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风格朴实一点,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快乐轻松地主动学习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培养健康活泼的个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教师良好的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调控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薄弱,必要时还得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有效的课前导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是有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造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瓶学生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的情绪更高涨。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投入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师生和谐地交流
  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会进行深一层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很有效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明白这个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
  四、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必然也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老师的课、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都喜欢的老师。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六、引进激励机制,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
  要求学生一节课都保持高涨的情绪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用学生喜欢和别人比的心理进行分组比赛,采用“升降图案”和“画星”的方式调控课堂上每一组的表现。当利玮珊同学大声地回答问题时,我立即给予表扬:利玮珊同学回答的声音真响亮,我奖励第一组跳一级。其他学生听到后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当我看到叶俊源同学坐得很好时,我就说:我最喜欢叶俊源同学,他坐得很端正,我奖励第四组跳一级。有些想玩笔或者想玩手指的学生听到后,立刻坐得端端正正。有时我会说:第三大组的学生做题时又静又快,奖励他们组一个星星。其他组的学生听到后立刻静下来快速地做题,这样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记得程森林有一次没用心听课,我把他们组的图案降了一级,当时他们组的其他学生都一起说他,他也知道自己的表现不但会影响自己,还会连累自己组的其他学生,所以就乖乖地坐好。等他表现好了,我就把他们组的图案升上去,这时他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掌握知识,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召玉.小学数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科教导刊.
  [2]李桂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教师教育科研.
  [3]王建岭.创设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运用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程,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成绩作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  在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而在小学阶段,兴趣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是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就成了关键。如何提高小学生
摘 要: 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小学生形象化思维与抽象化数学知识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的求异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身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的形成,提高了数学素养。  关键词: 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求异创新 发展思维 培养能力  作为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对处于思维培养时期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做好小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丰富的体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既不费劲又印象深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经验 发现数学 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突出教学重点,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课堂提问应该结合每一堂课,设计有利于发散创新思维的问题,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设计,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提问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教学艺术  一、通过问题设计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是与现实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有情趣意义的数学命题相结合,进行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概念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
摘 要: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数学
摘 要: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其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更关注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个性培养。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情况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数学的教学细节,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