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栏目所砸瓷器是真是假的争论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这一场硝烟其实是源于一场展览。日前,首都博物馆推出“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全部40余件(套)瓷器藏品按真假分组,其中真品系首都博物馆所藏古瓷,而以资对比的假货则来自《天下收藏》栏目组砸坏的赝品。
展品以釉彩为切入点,分为青花、五彩、单色釉等三个部分,每个类别再具体以年代、形制等区分,采取真假展品对比的展览方式,从造型、装饰风格、釉色等时代特点上展现出“真品”与“赝品”的庐山真面目。
“清水无香”,当一件件历史的遗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真者毋庸多言,观众能亲眼感受到真品与假的藏品之间的差距:假藏品那过细的釉质,没有古物风格的造型,线条生硬的轮廓,粗松、过于光滑的釉面,造型、纹饰方面的特征或东施效颦、或画蛇添足,款识书法无力、生硬的字体,都带给观众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的感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蕴。
为了让更多读者也能近距离体验真伪之别,本文特选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真假藏品,让大家试炼一下自己的火眼金睛。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右页上图为其细节图片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右页下图为其细节图片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高10.4厘米 口径21厘米
永乐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此碗绘传统缠枝花卉,花大叶小,叶片边缘绘成细齿状,枝蔓清秀,线条流畅,纹饰绚丽明快,画面生动。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碗
高5.5厘米 口径11厘米
此碗造型小巧,青花发色浓艳,画工流畅。其工艺特征和永乐青花相比有所差异:底足修胎呈滚圆状,胎质油腻脆亮,玻化程度高,为制作工艺较为精细的现代仿品。
康熙五彩狮纹牡丹罐
高17.5厘米 口径6.8厘米
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多种颜色的搭配。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因为若不使用釉下青花,明代五彩实际上仅有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大有增加,因而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经过精心修坯,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之风亦不相同。
康熙五彩花卉纹棒槌瓶
高49.5厘米
康熙时代的五彩瓷器,品种多,数量很大,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品种,也是最能体现艺术风格变化规律的一个品种。康熙时许多器物开陶瓷造型之先河,如棒槌瓶,反映了制坯技术的精熟。此瓶造型较康熙真品显得拙笨,线条僵直,胎质偏松软,釉面含混,缺乏坚致透亮感,彩头厚腻,画工拘谨呆板,为仿制水平较高的现代仿品。
永乐甜白暗花纹盘
高3.5厘米 口径16.4厘米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乐款暗刻龙纹白釉瓶
高16.5厘米
历数唐宋元明存世瓷器,未见过与此瓶造型相同的器物,龙凤纹刻工与永乐暗刻工艺也有明显区别,纹饰粗陋,白釉呆板、干涩,纯属臆造的现代仿品。
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高7.9厘米 口径16.7厘米
莲池鸳鸯饰,源自宋元织锦纹样,亦称“满池娇”,瓷器装饰始见于明代宣德时期,因寓意吉祥和谐而受宫廷喜爱。此碗造型规整,胎体致密。碗心(见下图)青花双圈内绘斗彩鸳鸯戏莲图案,内口沿饰青花梵文真言一周,外绘青花赶珠龙纹。外壁腹部通景绘斗彩莲池鸳鸯图,雌雄鸳鸯追逐嬉戏,意境恬静清幽。纹饰清晰,笔触细腻,乃道光斗彩之佳作。
道光款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高7.5厘米 直径15.5厘米
此碗款识书体与道光官窑款识相符,但造型、胎釉等工艺特征均与道光官窑真品有一定差别,纹饰画工,尤其是鸳鸯脖颈处画工,较为拙劣,且釉表处众多灰黑点,明显属人为做旧,为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
真品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碗心
展品以釉彩为切入点,分为青花、五彩、单色釉等三个部分,每个类别再具体以年代、形制等区分,采取真假展品对比的展览方式,从造型、装饰风格、釉色等时代特点上展现出“真品”与“赝品”的庐山真面目。
“清水无香”,当一件件历史的遗存摆在你面前的时候,真者毋庸多言,观众能亲眼感受到真品与假的藏品之间的差距:假藏品那过细的釉质,没有古物风格的造型,线条生硬的轮廓,粗松、过于光滑的釉面,造型、纹饰方面的特征或东施效颦、或画蛇添足,款识书法无力、生硬的字体,都带给观众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的感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历史意蕴。
为了让更多读者也能近距离体验真伪之别,本文特选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真假藏品,让大家试炼一下自己的火眼金睛。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右页上图为其细节图片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右页下图为其细节图片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高10.4厘米 口径21厘米
永乐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时期青花器物书写年款的虽然少,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此碗绘传统缠枝花卉,花大叶小,叶片边缘绘成细齿状,枝蔓清秀,线条流畅,纹饰绚丽明快,画面生动。
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碗
高5.5厘米 口径11厘米
此碗造型小巧,青花发色浓艳,画工流畅。其工艺特征和永乐青花相比有所差异:底足修胎呈滚圆状,胎质油腻脆亮,玻化程度高,为制作工艺较为精细的现代仿品。
康熙五彩狮纹牡丹罐
高17.5厘米 口径6.8厘米
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多种颜色的搭配。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因为若不使用釉下青花,明代五彩实际上仅有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大有增加,因而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经过精心修坯,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之风亦不相同。
康熙五彩花卉纹棒槌瓶
高49.5厘米
康熙时代的五彩瓷器,品种多,数量很大,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品种,也是最能体现艺术风格变化规律的一个品种。康熙时许多器物开陶瓷造型之先河,如棒槌瓶,反映了制坯技术的精熟。此瓶造型较康熙真品显得拙笨,线条僵直,胎质偏松软,釉面含混,缺乏坚致透亮感,彩头厚腻,画工拘谨呆板,为仿制水平较高的现代仿品。
永乐甜白暗花纹盘
高3.5厘米 口径16.4厘米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乐款暗刻龙纹白釉瓶
高16.5厘米
历数唐宋元明存世瓷器,未见过与此瓶造型相同的器物,龙凤纹刻工与永乐暗刻工艺也有明显区别,纹饰粗陋,白釉呆板、干涩,纯属臆造的现代仿品。
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高7.9厘米 口径16.7厘米
莲池鸳鸯饰,源自宋元织锦纹样,亦称“满池娇”,瓷器装饰始见于明代宣德时期,因寓意吉祥和谐而受宫廷喜爱。此碗造型规整,胎体致密。碗心(见下图)青花双圈内绘斗彩鸳鸯戏莲图案,内口沿饰青花梵文真言一周,外绘青花赶珠龙纹。外壁腹部通景绘斗彩莲池鸳鸯图,雌雄鸳鸯追逐嬉戏,意境恬静清幽。纹饰清晰,笔触细腻,乃道光斗彩之佳作。
道光款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高7.5厘米 直径15.5厘米
此碗款识书体与道光官窑款识相符,但造型、胎釉等工艺特征均与道光官窑真品有一定差别,纹饰画工,尤其是鸳鸯脖颈处画工,较为拙劣,且釉表处众多灰黑点,明显属人为做旧,为有一定水平的现代仿品。
真品道光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