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开封善义清真寺的发展及现状特点的调查研究,较系统地探讨其建筑风格特点及民俗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应在老城区改造中时清真寺及其文化习俗等进行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清真寺 建筑特点 民俗
1引言
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间较早的城市之一,其宗教建筑清真寺为数众多,慈禧亲笔御书“清真寺”的善义堂是很具代表性且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真寺。这些独具中国特点又融入了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开封建筑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现在随着开封老城区改造,清真寺周围的居民区、街道成片的拆除,清真寺传统的生活场景和肌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怎样保护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不仅是穆斯林的任务,更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2善义堂清真寺简介
开封善义堂清真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鹁鸪市街,始建于清咸丰。陕西东部回族人,为躲避清政府镇压所谓“秦川之乱”而东迁。到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已迁来三百余户,均住在鹁鸽市街一带。定居不久,就要求建立清真寺,但鉴于所谓“秦川之乱”才平,而由陕西东来的这一部分回族人建寺之事,恐难得到开封祥符县准核,故仿效省会各会馆聚同乡义事之举,筹建“善义堂”。
由于相国寺、铁佛寺和地方士绅的反对,新建寺院不能称清真寺,因此现在看到的清真寺大殿上并无伊斯兰的教门标志。后慈禧经过开封,认为民众捐钱建寺,劝化愚民,设塾办学,教化顽壅,事属善举。赐亲笔御书“清真寺”匾额一方,加盖御印,后善义堂才成为了真正的清真寺。
3善义堂建筑现状
善义堂的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屋顶组合、建筑装饰、小品处理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3.1建筑布局
从平面布局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原则,组合成中心式或串连式封闭形的院落,并且有明确的轴线对称关系。中心式的布局是在较大的院内修建大殿,其他建筑分别建在大院的周围。(图3.1)
清真寺虽然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但也有其自身灵活特点。礼拜大殿坐西朝东方便穆斯林祭拜。从屋顶形式来看,清真寺大殿屋项多采用传统的卷棚、硬山的形式,等级低于同类佛教建筑,但组合灵活富于变化。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人们做礼拜时,只须面向圣地麦加的方位即可。所以,清真寺大殿不同于中国传统寺庙建筑,般进深大于面阔,呈窄而深的平面。
3.2建筑功能
善义堂清真寺落成后,格外雄伟壮观,院落宽敞整洁,房屋布局井然有条,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结构严谨,既有我国古代风貌,又有民族特色。回族一年一度的圣纪,仅卷棚之下可同时摆设七十余桌,供回民会餐。现寺仍不失昔日之别致壮观,大门4间楼,为贮藏室和会计室,往里南为3间办公室,北为3间殡仪室,进二门,连过庭间一,继之南北讲堂各10间,东西长廊并峙;南讲堂西南有水房6间。大殿古老雄伟,卷棚三十五间,内三十二根珠红大柱,气势咄人;画栋雕梁,刻楹洁壁,大殿三十五间,后窑一间,殿内深处,宽敞明净,庄严肃穆,宁静清心。
3.3建筑装饰
从建筑装饰来看,表现出古建筑精湛的艺术与浓厚的伊斯兰教文化的结合。在清真寺内形象艺术为一大禁忌,因此一般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善义堂里的装饰多以以花卉、叶藤,荷花出水作为的装饰,這些精细的装饰都突出了一个认主独一的思想,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装饰已根深蒂尚地渗入到清真寺,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细部也出现了一些兽形题材的装饰。此外,中国传统的木刻、砖雕、彩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应用。(图3.2)
4善义堂清真寺民俗现状
调研当天正值穆斯林开斋节,寺里热闹非凡,回族人个个洗大净,沐浴净身后来到寺里,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都脱下鞋子,进入大殿,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令人惊叹不已。一位老人说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图(4.1)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穆斯林当中有40%的穆斯林每天都来做礼拜,40%的穆斯林经常来做礼拜,可见穆斯林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以及围寺而居的对他们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提出由于清真寺所处的位置并不靠近主干道且停车场缺少,大多数人都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而公交车也没有直接通往清真寺,交通问题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
5善义堂清真寺的保护与发展
善义堂清真寺是回族与汉族文化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开出的花朵,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应该得到我们的保护、尊重和研究。善义堂虽位于老城区的中心位置,但由于城市更新改造,寺的周围建成了大量商业街,许多依寺而居的民众不得不搬迁到其它地方。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更新是必然的,而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也是必须的,尤其是文化建筑,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最主要的研究、传播地点应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的变化与演进应该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改造老城区时,对于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保护几个孤立的建筑物,而要注意保存有助于其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和其周围环境,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表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使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陈琳.开封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点[J].华中建筑, 2006, 24(11):196-198.
[2]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赵家珍.开封民族宗教志[M].香港:天马出版社,2000.
【关键词】清真寺 建筑特点 民俗
1引言
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时间较早的城市之一,其宗教建筑清真寺为数众多,慈禧亲笔御书“清真寺”的善义堂是很具代表性且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真寺。这些独具中国特点又融入了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开封建筑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现在随着开封老城区改造,清真寺周围的居民区、街道成片的拆除,清真寺传统的生活场景和肌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怎样保护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不仅是穆斯林的任务,更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2善义堂清真寺简介
开封善义堂清真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鹁鸪市街,始建于清咸丰。陕西东部回族人,为躲避清政府镇压所谓“秦川之乱”而东迁。到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已迁来三百余户,均住在鹁鸽市街一带。定居不久,就要求建立清真寺,但鉴于所谓“秦川之乱”才平,而由陕西东来的这一部分回族人建寺之事,恐难得到开封祥符县准核,故仿效省会各会馆聚同乡义事之举,筹建“善义堂”。
由于相国寺、铁佛寺和地方士绅的反对,新建寺院不能称清真寺,因此现在看到的清真寺大殿上并无伊斯兰的教门标志。后慈禧经过开封,认为民众捐钱建寺,劝化愚民,设塾办学,教化顽壅,事属善举。赐亲笔御书“清真寺”匾额一方,加盖御印,后善义堂才成为了真正的清真寺。
3善义堂建筑现状
善义堂的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屋顶组合、建筑装饰、小品处理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
3.1建筑布局
从平面布局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原则,组合成中心式或串连式封闭形的院落,并且有明确的轴线对称关系。中心式的布局是在较大的院内修建大殿,其他建筑分别建在大院的周围。(图3.1)
清真寺虽然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但也有其自身灵活特点。礼拜大殿坐西朝东方便穆斯林祭拜。从屋顶形式来看,清真寺大殿屋项多采用传统的卷棚、硬山的形式,等级低于同类佛教建筑,但组合灵活富于变化。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人们做礼拜时,只须面向圣地麦加的方位即可。所以,清真寺大殿不同于中国传统寺庙建筑,般进深大于面阔,呈窄而深的平面。
3.2建筑功能
善义堂清真寺落成后,格外雄伟壮观,院落宽敞整洁,房屋布局井然有条,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结构严谨,既有我国古代风貌,又有民族特色。回族一年一度的圣纪,仅卷棚之下可同时摆设七十余桌,供回民会餐。现寺仍不失昔日之别致壮观,大门4间楼,为贮藏室和会计室,往里南为3间办公室,北为3间殡仪室,进二门,连过庭间一,继之南北讲堂各10间,东西长廊并峙;南讲堂西南有水房6间。大殿古老雄伟,卷棚三十五间,内三十二根珠红大柱,气势咄人;画栋雕梁,刻楹洁壁,大殿三十五间,后窑一间,殿内深处,宽敞明净,庄严肃穆,宁静清心。
3.3建筑装饰
从建筑装饰来看,表现出古建筑精湛的艺术与浓厚的伊斯兰教文化的结合。在清真寺内形象艺术为一大禁忌,因此一般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善义堂里的装饰多以以花卉、叶藤,荷花出水作为的装饰,這些精细的装饰都突出了一个认主独一的思想,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装饰已根深蒂尚地渗入到清真寺,不可避免地在建筑细部也出现了一些兽形题材的装饰。此外,中国传统的木刻、砖雕、彩画也在清真寺中大量应用。(图3.2)
4善义堂清真寺民俗现状
调研当天正值穆斯林开斋节,寺里热闹非凡,回族人个个洗大净,沐浴净身后来到寺里,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都脱下鞋子,进入大殿,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令人惊叹不已。一位老人说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图(4.1)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穆斯林当中有40%的穆斯林每天都来做礼拜,40%的穆斯林经常来做礼拜,可见穆斯林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以及围寺而居的对他们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提出由于清真寺所处的位置并不靠近主干道且停车场缺少,大多数人都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而公交车也没有直接通往清真寺,交通问题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
5善义堂清真寺的保护与发展
善义堂清真寺是回族与汉族文化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开出的花朵,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应该得到我们的保护、尊重和研究。善义堂虽位于老城区的中心位置,但由于城市更新改造,寺的周围建成了大量商业街,许多依寺而居的民众不得不搬迁到其它地方。
在城市发展中,城市更新是必然的,而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也是必须的,尤其是文化建筑,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最主要的研究、传播地点应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的变化与演进应该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改造老城区时,对于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保护几个孤立的建筑物,而要注意保存有助于其发展的文化习俗和行为活动和其周围环境,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表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使古城的历史文化记忆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陈琳.开封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特点[J].华中建筑, 2006, 24(11):196-198.
[2]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赵家珍.开封民族宗教志[M].香港:天马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