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乐于学语文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初中生而言,由于课程增多,整个初中阶段有九门功课必学必考,课业繁重,多数学生不再对语文科感兴趣,不乐于学语文科,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明确语文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今后事业取得成功的本钱。同时,学语文就要写作文,时间长了,很多中学生会因为厌烦作文而对语文科的学习感到厌烦,畏惧,甚至放弃语文学习。那么,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反思的严峻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谈几点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爱心感染法
  
  新时代的学生是在幸福的温室中成长的,他们来到初中学校寄宿学习,离开了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呵护,就会从老师身上寻找情感的寄托。如果寻找不到,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学生对态度亲切、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会备感温暖,也就乐于学习富有爱心的老师的课程。《学记》中说道:“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作为语文教师,就应注意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我在新接任的一届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不久,利用很多机会走到学生当中嘘寒问暖。或摸摸他们的脑袋,牵牵他们的手,扯扯他们的衣襟,拍拍他们的肩膀,一个赞许、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次鼓勵……学生需要的不多,但都能得到满足,还老师一个灿烂的笑容。我很快就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也敞开胸怀与我沟通。热爱我、信任我、内心深处感激我,自然而然地喜欢捧起语文课本与我共同走进文学的殿堂。跟我有过亲切交流的学生,学习效果特别显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躬教育实践三十年,用毕生精力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誓言。可见,学生需要的是个富有爱心的老师,语文教师如果担当起这个角色,何忧学生不乐于学习语文呢?
  
  二、激励教育法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从心理学来看,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试想,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科不感兴趣,不乐于学,尽管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好,讲课也很生动,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没用的。从教多年,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和悟性,导致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心。而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改变看法,从而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我教过一个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但其他学科都学得很好,而且学得很专注,她身上透出一种执著的精神让我深深佩服,认为她是一棵好苗子。我就安排她做了个语文小组长,并鼓励她做好工作,找机会与她沟通,用信赖激活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对她的每一点进步适时赞许、鼓励,在她的周记本上,写上鼓舞人心的话语,她很快就爱上我的课,爱读有关文学的书,写作能力也突飞猛进。这个成功的案例有力地证明:激励教育法行之有效,特别适用于语文教师。同行们,不妨试试。
  
  三、形象感化法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学语文,爱上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做“长流水”,有“源头活水”,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授课时知识渊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学生面前树立美好的形象,感化学生,吸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到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树立美好的形象呢?
  1.优化教学语言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听了心悦诚服;如诗如画的教学语言使人情趣盎然;优美生动的讲说引人入胜;幽默诙谐的笑话令人捧腹大笑。语文教师可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抑扬顿挫,舒缓急快的合理配合,自然而然使学生受到感染,入情入境,如痴如醉,从而感悟其中的内涵。如描写气势非凡的“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使至塞上》,描写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的《苏州园林》,催人泪下的朱自清散文《背影》……哪一篇不使人心醉,哪一课不令人神往,哪一篇不牵动读者的心弦?语文教师可播放配乐范读,用充满美感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们在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中用丰富的想像、美妙的语言去感悟诗人的情感,走入诗人的精神世界,这都归功于语文老师善用优化的语言去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
  2.学会旁征博引
  课文只是个范文,一个学习的例子,语文教师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中。有些教师自身本钱不够,不善于旁征博引,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在课本中兜一大圈又回到课本,毫无新意,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久而久之,谁还乐于学语文呢?所以语文教师要能延伸拓宽,旁征博引,才能吸引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我在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就引用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壮丽的江山,英雄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内心苦闷和人生感慨。这首词与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样,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学生学了课文,再加上老师旁征博引,更加深了对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理解,也深深领悟到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令人回味无穷,打心底佩服语文老师的知识丰富,老师的形象也随之优化。
  3.讲究教学艺术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家才是美的。”同样,有独特教学艺术的教学才是美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求学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最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1)保持微笑
  微笑,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舒畅的感觉,传递着亲切友好的信息,能创设快乐的课堂氛围,能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面无表情,不露笑容,就会使语文课堂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这样学生惶恐不安、畏惧三分,无法集中精力去听老师的讲解,更谈不上思考问题,也抑制了对大脑智力的开发,难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老师的所谓传教,对语文课感到索然无味。作为语文老师请不要吝惜你的笑容,它能使你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有句名言说:“微笑使受惠者变得富有,施予者并不受穷,它转瞬即逝,却往往留下永久的回忆。”
  (2)注重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朗读,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播放朗读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悟读的趣味;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跟从老师走进课文;学生分小组朗读,合作互动中体会其中的乐趣;男、女生比赛朗读,体现团队精神;分角色朗读等。多开展各类朗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有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挖掘深度
  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为了使语文课有吸引力,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有思想的深刻性,对于教材,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包括对于作家、作品、社会现象都要有自己独到的、力求深刻的见解。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教参,而是通过挖掘、补充、整合相关的资源来组织教学,语文课程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正如王丽在《我的教育梦》中指出:语文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语文教师,就该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广度。如我上八年级语文课《台阶》一文中,在学生知道本文刻画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后,我进一步挖掘提问学生:小说塑造的这个典型的父亲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能否结合我国国情谈谈你们的感受?学生们思考之后,有的发言:“这父亲的形象告诉我们,中国的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难,归结于中国生产力落后。”我因势诱导说:“对,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和农业问题,为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的面貌做贡献。”又如上《老王》这课时,我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杨绛一家人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我们应该怎样善待身边的不幸者?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全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常怀爱心,帮助他人,也快乐自己。同学们学了本课后,陶冶了美的情操,学会重新评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出点子,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用科学的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使他们爱学、乐学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厌倦”,语文老师也才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情怀,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关键词】角色转变 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学生参与 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要确保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活”起来,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五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和提高音乐课组织教学中的德育,为教师的教,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学,营造和谐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音乐课 教学 德育    凡在中学长期进行教育教学者,在课堂里时常都会看到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坐卧不宁、游手好闲和心神不定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且一问三不知。面对此情此景,教者将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此谈谈本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生动地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下面,笔者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角度来谈谈对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  【经济生活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而“听”与“唱”则是这多层面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音乐欣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鉴赏,更应注重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歌唱体验。  一、教师的范唱  音乐教师范唱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做好范唱,既是对教师的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同时对学生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课本里很多音乐作品首次同学生
【摘要】教育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课堂评价在这方面的独特效果使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目前中学英语课堂的要求,论述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求、评价方式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 英语 课堂 教学 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
什么是理想的新课堂,我认为理想的新课堂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实现人文的终极关怀,凸现生命的灵动;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焕发出生命活力;能把完整的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有整体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
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注重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適应课改要求,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情感诱导”。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责任心    课堂是教学的主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成功的教师,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能营造活跃气氛的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问,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必须具有沉着稳健的气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其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语文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对语文课堂有如下几点要求。  1.语文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语文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本人认为,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革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的热点问题。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在带领语文教研组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方面做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现将拙见列举,以便与广大同行共同商榷。    一、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开展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与研究    1.积极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