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填鸭式教学模式,它应该本着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有心地设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全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学势在必行。如果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协调性发挥出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达到最佳境界。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更具有重要意义。
1 教法中体现创新
1.1 技巧性的设问。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问题的来源和选择。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国际象棋的计算问题,从而发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讲究问题呈现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
1.2 发散性原则[1]。要创新,发散思维必不可少。思维一旦过于狭窄,对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极为不利,要使思维不局限于常规,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2.求圆心在直线l:x-y-4=0上,且经过两圆O1:x2+y2-4x-6=0及圆O2:x2+y2-4y=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5]。
解法一:由{x2+y2-4x-6=0;x2+y2-4y-6=0 得{x1=-1;y1=-y1或x1=3;y1=y3,得两圆的交点为A(-1,-1),B(3,3)。设所求圆心为M(a+4,a),则|MA|2=|MB|2,即:(a+5)2+(a+5)2=(a+1)2+(a-3)2,解得a=-1。所以圆心为M(3,-1),半径为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16。
解法二:同解法一,求得两圆交点A(-1,-1),B(3,3)则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y-1=-(x-1),由{y-1=-(x-1);x-y-4=0得{x=3;y=-1,即圆心为M(3,-1),半径为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16。
1.3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第几项"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让学生们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通过这样的训练即能开阔学生们的思维,发散学生们的思想,进而提高学生们创新能力。
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将课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填鸭式的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难以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但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还要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在尊重、和谐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积极的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提问、实践,和学生在情感上建立起朋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以便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平常的备课,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怎样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来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的提问和质疑、主动的思考和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3 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创新性教学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倡导创新性教学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教师调动学生能动性、精心设置问题、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开放式教学,尊重差异[3],分层教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力量,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起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实处。加强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目的之一就要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中雙:《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2] 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
[3] 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更具有重要意义。
1 教法中体现创新
1.1 技巧性的设问。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问题的来源和选择。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国际象棋的计算问题,从而发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讲究问题呈现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
1.2 发散性原则[1]。要创新,发散思维必不可少。思维一旦过于狭窄,对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极为不利,要使思维不局限于常规,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2.求圆心在直线l:x-y-4=0上,且经过两圆O1:x2+y2-4x-6=0及圆O2:x2+y2-4y=0的交点的圆的方程[5]。
解法一:由{x2+y2-4x-6=0;x2+y2-4y-6=0 得{x1=-1;y1=-y1或x1=3;y1=y3,得两圆的交点为A(-1,-1),B(3,3)。设所求圆心为M(a+4,a),则|MA|2=|MB|2,即:(a+5)2+(a+5)2=(a+1)2+(a-3)2,解得a=-1。所以圆心为M(3,-1),半径为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16。
解法二:同解法一,求得两圆交点A(-1,-1),B(3,3)则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为y-1=-(x-1),由{y-1=-(x-1);x-y-4=0得{x=3;y=-1,即圆心为M(3,-1),半径为4,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1)2=16。
1.3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2],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第几项"等等.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编题过程中.学生要对公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公式的适用范围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则,信手拈来会闹出笑话。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让学生们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通过这样的训练即能开阔学生们的思维,发散学生们的思想,进而提高学生们创新能力。
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将课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将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填鸭式的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就难以有很高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但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还要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在尊重、和谐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积极的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提问、实践,和学生在情感上建立起朋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以便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平常的备课,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怎样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来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的提问和质疑、主动的思考和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3 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创新性教学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倡导创新性教学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教师调动学生能动性、精心设置问题、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开放式教学,尊重差异[3],分层教学。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力量,是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起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实处。加强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目的之一就要培养新型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中雙:《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2] 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
[3] 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