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和环境都有重大的影响。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而且各个方面都是紧密相关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的目标,然后归纳了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绿地;交通;景观
一、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目标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应当在规划方面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规划目标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现实,在既经济又实用的基础上力求完美和精湛。为适应现代发展趋势,住宅小区规划要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宜性、辨识性和归属感,创造富有特色与个性的文化环境,建设好科技型、生态型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其规划的宗旨是要满足住户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从更普遍,更深刻的范畴和层面对设计思想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居住小区规划不是寻求奢华,而是营造实用、舒适的温馨家园。景观应尽量保持原基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奇妙的整合与弥补完善,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效果。增设景观的设计要充分满足人性化需求,尺度宜人,体量得当,使居民有亲和感,以满足其休息、来往、娱乐的需要。在目标制定上重点要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安全、便捷、舒适和整洁是城市居住小区适宜的基本内容。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建设模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模仿风盛行,设计者缺乏创新思维,抓不住时代脉搏,设计不出居民需要的生活小区;这一问题突出主要是因为建筑外形设计单一且装修华而不实、空间布局不合理、住宅识别性不强等。
(二)毫无预见力,不能适应小区未来的发展需求
开发商在设计规划之时只一味的追求利益,缺乏远见,对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不足或者根本不考虑,导致现在小区在改造之时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小区停车位的预留不足,给居民带来生活不便;管线预留不足,导致现在或往后在改造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智能化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小区的安全防范、网络通讯和物业的智能化管理落后于信息社会的发展。
(三)盲目跟风,复制设计理念,让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脱节
比如某些小区为追求异国风情,不顾自身建设条件,把国外的设计模式生搬硬套应用过来,还在广告上标榜欧洲风情,其实质就是复制,而且表达不出其他国家所想的为小区建筑彰显的文化内涵,就像邯郸学步一般,最后不但没有让他国风情完美在我国呈现,连自身的创作思维也没有了。
(四)缺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比如,某些小区在设计规划之初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小区所在地的环境和缺乏对小区资源的利用意识,只刻意建造一些人造景观,让原本可以利用的山山水水因为缺乏这样的认识而荒废,不能达到人与自然,物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局面。这不但浪费了开发商的建设成本还造成了对当地自然资源的浪费。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做到动静分区公私分离,能够反映各系统在构成配置与布局形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关系,应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邻里交往的促进,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和空间景观特征的塑造,同时也应与地方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的景观风貌相结合,形成包含分级和布局内容在内的各类设施的系统结构性。
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等,因此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在设施选择上应注意大众化,在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做到面向住宅区自身的所有居住对象。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布局应考虑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结合,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
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形状、大小、尺度、围合程度、限定要素以及建筑高度和类型,从而达到不同的建筑群体组合和空间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功能区域,显示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以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为基础,是住宅区整体规划结构的骨架,交通方式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宜以适度的人车分行为主要方式,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周边道路的性质、等级以及交通组织状况,在居住区道路做到“顺而不通,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以利于住宅区居民的出行和通行,促进该地段的合理开发。同时要注重住宅区的静态交通组织,当前私家车在小区内迅速增多,导致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混乱,景观恶化,也出现如何合理存放的问题。
对于上诉问题,首先应从规划着手解决。通常住宅区设计利用不同的停车方式来解决,即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和室内停车。而道路也不仅仅起到交通的功能,在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考虑其对住宅空间景观、层次、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所起的作用,住宅区的道路布局结构应综合考虑城市的路网格局形式,使其融入城市整体的街道和空间中。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建设工程量,营造居住和谐的生活氛围。
(三)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设施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息、交流、通讯、娱乐、卫生的场所,同时也是小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小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该从社会、经济、技术和体制等领域的发展方向考虑,其设计不但要体现出小区设计的整体性,还应在规范居民的意识方而起着微妙的作用。以合理、实用、美观为目标对住宅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计,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及精神面貌。在具体规划中,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共设施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
(四)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住宅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及人数不同呈现出动态性、多样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绿地设置规模及面积应适宜,绿地用地规划面积应不低于30%,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墙面、屋顶等空间扩大绿地覆盖范围,尽可能地增大绿化率。
小区内的植物配置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多样绿化形式,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小区的绿化应当结合住宅群体布置,沿路的绿化要尽量与建筑物的结构相协调,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种植不同的植被,各地块的中央绿地要与周边的绿化带建立起绿化通道,相互渗透。小区绿地的规划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方式,把体育锻炼,休闲娱乐和儿童游戏活动场地等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小区绿地必须以植被为主,可以适当设计部分其他材料铺装地面,用以满足多功能使用的需求。
(五)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
景观和小品是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如雕塑、凉亭、假山、水景、灯具、桌椅、花架等。它既能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又能给室外空间增添色彩,同时给人提供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态生活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生态建绿理念,采取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结合地域文化、本土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赖日文.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福建建筑,2009(02)
[2]王变娥.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与邻里关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3]严展.对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绿地;交通;景观
一、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目标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应当在规划方面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规划目标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现实,在既经济又实用的基础上力求完美和精湛。为适应现代发展趋势,住宅小区规划要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宜性、辨识性和归属感,创造富有特色与个性的文化环境,建设好科技型、生态型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其规划的宗旨是要满足住户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从更普遍,更深刻的范畴和层面对设计思想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居住小区规划不是寻求奢华,而是营造实用、舒适的温馨家园。景观应尽量保持原基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奇妙的整合与弥补完善,达到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效果。增设景观的设计要充分满足人性化需求,尺度宜人,体量得当,使居民有亲和感,以满足其休息、来往、娱乐的需要。在目标制定上重点要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安全、便捷、舒适和整洁是城市居住小区适宜的基本内容。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区建设模式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模仿风盛行,设计者缺乏创新思维,抓不住时代脉搏,设计不出居民需要的生活小区;这一问题突出主要是因为建筑外形设计单一且装修华而不实、空间布局不合理、住宅识别性不强等。
(二)毫无预见力,不能适应小区未来的发展需求
开发商在设计规划之时只一味的追求利益,缺乏远见,对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不足或者根本不考虑,导致现在小区在改造之时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小区停车位的预留不足,给居民带来生活不便;管线预留不足,导致现在或往后在改造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智能化设计时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小区的安全防范、网络通讯和物业的智能化管理落后于信息社会的发展。
(三)盲目跟风,复制设计理念,让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脱节
比如某些小区为追求异国风情,不顾自身建设条件,把国外的设计模式生搬硬套应用过来,还在广告上标榜欧洲风情,其实质就是复制,而且表达不出其他国家所想的为小区建筑彰显的文化内涵,就像邯郸学步一般,最后不但没有让他国风情完美在我国呈现,连自身的创作思维也没有了。
(四)缺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比如,某些小区在设计规划之初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小区所在地的环境和缺乏对小区资源的利用意识,只刻意建造一些人造景观,让原本可以利用的山山水水因为缺乏这样的认识而荒废,不能达到人与自然,物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局面。这不但浪费了开发商的建设成本还造成了对当地自然资源的浪费。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做到动静分区公私分离,能够反映各系统在构成配置与布局形态方面的内在的和相互间的基本关系,应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邻里交往的促进,资源的合理与有效利用和空间景观特征的塑造,同时也应与地方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的景观风貌相结合,形成包含分级和布局内容在内的各类设施的系统结构性。
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等,因此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在设施选择上应注意大众化,在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做到面向住宅区自身的所有居住对象。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布局应考虑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结合,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
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形状、大小、尺度、围合程度、限定要素以及建筑高度和类型,从而达到不同的建筑群体组合和空间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功能区域,显示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以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为基础,是住宅区整体规划结构的骨架,交通方式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宜以适度的人车分行为主要方式,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周边道路的性质、等级以及交通组织状况,在居住区道路做到“顺而不通,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以利于住宅区居民的出行和通行,促进该地段的合理开发。同时要注重住宅区的静态交通组织,当前私家车在小区内迅速增多,导致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混乱,景观恶化,也出现如何合理存放的问题。
对于上诉问题,首先应从规划着手解决。通常住宅区设计利用不同的停车方式来解决,即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和室内停车。而道路也不仅仅起到交通的功能,在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考虑其对住宅空间景观、层次、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所起的作用,住宅区的道路布局结构应综合考虑城市的路网格局形式,使其融入城市整体的街道和空间中。住宅区的道路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建设工程量,营造居住和谐的生活氛围。
(三)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设施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息、交流、通讯、娱乐、卫生的场所,同时也是小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小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该从社会、经济、技术和体制等领域的发展方向考虑,其设计不但要体现出小区设计的整体性,还应在规范居民的意识方而起着微妙的作用。以合理、实用、美观为目标对住宅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计,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及精神面貌。在具体规划中,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共设施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
(四)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住宅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及人数不同呈现出动态性、多样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绿地设置规模及面积应适宜,绿地用地规划面积应不低于30%,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墙面、屋顶等空间扩大绿地覆盖范围,尽可能地增大绿化率。
小区内的植物配置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多样绿化形式,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小区的绿化应当结合住宅群体布置,沿路的绿化要尽量与建筑物的结构相协调,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种植不同的植被,各地块的中央绿地要与周边的绿化带建立起绿化通道,相互渗透。小区绿地的规划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方式,把体育锻炼,休闲娱乐和儿童游戏活动场地等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小区绿地必须以植被为主,可以适当设计部分其他材料铺装地面,用以满足多功能使用的需求。
(五)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
景观和小品是小区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如雕塑、凉亭、假山、水景、灯具、桌椅、花架等。它既能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又能给室外空间增添色彩,同时给人提供一种富有生机的生态生活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生态建绿理念,采取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结合地域文化、本土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居住区环境。
参考文献:
[1]赖日文.生态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福建建筑,2009(02)
[2]王变娥.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与邻里关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3]严展.对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