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课”是以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和提升学生幸福感为核心目标的课程,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的必然要求。针对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师资不足、课程不系统、渠道单一等问题,通过将幸福课中所强调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融入到主题班会中,从课程体系、实施方法、评估手段等方面出发构建心理主题班会菜单库,创新主题班会的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幸福课;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积极心理品质
一、“幸福课”背景及内涵
20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最受学生欢迎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幸福课”,旨在通过练习冥想、反思记录等方式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如:生活满意度、希望、自我价值等),让学生获得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哈佛幸福课的影响下,愈来愈多的教育者在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幸福课的理念,关注人的多种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人的优势和潜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
目前国内的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工作者在实践中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包括积极优势、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情绪五个模块,其中积极优势侧重于如何发现及利用个人优势,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我接纳、自我效能等能力,建立稳定的内心力量,包含个人优势、学习风格、创造力等;积极情绪侧重于如何引发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并保持愉悦,包括乐观与希望、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关系侧重于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社交技能和爱的能力,包括和谐与冲突、善意与助人等;积极应对主要关注如何从灾难与挫折中重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包括抗逆力、成长型思维、心理弹性、自控力等;积极成长主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建立人生意义感和方向感,促进目标达成,包括自我决定论、目标选择与执行意图、自我效能等[1]。这五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幸福教育为基本导向,以积极心理学为统领,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原有的问题导向转换为全体学生心理品质发展为主导,充分遵循了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
二、“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研究背景
(一)时代要求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心理服务,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公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是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既担负着为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使命,又承载着建设幸福中国、和谐社会的重任。学校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更要为社会培养有幸福之人。将“幸福课”融入到主题班会中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政策要求
教育部2012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也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教思政厅2018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将幸福课融入到主题班会中去,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的精神。
三、“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探究的意义
(一)极大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
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工作中的一线群体,最容易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目前很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心理培训,专业实践经验欠缺,造成了心育工作全员的缺失。通过开发心理主题班会课程体系,为班主任或辅导员提供资源支持,促进其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二)有效解决学校专职心理教育人员短缺问题,实现全程育人
目前,我国无论大学,或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普遍都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4000的配比,师资队伍明显薄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安排在一年级必修课中,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未能达成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因为高职生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丰富且学习环境多变,需要应付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比如一年级学生需要适应性、专业认知及自我认同的心理教育;二年级学生需要有效学习、交友恋爱、情绪管理、生命意义等心理教育;三年级毕业生的就业或继续升学的心理调适等,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持久的心理健康指导非常必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构建心理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共享给全年级班主任,有利于实现全过程育人。
(三)充分發挥主题班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目前多数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到了第一课堂,忽视了第二课堂(即主题班会)的主阵地作用。主题班会作为促进学生沟通、实现全面成长的第二课堂,也是团体辅导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着团体辅导的功能与价值,且有着独特的优势[2]:一是以班级为组织,成员不易流失,确保参与的稳定性;二是班级成员间比较熟悉,活动又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成员间亲密互动、共同分享,无形中提升班级凝聚力;三是由于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常规性工作,活动时间及连续性得以保障,从而促使全方位育人模式得以完善。
四、“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以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确定培养目标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性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顺利解决每个阶段的任务将会促使个体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反过来将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校教育应该创造利于学生积极品质发展的成长环境。[3]高职生正处于17-24岁的年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培养自我同一性,建立亲密关系,避免角色混乱和孤独。由于心理发展速度因不同年级学生出生经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根据不同年级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具体培育目标很有必要。 1.针对高职一年级新生“什么也不敢做”的情况,应侧重建立其积极关系。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新环境的迷茫,主题班会应注重班级成员积极关系的建立、班级向心力的提升,主要培育学生自尊、友善、接纳、合群等积极品质。
2.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什么都想做”但又“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主题班会应侧重挖掘学生的独特优势,促进其积极成长。到了大二,很多学生既希望通过参加更多的活动来锻炼自己、丰富生活,同时内心盼望着邂逅一段完美的爱情,但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而盲目去尝试,导致学业吃力、人际困扰等问题凸显。因此这一阶段心理主题班会应侧重于学生的潜能发掘、学业指导、时间管理指导、恋爱交友指导等,培育其自省、同理心、主动建设性回应、互助支持等积极心理品質,塑造其积极自我。
3.针对高职三年级毕业学生“后悔什么都没做”的情况,重点探寻积极行动和培育积极情绪。即将走出校园的三年级学生最大的担忧就是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更多的是对三年在校学习生活回顾后的感触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或压力,此阶段主题班会应侧重于调动学生情绪的正能量,开展升学或职业规划指导,把对未来的忧虑化为具体行动,培育其自信乐观、执着进取等积极心理品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以“幸福课”课程体系为理念,构建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所谓体验式教育模式,是指运用相应的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4]。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而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体验式团体教育以这些理论作为基础,注重创设体验式情境,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心理辅导技术,促使个体在团体内人际交互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体验式团体活动为载体,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现有的幸福课课程体系,本文形成了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见表1)。
(三)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导,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力,践行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
由于大多数班主任或辅导员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学习,通过组织班主任或辅导员观摩学习心理专职教师班级团辅的方式,帮助其掌握角色扮演、体验训练、讨论分享、反馈引导等团队辅导技术。同时对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主题班会的案例进行研讨和督导,强调团体能量流动的重要性,避免因活动而失控或因分享而辩论等现象发生,保障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效果。
班主任或辅导员根据本班学生需求整体规划和安排进度,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时间完成。主要采用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到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学期适时调整主题和进度,确保心理主题班会的全面普及和全程覆盖。
(四)以问卷调查和行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检测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效果
为了解幸福课在主题班会中渗透的效果和影响,采用调查问卷和行为评估的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价。
1.调查问卷。每次班会结束后,需要成员填写《体验式主题班会反馈问卷》,该问卷涉及班会目标的达成度、自身的参与度和改善度、班会内容和形式的适合度及喜爱度,以此为依据来检测班会取得的实际效果。
2.班主任评价。通过班主任对班内学生心理动态和精神面貌的观察及了解,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及班会效果。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及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主题班会,以开发出操作性更强的、内容更具层次性和系统性、更贴合学生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五)以“菜单”形式管理主题班会,实现主题班会动态更新
菜单,字面意义是指餐馆提供的列有各种菜肴的清单让顾客来选择,顾客需要什么就点什么。将“菜单”引申为给班主任和辅导员提供“幸福课”心理主题班会的清单,通过由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创设心理主题班会菜单库,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适时选择菜单库中的任意主题,可以任意选用和组合,就像在菜单上点菜一样。当然班主任也可以自主创设贴合学生发展的主题班会来丰富和更新菜单库,增加主题的多样性,以此增强班主任和辅导员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五、“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实施建议
综上,以“幸福课”为理念的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菜单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为班主任或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明确了方向,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化成长;第二,通过菜单式管理,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简单的重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了全过程育人机制;第三,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军作用,逐步完善全员育人机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做好主题班会课的顶层设计,使其作为一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方能更好地发挥班会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主题班会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能力,所以要定期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案例研讨和督导;最后,要建立主题班会的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主题班会,使班会活动的形式新颖有趣,紧跟时代节奏,满足学生需求,切实有效地推进理想的幸福课堂的实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幸福,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2-10.
[2]胡俊,翟晓春,马利峰.幸福课在高校心理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63-66.
[3]沈杰.评述埃里克森的青年期心理学理论[J].青年研究,1992(7):44-48.
[4]宋志英.“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39.
责任编辑 邱翔翔
作者简介:张金慧,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教育科研)“菜单式‘幸福课’在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应用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8GXJK380)成果。
关键词:幸福课;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积极心理品质
一、“幸福课”背景及内涵
20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最受学生欢迎的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幸福课”,旨在通过练习冥想、反思记录等方式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如:生活满意度、希望、自我价值等),让学生获得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哈佛幸福课的影响下,愈来愈多的教育者在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幸福课的理念,关注人的多种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人的优势和潜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
目前国内的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工作者在实践中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幸福课程体系,包括积极优势、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情绪五个模块,其中积极优势侧重于如何发现及利用个人优势,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我接纳、自我效能等能力,建立稳定的内心力量,包含个人优势、学习风格、创造力等;积极情绪侧重于如何引发和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并保持愉悦,包括乐观与希望、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关系侧重于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社交技能和爱的能力,包括和谐与冲突、善意与助人等;积极应对主要关注如何从灾难与挫折中重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包括抗逆力、成长型思维、心理弹性、自控力等;积极成长主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建立人生意义感和方向感,促进目标达成,包括自我决定论、目标选择与执行意图、自我效能等[1]。这五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幸福教育为基本导向,以积极心理学为统领,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原有的问题导向转换为全体学生心理品质发展为主导,充分遵循了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
二、“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研究背景
(一)时代要求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心理服务,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公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是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既担负着为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使命,又承载着建设幸福中国、和谐社会的重任。学校不仅要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更要为社会培养有幸福之人。将“幸福课”融入到主题班会中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政策要求
教育部2012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也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教思政厅2018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将幸福课融入到主题班会中去,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目标,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的精神。
三、“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探究的意义
(一)极大发挥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
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工作中的一线群体,最容易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目前很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心理培训,专业实践经验欠缺,造成了心育工作全员的缺失。通过开发心理主题班会课程体系,为班主任或辅导员提供资源支持,促进其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二)有效解决学校专职心理教育人员短缺问题,实现全程育人
目前,我国无论大学,或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普遍都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4000的配比,师资队伍明显薄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安排在一年级必修课中,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未能达成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因为高职生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丰富且学习环境多变,需要应付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比如一年级学生需要适应性、专业认知及自我认同的心理教育;二年级学生需要有效学习、交友恋爱、情绪管理、生命意义等心理教育;三年级毕业生的就业或继续升学的心理调适等,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持久的心理健康指导非常必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构建心理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共享给全年级班主任,有利于实现全过程育人。
(三)充分發挥主题班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
目前多数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到了第一课堂,忽视了第二课堂(即主题班会)的主阵地作用。主题班会作为促进学生沟通、实现全面成长的第二课堂,也是团体辅导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着团体辅导的功能与价值,且有着独特的优势[2]:一是以班级为组织,成员不易流失,确保参与的稳定性;二是班级成员间比较熟悉,活动又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成员间亲密互动、共同分享,无形中提升班级凝聚力;三是由于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常规性工作,活动时间及连续性得以保障,从而促使全方位育人模式得以完善。
四、“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以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确定培养目标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性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他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顺利解决每个阶段的任务将会促使个体积极人格特征的形成,反过来将导致个体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校教育应该创造利于学生积极品质发展的成长环境。[3]高职生正处于17-24岁的年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培养自我同一性,建立亲密关系,避免角色混乱和孤独。由于心理发展速度因不同年级学生出生经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根据不同年级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具体培育目标很有必要。 1.针对高职一年级新生“什么也不敢做”的情况,应侧重建立其积极关系。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是一个漫长而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新环境的迷茫,主题班会应注重班级成员积极关系的建立、班级向心力的提升,主要培育学生自尊、友善、接纳、合群等积极品质。
2.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什么都想做”但又“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主题班会应侧重挖掘学生的独特优势,促进其积极成长。到了大二,很多学生既希望通过参加更多的活动来锻炼自己、丰富生活,同时内心盼望着邂逅一段完美的爱情,但由于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而盲目去尝试,导致学业吃力、人际困扰等问题凸显。因此这一阶段心理主题班会应侧重于学生的潜能发掘、学业指导、时间管理指导、恋爱交友指导等,培育其自省、同理心、主动建设性回应、互助支持等积极心理品質,塑造其积极自我。
3.针对高职三年级毕业学生“后悔什么都没做”的情况,重点探寻积极行动和培育积极情绪。即将走出校园的三年级学生最大的担忧就是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更多的是对三年在校学习生活回顾后的感触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或压力,此阶段主题班会应侧重于调动学生情绪的正能量,开展升学或职业规划指导,把对未来的忧虑化为具体行动,培育其自信乐观、执着进取等积极心理品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以“幸福课”课程体系为理念,构建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所谓体验式教育模式,是指运用相应的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讲解、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4]。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而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体验式团体教育以这些理论作为基础,注重创设体验式情境,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心理辅导技术,促使个体在团体内人际交互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体验式团体活动为载体,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现有的幸福课课程体系,本文形成了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见表1)。
(三)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导,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力,践行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
由于大多数班主任或辅导员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学习,通过组织班主任或辅导员观摩学习心理专职教师班级团辅的方式,帮助其掌握角色扮演、体验训练、讨论分享、反馈引导等团队辅导技术。同时对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主题班会的案例进行研讨和督导,强调团体能量流动的重要性,避免因活动而失控或因分享而辩论等现象发生,保障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效果。
班主任或辅导员根据本班学生需求整体规划和安排进度,利用每周主题班会时间完成。主要采用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到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学期适时调整主题和进度,确保心理主题班会的全面普及和全程覆盖。
(四)以问卷调查和行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检测体验式主题班会的效果
为了解幸福课在主题班会中渗透的效果和影响,采用调查问卷和行为评估的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价。
1.调查问卷。每次班会结束后,需要成员填写《体验式主题班会反馈问卷》,该问卷涉及班会目标的达成度、自身的参与度和改善度、班会内容和形式的适合度及喜爱度,以此为依据来检测班会取得的实际效果。
2.班主任评价。通过班主任对班内学生心理动态和精神面貌的观察及了解,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及班会效果。
通过以上评价方式及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主题班会,以开发出操作性更强的、内容更具层次性和系统性、更贴合学生的体验式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五)以“菜单”形式管理主题班会,实现主题班会动态更新
菜单,字面意义是指餐馆提供的列有各种菜肴的清单让顾客来选择,顾客需要什么就点什么。将“菜单”引申为给班主任和辅导员提供“幸福课”心理主题班会的清单,通过由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创设心理主题班会菜单库,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适时选择菜单库中的任意主题,可以任意选用和组合,就像在菜单上点菜一样。当然班主任也可以自主创设贴合学生发展的主题班会来丰富和更新菜单库,增加主题的多样性,以此增强班主任和辅导员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五、“幸福课”理念下主题班会模式的实施建议
综上,以“幸福课”为理念的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菜单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为班主任或辅导员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明确了方向,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化成长;第二,通过菜单式管理,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避免内容简单的重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了全过程育人机制;第三,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力军作用,逐步完善全员育人机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做好主题班会课的顶层设计,使其作为一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方能更好地发挥班会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主题班会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能力,所以要定期对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展案例研讨和督导;最后,要建立主题班会的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主题班会,使班会活动的形式新颖有趣,紧跟时代节奏,满足学生需求,切实有效地推进理想的幸福课堂的实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幸福,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2-10.
[2]胡俊,翟晓春,马利峰.幸福课在高校心理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63-66.
[3]沈杰.评述埃里克森的青年期心理学理论[J].青年研究,1992(7):44-48.
[4]宋志英.“三位一体”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验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39.
责任编辑 邱翔翔
作者简介:张金慧,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发展中心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教育科研)“菜单式‘幸福课’在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应用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8GXJK38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