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成为蓬勃之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和支持,高职院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繁荣和兴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强调应用型的职业教育,有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学术型和研究型教育,它是建立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技能型或技术型教育,培养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积极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其素质教育的开展关系到高职生的就业和发展。在高职教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包括能力素质目标、职业素质目标、文化素质目标等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唤醒学习主体意识,鼓励自我学习和实践,走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下面从五个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是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以人为中心,强调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学生为本,它首先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即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买方消费者,学校则成为了卖方供应商,第二,它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权利,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而展开,以适应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以学生为本教育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需要为本位,从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出发,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性发展、最利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使学生的天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创新的欲望,从而达到素质提升、自我实现的目标。
以学生为本教育,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权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以学生为本教育应重视实践教育,使学生完成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灵活多样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思想和职业素养,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从而使素质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的有机结合,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
2.实施多方位的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学针对的是传统的封闭型教学。传统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带有一定的强迫和灌输,学生求异、创新以及个性发展受到压抑。而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一个开放大系统,全方位、多手段地向学生输送知识,培养创新动机,促进知识的活用,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完全吻合。在教学实践中,开放式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思想的开放。
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特长。从传统的为知识和技能而教,为考试和升学而教,转变成为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而教,为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而教。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强调技能优势,以勉励和宽容的心态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大纲和教科书为背景和出发点,把知识的吸收与课外、社会、企业、生活等接轨,拓宽和延伸求知途径,把相关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专业信息引进课堂,让学生领略知识的重要和信息的快捷,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突破教材、设备的限制,甚至地域限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觉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应是多元化、多交叉点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3)课程模式的开放。
根据课程建构主义理论学说,高职教育是融入了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两大部分,以实践入手,理论跟上,合二为一,互为渗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偏爱于动手和实践,这种现象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是特有的,但又是极为普遍的,因此大胆探索先实践后理论的交互模式就显得比较实际和有价值。在讲授理论知识前,要求学生先感受和体验一下以本能和兴趣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让他们认识到,没有专业理论,操作就显得很肤浅,无法深入下去,更谈不上技术的熟练和精通,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自觉地学习实践中必需的相应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
(4)教育评价的开放。
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即使是考试,也是以能力,特别以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心。评价遵循多元化原则、成功原则和激励原则,重视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趋向,全面准确地衡量一个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系科之间的成绩分布不平衡,以同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的认可,允许评价分层次。提倡合作学习,凭借集体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小组共同获得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新型评价手段。为了鼓励学习成绩差的部分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甚至可以取消负评价,放宽评价范围,让这部分学生在宽松开放式的评价氛围中,感受成功。
3.开展创造型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善于利用已知的去探求未知的,实现全新的、超前的探索活动。人才培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本身就必须是一名创新者和挑战者。“创造型教学”是现代社会新型教育的产物,它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实践锻炼方法的运用,个体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十分重要。有创新、创造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创造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高品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素质教育直接的体现,它通过多种形式来实施,具体体现为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要求职业教育优化和改革培养模式,结合区域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建立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强化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做到能力融通、知识交叉,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类型、多规格的培养要求。实践性指高职教育所面向的是某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更贴近职业要求和职业运用,实践教学必须融通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与企业零距离的综合实践模块,检验课内实践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学生,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选择课程,宽容学生的学习空间。创造型的人才素质培养具有动态性,动态性是由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所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职业教育特色,以适应新形势对用人要求的不断变化,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方面。总之,高职创造型教育应坚持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服务企业和行业的有效性。
4.强化技术能力教育
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技能水平等级证书,是高职院校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而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推行,凭职业资格证上岗是就业的必然之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技能为本,突出实训环节,加大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把培养技能过硬的人才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双师队伍中要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技师、高级技师,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经常到公司或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积累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
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实施“多证制”教育和“订单教育”。“多证制”教育,使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外,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水平等级证。
“订单教育”因其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对象明确、学生就业向明确的特点,而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追求的办学模式。实施“订单教育”对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具有直接意义。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技能教学及培训方面的最高水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就业时都能得到企业的优先录取,从而极大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5.加强创业和终身学习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为毕业以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建立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创业教育高职实践教育理念,使学生不但会求职就业,而且能寻求创业机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的满意度和创业的成功感。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心胸宽广,头脑灵活,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开拓型人才,后续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今后能否适应社会,胜任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学校教育只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开始,不是结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快捷,学校知识不可能包揽一个人一生中所必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把走出校门的后续学习看作为生存学习、职业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必修课程学习,让学生明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含义和意义。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自我发展理念和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不断学习要求和市场经济职业变迁的需要。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是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以人为中心,强调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学生为本,它首先明确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即学生作为消费者进入学校,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买方消费者,学校则成为了卖方供应商,第二,它更加关注了学生的权利,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而展开,以适应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以学生为本教育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需要为本位,从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目标出发,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性发展、最利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使学生的天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创新的欲望,从而达到素质提升、自我实现的目标。
以学生为本教育,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权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针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以学生为本教育应重视实践教育,使学生完成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灵活多样地开展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思想和职业素养,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从而使素质教育成为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的有机结合,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
2.实施多方位的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学针对的是传统的封闭型教学。传统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带有一定的强迫和灌输,学生求异、创新以及个性发展受到压抑。而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一个开放大系统,全方位、多手段地向学生输送知识,培养创新动机,促进知识的活用,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完全吻合。在教学实践中,开放式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思想的开放。
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特长。从传统的为知识和技能而教,为考试和升学而教,转变成为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而教,为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而教。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强调技能优势,以勉励和宽容的心态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大纲和教科书为背景和出发点,把知识的吸收与课外、社会、企业、生活等接轨,拓宽和延伸求知途径,把相关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专业信息引进课堂,让学生领略知识的重要和信息的快捷,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突破教材、设备的限制,甚至地域限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觉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应是多元化、多交叉点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3)课程模式的开放。
根据课程建构主义理论学说,高职教育是融入了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两大部分,以实践入手,理论跟上,合二为一,互为渗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偏爱于动手和实践,这种现象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是特有的,但又是极为普遍的,因此大胆探索先实践后理论的交互模式就显得比较实际和有价值。在讲授理论知识前,要求学生先感受和体验一下以本能和兴趣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让他们认识到,没有专业理论,操作就显得很肤浅,无法深入下去,更谈不上技术的熟练和精通,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自觉地学习实践中必需的相应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
(4)教育评价的开放。
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即使是考试,也是以能力,特别以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心。评价遵循多元化原则、成功原则和激励原则,重视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趋向,全面准确地衡量一个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系科之间的成绩分布不平衡,以同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的认可,允许评价分层次。提倡合作学习,凭借集体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小组共同获得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新型评价手段。为了鼓励学习成绩差的部分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甚至可以取消负评价,放宽评价范围,让这部分学生在宽松开放式的评价氛围中,感受成功。
3.开展创造型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善于利用已知的去探求未知的,实现全新的、超前的探索活动。人才培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本身就必须是一名创新者和挑战者。“创造型教学”是现代社会新型教育的产物,它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实践锻炼方法的运用,个体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十分重要。有创新、创造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创造的学生。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在于高品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素质教育直接的体现,它通过多种形式来实施,具体体现为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要求职业教育优化和改革培养模式,结合区域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建立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强化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做到能力融通、知识交叉,符合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类型、多规格的培养要求。实践性指高职教育所面向的是某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更贴近职业要求和职业运用,实践教学必须融通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与企业零距离的综合实践模块,检验课内实践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学生,他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选择课程,宽容学生的学习空间。创造型的人才素质培养具有动态性,动态性是由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所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职业教育特色,以适应新形势对用人要求的不断变化,具体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制度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方面。总之,高职创造型教育应坚持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服务企业和行业的有效性。
4.强化技术能力教育
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技能水平等级证书,是高职院校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而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推行,凭职业资格证上岗是就业的必然之路。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技能为本,突出实训环节,加大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把培养技能过硬的人才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双师队伍中要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或技师、高级技师,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经常到公司或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积累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
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实施“多证制”教育和“订单教育”。“多证制”教育,使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外,还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水平等级证。
“订单教育”因其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对象明确、学生就业向明确的特点,而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追求的办学模式。实施“订单教育”对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具有直接意义。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技能教学及培训方面的最高水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就业时都能得到企业的优先录取,从而极大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5.加强创业和终身学习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为毕业以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建立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创业教育高职实践教育理念,使学生不但会求职就业,而且能寻求创业机遇,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的满意度和创业的成功感。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心胸宽广,头脑灵活,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开拓型人才,后续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今后能否适应社会,胜任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学校教育只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开始,不是结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快捷,学校知识不可能包揽一个人一生中所必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把走出校门的后续学习看作为生存学习、职业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必修课程学习,让学生明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含义和意义。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自我发展理念和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不断学习要求和市场经济职业变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