1-4年、4-8年、8- -12年,珍稀鉴
期刊
4月1 5日, “土楼故里”漳州南靖书洋镇茶旅文化节暨首届高山有机茶园开采节在洋顶岽茶园开幕。在活动现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高山有机茶园的草长莺飞以及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来到海拔1050米的洋顶岽,这里常年云霧缭绕,站在静寂的山岭中,望草长莺飞,茶园垅垅,会萌生许多感想。或许,你在离茶树近一点的地方,会发现那些随风飘曳的叶子像是有灵魂的精灵,它们跳动着、舞动着、嬉戏着。  让杂草丛生  在活动当天,
期刊
茶叶的审评由于还是依赖人们的感官,所以被称作“感官审评”。这个感官审评并没有目的性的限制,不是限于核对某款茶叶的质量是否合乎被要求的标准,也不限于为茶叶订立市场上的等级。但是由于应用上几乎全是为核对质量等级或是等级排序而作,所以给人的印象是茶叶的审评在于鉴定茶叶的等级。  “评审在于鉴定茶叶等级”的这个认知有什么不对吗?这样的认知只呈现审评的一半功能而已。审评的另一半功能是“茶叶的欣赏”,但是大家
期刊
茶,中国人“开门七事”之一,它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药用、食用(蔬菜羹汤)到饮用的嬗变,尤其是作为饮品,不仅演化出一门艺术,还升华到一种哲学。  科技的日新月异,观念的推陈出新,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茶。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茶,绝不止于一枚造型优美、色香味独具的干枯“树叶”或是一盏借水而发的茶汤,而是以粉末、固体、气体等不同形态存在的茶。用法也打破了常规,服食、熏蒸、涂抹甚至穿戴,交叉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