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利用分组式教学等。同时还需要对学生们的合作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对班级集体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逐步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意识;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对学生们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项任务,采取明确的分工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小学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法,而合作学习法要想真正地产生效果,应尽量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主观上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常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常常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合作。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看到合作的优越性,他们简单地认为“1 1=2”,而在合作中恰恰是“1 1>2”。例如,做语文合作学习练习活动时,在说话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学过的词(如雨衣、马路、地图、衣服等等)说一句话,同时让小组成员互相提醒,说的最多、最好的一组获胜并得到老师的奖励。通过比赛,让学生意识到竞赛的成功依赖于团队协作精神,没有默契的合作,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能够唤起学生的合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看到合作的优势,从而自觉地参与合作学习。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几个途径
(一)教师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
提高学生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当前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要想积极地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其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主动地和别人合作,逐步养成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的,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分配,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比较容易操作。不过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之间交流的学习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充。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分组。这样做,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了更加有趣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们感觉到合作学习的新鲜感,也弥补了刚才分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二)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自己看做是主角,拥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意识,没有合作的意识。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有目的和有步骤的去提升学生们的合作技能,最终形成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强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别人要表达的思想和看法,不管与自己的观点是否相同,需要让对方表达完毕,中间不要轻易的打断别人,让学生们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当别人的见解比较好时,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发现别人的观点不是很好时,学生们可以在别人演讲完毕后进行善意的提醒。在和别人交流时还要注意,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语言不能有歧义,能够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其他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也可以进行礼貌性的补充。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内容,进行认真的评价。
在合作技巧上,我们应根据学生们的语言组织、知识接受和表达技巧等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要明白自己的职责,通过一起学习、操作、讨论等让学生们之间能够相互的尊重、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要针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应该将评价的重心放到小组的整体评价上,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们的荣誉感。
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自我评价中,评价的内容也要一改之前的方式,采用更为亲切的引发学生们主动思考的评价。比如,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怎样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会主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要积极主动的让小组其他成员评价自己,形成相互评价的氛围,从而让整个小组共同进步。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要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给小组成员整体的表扬。
(三)教师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步骤,它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具体思想。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的朗读课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
除此之外,通过朗读,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朗读,对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作者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们表演出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这就大大提高授课效率。和传统的朗读方式相比,场景扮演的朗读方式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四)在竞争中强化合作意识
竞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小学生竞争心理强。因此,教师在刚刚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总的来讲,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主要取决于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对学们的合作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总结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对班级集体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逐步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时更需要人们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势在必行。
(编辑:陈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意识;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对学生们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主要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项任务,采取明确的分工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小学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法,而合作学习法要想真正地产生效果,应尽量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主观上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常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常常宁愿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愿与人合作。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看到合作的优越性,他们简单地认为“1 1=2”,而在合作中恰恰是“1 1>2”。例如,做语文合作学习练习活动时,在说话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用学过的词(如雨衣、马路、地图、衣服等等)说一句话,同时让小组成员互相提醒,说的最多、最好的一组获胜并得到老师的奖励。通过比赛,让学生意识到竞赛的成功依赖于团队协作精神,没有默契的合作,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能够唤起学生的合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看到合作的优势,从而自觉地参与合作学习。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几个途径
(一)教师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
提高学生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当前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要想积极地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其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主动地和别人合作,逐步养成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的,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分配,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比较容易操作。不过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之间交流的学习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充。为了达到更好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其他方式的分组。这样做,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了更加有趣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们感觉到合作学习的新鲜感,也弥补了刚才分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二)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自己看做是主角,拥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意识,没有合作的意识。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有目的和有步骤的去提升学生们的合作技能,最终形成互帮互助、合作意识强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尊重别人要表达的思想和看法,不管与自己的观点是否相同,需要让对方表达完毕,中间不要轻易的打断别人,让学生们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当别人的见解比较好时,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发现别人的观点不是很好时,学生们可以在别人演讲完毕后进行善意的提醒。在和别人交流时还要注意,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语言不能有歧义,能够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其他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也可以进行礼貌性的补充。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内容,进行认真的评价。
在合作技巧上,我们应根据学生们的语言组织、知识接受和表达技巧等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要明白自己的职责,通过一起学习、操作、讨论等让学生们之间能够相互的尊重、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要针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应该将评价的重心放到小组的整体评价上,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们的荣誉感。
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自我评价中,评价的内容也要一改之前的方式,采用更为亲切的引发学生们主动思考的评价。比如,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怎样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会主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要积极主动的让小组其他成员评价自己,形成相互评价的氛围,从而让整个小组共同进步。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要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给小组成员整体的表扬。
(三)教师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步骤,它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具体思想。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的朗读课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
除此之外,通过朗读,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朗读,对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作者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们表演出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内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这就大大提高授课效率。和传统的朗读方式相比,场景扮演的朗读方式的优势是非常的明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四)在竞争中强化合作意识
竞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小学生竞争心理强。因此,教师在刚刚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进而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总的来讲,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主要取决于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对学们的合作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总结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对班级集体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逐步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时更需要人们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势在必行。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