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它不但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还能为今后其自身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小学音乐的教育作用。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小学生和学校往往只追求学生的数学、语文成绩,而忽略了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仅小学生就有1.78亿多。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小学生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在这样一个创新意识陡增的环境里,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和疲于应付考试是不行的。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直接向小学生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情趣;小学生素养;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0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
这种教学模式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并且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必须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笔者在每一堂音乐课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积累音乐教育方面的经验,并尝试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动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变得活泼、生动。在音乐课上,教师应该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甚至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地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上课时,笔者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这样,孩子们发言就会十分积极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录音机播放《嘀哩嘀哩》这首歌,并让他们跟着音乐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中心小学 756000)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情趣;小学生素养;艺术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0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然而,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首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
这种教学模式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并且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必须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笔者在每一堂音乐课上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积累音乐教育方面的经验,并尝试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动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变得活泼、生动。在音乐课上,教师应该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甚至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地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上课时,笔者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同学们,你们找到春天了吗?”这样,孩子们发言就会十分积极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录音机播放《嘀哩嘀哩》这首歌,并让他们跟着音乐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笔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中心小学 7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