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快速提升。虽然从表面上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在建设方面的水平已达到了世界的平均值,但是依然在背后潜藏着非常多的问题和矛盾。黑龙江省区域差距也是如此。近年来众多学者们在关于区域差距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贡献和总结,所以为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了解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应对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关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黑龙江省
目前,以资源垄断和行政职能为基础的特点,各种资源向行政中心和大城市高度集中,以至于出现特大、超大和超特大城市严重膨胀,然而小城镇出现发育不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仗向外扩张来支撑的,这种外扩式的及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社会发展失衡严重:城市化发展方式不科学,导致了农民工与城市难以接洽,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较差,出现了多种矛盾问题。
1 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城市病”的出现,根据我省政府主导的“经营城市”这个理念来考虑问题,空气质量问题方面成为了我省政府政绩中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领域,并且能够与“城市环境”密切的融合在一起,导致了雾霾严重、汽车尾气过多的“霾城”“雾都” “空气质量差”等问题 。随着环境约束条件与资源要素的深入改变,规模城镇化的风险和代价在一点一点的变大,与此同时“大城市病”也不断的显现,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资源的承载能力变弱以至于环境不断恶化、人口不断膨胀、交通出现堵塞、就业难、贫富差距大等问题。
其次是土地处理不当问题,有的学者提到,目前为止,非常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务工、离开自己的家乡,于是出现了农村中有很多空闲的房屋及土地,又引起城市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急速加大,出现了城乡差距大的问题。并且农业转移人口很难将自己的宅基地转让或消化,没有办法通过销售固定资产来增加收入并投资创业。所以目前应该要努力完善宅基地的管理体系,寻求合理将农民宅基地转化为可利用资金的路径。目前黑龙江的土地和人口出现了失调,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拓展不一致,引发了土地与人口之间出现了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目前进程务工的农民,其曾经居住的家园已经被城镇化,土地被征收或被征用,已经没有了承包地和宅基地等。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国家征收土地,需要满足公共利益原则。但是这里面的公共利益是无法明确规定其含义的,不单单中国这样,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是这样。
最后是重大轻小、重城轻乡问题,近些年来,通过政府的引导,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处于一个较重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这一理念上。从黑龙江省资源配置上来分析,所构建的重点的开发区,均遍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工业园区主要布局在省会哈尔滨市;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从省会城市开始建设。国家发布的农村土地整治复垦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都是先满足省会城市。社会建设及公共服务资源优先在省会城市设立;很多优惠的政策制度也是在省会城市优先实施。重城轻乡主要体现在,对于土地的开发方面,重视城镇轻视乡村,并且乡村的基础设施很是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严重滞后 。在教育方面,学校的寝室和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较弱,对于乡镇的医疗条件也出现了医疗设备价差,农村卫生室标准低,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弱。对于农村的养老保险实施率也是低于城市低保的二分之一。农村的新型社区建设落后,建设的数量少并且功能不配套,在建设的过程中单单顾虑了农民的居住条件,而没有考虑政府的环境保护和非农产业发展载体的功能。
2 黑龙江省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我省区域发展的总体健康水平,各县市需要在薄弱环节加强投入和建议,在今后的区域发展进程中,不但要考虑推动农民进城,也应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先进文化的覆盖、推进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建设共同发展。
首先考虑协调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依靠城镇中的环境和资源所能够承载的力量去聚集人口和产业,有效的解绝大城市中由于产业的粗放和人口的膨胀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污染压力和资源上面的短缺,要保证城镇化的效益、质量和福利,要努力去缩小区域差距。其次协调我省大、中、小城镇的发展,要以公共服务的功能配套完善和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力量为原则去适当的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并控制我省大城市的严重扩张,引导我省的产业和人口有效的集中和集聚,将我省的发展格局形成一个合理的有序的大、中、小城市。最后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引导工业化从速度、粗放型向效益、集聚型转变。要有效改革并完善制约农民流动和进城制度,有效的改善长久以来我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象,推进我国的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工业化引领城镇化。除此之外,缩小区域差距的内在因素和特征还涵盖协调土地和人口、协调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等方面。
3 结束语
对于我省缩小区域差距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可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规模和区域角色定位,坚持走多元化的区域发展道路;坚持区域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加速进展的同时又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质量,把城市群和城市组团看做提升城市形态的主要方向。构建合理的城市方案,要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增加土地节约集约制度建设,利用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制度。要达到产业集中,因为产业集中区含有多方面的承载能力,产业集中区是对工业化、城镇化空间载体的提升。要让黑龙江省成为一个幸福城镇,健康城镇,智慧城镇,绿色城镇,努力实施“新”气象完成“新”动态。在发展中发现不足,改善不足,登上最完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蓝皮书(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胡靖晗(1990-),女,黑龙江省海林人,硕士在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现代农业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
翟绪军(1976-),男,黑龙江省密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林業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循环经济。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黑龙江省
目前,以资源垄断和行政职能为基础的特点,各种资源向行政中心和大城市高度集中,以至于出现特大、超大和超特大城市严重膨胀,然而小城镇出现发育不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仗向外扩张来支撑的,这种外扩式的及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社会发展失衡严重:城市化发展方式不科学,导致了农民工与城市难以接洽,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较差,出现了多种矛盾问题。
1 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城市病”的出现,根据我省政府主导的“经营城市”这个理念来考虑问题,空气质量问题方面成为了我省政府政绩中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领域,并且能够与“城市环境”密切的融合在一起,导致了雾霾严重、汽车尾气过多的“霾城”“雾都” “空气质量差”等问题 。随着环境约束条件与资源要素的深入改变,规模城镇化的风险和代价在一点一点的变大,与此同时“大城市病”也不断的显现,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资源的承载能力变弱以至于环境不断恶化、人口不断膨胀、交通出现堵塞、就业难、贫富差距大等问题。
其次是土地处理不当问题,有的学者提到,目前为止,非常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务工、离开自己的家乡,于是出现了农村中有很多空闲的房屋及土地,又引起城市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急速加大,出现了城乡差距大的问题。并且农业转移人口很难将自己的宅基地转让或消化,没有办法通过销售固定资产来增加收入并投资创业。所以目前应该要努力完善宅基地的管理体系,寻求合理将农民宅基地转化为可利用资金的路径。目前黑龙江的土地和人口出现了失调,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拓展不一致,引发了土地与人口之间出现了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目前进程务工的农民,其曾经居住的家园已经被城镇化,土地被征收或被征用,已经没有了承包地和宅基地等。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国家征收土地,需要满足公共利益原则。但是这里面的公共利益是无法明确规定其含义的,不单单中国这样,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是这样。
最后是重大轻小、重城轻乡问题,近些年来,通过政府的引导,黑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处于一个较重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这一理念上。从黑龙江省资源配置上来分析,所构建的重点的开发区,均遍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工业园区主要布局在省会哈尔滨市;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从省会城市开始建设。国家发布的农村土地整治复垦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都是先满足省会城市。社会建设及公共服务资源优先在省会城市设立;很多优惠的政策制度也是在省会城市优先实施。重城轻乡主要体现在,对于土地的开发方面,重视城镇轻视乡村,并且乡村的基础设施很是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发展严重滞后 。在教育方面,学校的寝室和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较弱,对于乡镇的医疗条件也出现了医疗设备价差,农村卫生室标准低,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弱。对于农村的养老保险实施率也是低于城市低保的二分之一。农村的新型社区建设落后,建设的数量少并且功能不配套,在建设的过程中单单顾虑了农民的居住条件,而没有考虑政府的环境保护和非农产业发展载体的功能。
2 黑龙江省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我省区域发展的总体健康水平,各县市需要在薄弱环节加强投入和建议,在今后的区域发展进程中,不但要考虑推动农民进城,也应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先进文化的覆盖、推进城市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建设共同发展。
首先考虑协调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依靠城镇中的环境和资源所能够承载的力量去聚集人口和产业,有效的解绝大城市中由于产业的粗放和人口的膨胀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污染压力和资源上面的短缺,要保证城镇化的效益、质量和福利,要努力去缩小区域差距。其次协调我省大、中、小城镇的发展,要以公共服务的功能配套完善和资源环境所能够承载的力量为原则去适当的加快健全中小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并控制我省大城市的严重扩张,引导我省的产业和人口有效的集中和集聚,将我省的发展格局形成一个合理的有序的大、中、小城市。最后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引导工业化从速度、粗放型向效益、集聚型转变。要有效改革并完善制约农民流动和进城制度,有效的改善长久以来我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象,推进我国的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工业化引领城镇化。除此之外,缩小区域差距的内在因素和特征还涵盖协调土地和人口、协调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等方面。
3 结束语
对于我省缩小区域差距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可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规模和区域角色定位,坚持走多元化的区域发展道路;坚持区域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加速进展的同时又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质量,把城市群和城市组团看做提升城市形态的主要方向。构建合理的城市方案,要达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增加土地节约集约制度建设,利用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制度。要达到产业集中,因为产业集中区含有多方面的承载能力,产业集中区是对工业化、城镇化空间载体的提升。要让黑龙江省成为一个幸福城镇,健康城镇,智慧城镇,绿色城镇,努力实施“新”气象完成“新”动态。在发展中发现不足,改善不足,登上最完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蓝皮书(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胡靖晗(1990-),女,黑龙江省海林人,硕士在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现代农业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
翟绪军(1976-),男,黑龙江省密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林業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