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高校高水平教练员的培养与提高,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高校体育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 高水平 教练员 培养
一 引言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是: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在现代化竞技体育中,教练员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通过教练员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教给运动员,指导和训练运动员消化并提高运动水平和知识范围。整个过程教练员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拥有多少具有世界水平的教练员。所以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一专多能的高智能教练员将会是未来的发展培养方向。
二 理论意义
1、高智能结构
高智能结构应该包含教练员的智慧、知识、能力结构。教练员的智慧是指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教练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的思维能力,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去训练,通过思考,认识、发现训练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储备活学活用的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能力素质
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的沟通创新能力是体现教练员素质的前提。教练员是技术类的专业人才,智能型教练员的基本素质第一应具有非常强的操作能力,包括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制定评估,运动技术的指导与训练,运动器材的开发与使用,此外还要学会处理搜集的信息、指标、数据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上操作等。这些能力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3、科研意识
教练员应该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在日常训练之中将科研融会贯通,用科学数据指导监控整个训练过程。要敢于向科研要金牌,向先进技术要成绩,向科学理论要方法。这不但是现实的需要,而且也是科学技术在竞技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三 实践意义
1、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现状
体育教练员是我国体育战线一支重要队伍,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教练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奥运计划的实施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运动训练水平与运动技术水平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教练员的专项训练和科学意识提升到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在1987年开始已在经历、建设、实施三个阶段。一是1987-1990年,主要对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进行专门研究,并制定了从田径项目开始试点的初步方案;二是1991年-1995年,建立制度框架,以18个奥运项目为重点,采用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推广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三是1995年以来,完善制度、全面实施培训,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向着有计划、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如图1所示
努力近十余年,建立和完善了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先后颁布了《关于试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大力发展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意见》等文件,发布了《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师资条件及审批办法》、《教练员继续培训暂行办法》、《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等18项有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准则;省市体委依据总政策对有的运动项目,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出有关的制度和规定,使培训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开展。
2、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趋势
(1)加快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和运用开始“挂钩”。(2)教学形式逐步向教练员岗位培训目标发展。(3)培训的岗位范围逐步扩展,培训类别不断延伸。(4)利用岗培直接推动训练工作。(5)教练员岗位培训逐步与国际接轨。概括的说,教练员继续教育体系包括培训、考核、运用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一体化并与实际有效结合,则是教练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四 现存问题与对策方法
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存问题
(1)教练员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训练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调查,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业务能力属于“一般”和“差”的教练员占46.2%,在运动训练胜任度上“一般”和“差”的教练员占56.0%;大学生运动员对教练员训练工作的评价,有27.2%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教练员训练工作“一般”和“差”。这提示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还缺乏从事高水平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经验,尚未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高校在缺乏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条件下,其运动队(员)很难向更快、更高、更强的世界目标迈进,这也是制约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员)与世界竞技运动水平“接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很多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在思想境界上差强人意,生活、社会负担过重。如今运动科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日益迅猛的发展,教练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能力才会更好地调控运动训练过程,走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前沿。对此,需要不断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运动训练水平,而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就在于把培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作为重要举措。
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教练员专职化。调查表明,教练员专职化也是提高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关键性问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是专项性的,而专项化的训练必须要有教练员的专职化来保证。
(2)着重科研队伍建设。随着运动成绩不断挑战人体极限,运动员的自身也在接受高负荷、高强度训练的挑战,其中科学训练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创造条件或利用科研优势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
(3)重视教练员综合能力培养。做好大学生运动员学习训练工作的管理,找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管理方法。高校教练员的综合能力还表现在非训练上,特别是如运动员的招生等这些政策性较强、量大而细致的工作,都需要教练员积极地投入规划。因此,要注重高校教练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 结论
影响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及相关的业务培训制度,也是建设高校高水平队教练员队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更是高校选拔、考核教练员必须注重的问题。为了使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各阶层需常抓不懈,教练员队伍建设更是关键,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远景规划,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持续更好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培养与提高体育教练员的工作必须越做越好。
关键词:高校 高水平 教练员 培养
一 引言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高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是: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在现代化竞技体育中,教练员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通过教练员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教给运动员,指导和训练运动员消化并提高运动水平和知识范围。整个过程教练员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拥有多少具有世界水平的教练员。所以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一专多能的高智能教练员将会是未来的发展培养方向。
二 理论意义
1、高智能结构
高智能结构应该包含教练员的智慧、知识、能力结构。教练员的智慧是指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教练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的思维能力,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去训练,通过思考,认识、发现训练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储备活学活用的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能力素质
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的沟通创新能力是体现教练员素质的前提。教练员是技术类的专业人才,智能型教练员的基本素质第一应具有非常强的操作能力,包括运动强度、运动负荷的制定评估,运动技术的指导与训练,运动器材的开发与使用,此外还要学会处理搜集的信息、指标、数据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上操作等。这些能力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3、科研意识
教练员应该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在日常训练之中将科研融会贯通,用科学数据指导监控整个训练过程。要敢于向科研要金牌,向先进技术要成绩,向科学理论要方法。这不但是现实的需要,而且也是科学技术在竞技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三 实践意义
1、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现状
体育教练员是我国体育战线一支重要队伍,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教练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奥运计划的实施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运动训练水平与运动技术水平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教练员的专项训练和科学意识提升到更高的要求。
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在1987年开始已在经历、建设、实施三个阶段。一是1987-1990年,主要对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进行专门研究,并制定了从田径项目开始试点的初步方案;二是1991年-1995年,建立制度框架,以18个奥运项目为重点,采用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推广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三是1995年以来,完善制度、全面实施培训,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向着有计划、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如图1所示
努力近十余年,建立和完善了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先后颁布了《关于试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大力发展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意见》等文件,发布了《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师资条件及审批办法》、《教练员继续培训暂行办法》、《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等18项有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准则;省市体委依据总政策对有的运动项目,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出有关的制度和规定,使培训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开展。
2、教练员岗位培训发展趋势
(1)加快实施培训计划,培训和运用开始“挂钩”。(2)教学形式逐步向教练员岗位培训目标发展。(3)培训的岗位范围逐步扩展,培训类别不断延伸。(4)利用岗培直接推动训练工作。(5)教练员岗位培训逐步与国际接轨。概括的说,教练员继续教育体系包括培训、考核、运用几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一体化并与实际有效结合,则是教练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四 现存问题与对策方法
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存问题
(1)教练员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训练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调查,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业务能力属于“一般”和“差”的教练员占46.2%,在运动训练胜任度上“一般”和“差”的教练员占56.0%;大学生运动员对教练员训练工作的评价,有27.2%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教练员训练工作“一般”和“差”。这提示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还缺乏从事高水平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经验,尚未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高校在缺乏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条件下,其运动队(员)很难向更快、更高、更强的世界目标迈进,这也是制约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员)与世界竞技运动水平“接轨”的主要原因之一。
(2)很多高校运动队教练员在思想境界上差强人意,生活、社会负担过重。如今运动科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日益迅猛的发展,教练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能力才会更好地调控运动训练过程,走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前沿。对此,需要不断提高教练员业务能力、运动训练水平,而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就在于把培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作为重要举措。
2、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教练员专职化。调查表明,教练员专职化也是提高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关键性问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是专项性的,而专项化的训练必须要有教练员的专职化来保证。
(2)着重科研队伍建设。随着运动成绩不断挑战人体极限,运动员的自身也在接受高负荷、高强度训练的挑战,其中科学训练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创造条件或利用科研优势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
(3)重视教练员综合能力培养。做好大学生运动员学习训练工作的管理,找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管理方法。高校教练员的综合能力还表现在非训练上,特别是如运动员的招生等这些政策性较强、量大而细致的工作,都需要教练员积极地投入规划。因此,要注重高校教练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 结论
影响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及相关的业务培训制度,也是建设高校高水平队教练员队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更是高校选拔、考核教练员必须注重的问题。为了使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各阶层需常抓不懈,教练员队伍建设更是关键,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远景规划,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持续更好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培养与提高体育教练员的工作必须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