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一、数学分化原因及分层教学的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造就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而是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条件。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 “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学习习惯及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如果全部以中等生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表现为好生思维深度得不到体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表现为后进生上课不知所云,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没办法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收益,而分层次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既要关注人人,又要关注不同的人,既它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空间。
二、下面是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1.了解学生,寻求学生意愿,对学生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作为教师一定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或1、2、3组)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教师只要自己心中有数便可,学生则根据自己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加入合适的层级。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特订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打基础,培养兴趣,规范行为习惯,狠抓养成教育。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害怕向关注转移,做好定义、公理、公式的记忆,并能初步运用,力争成绩接近合格。B层保证基础,培养兴趣,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透彻理解新知识,并基本能用新知识解决一些新题,成绩力争合格。C层基础较好,挖掘潜能,自己学会模仿例题,渐渐地独立完成练习,并有探索、创新精神。考试成绩必须合格,而且有所拔高。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3.教学设计合理。⑴设置问题合理分层。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互动多是由提问来完成。所以老师和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梯度、时机,既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性、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得到”,所提问题既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还要兼顾不同层级的学生。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置符合三层学生不同需要的问题。根据题目的难度,选择不同层级的学生来回答不同层级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回答问题积累了信心,有了新的收获和学习动力,基础较好的同学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此外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针对性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⑵设置作业合理分层。人类认识事物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等原则,所以设置作业梯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做心理、作业梯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不利学生求知意识和品格的培养,所以课堂和课后练习题,同样需要分不同的层级进行。例如,可以分为“基础型”、“巩固型”和“提高型”三类题目,或者分为“概念型”、“较难型”、“挑战型”等类别。“基础型”即可设置能参照已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或例题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巩固型”即没有现成可模仿,但可以由现有模式的适当变化和改进而来的问题。“提高型”即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创造性回答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层级能力选做,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限制学生,如果选择“概念型”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自己所属层级的相关知识,则可以进一步探讨“挑战型”题目,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自主进步,还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动力,让他们有信心实现“升级”。⑶课外辅导合理分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辅导:对高层级的学生以引导为主,让他们探究更深奥的问题,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停滞更不能退后;对低层级的学生要有耐心,细致讲解他们不懂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⑷层级适时合理调动(动态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各层同学可跳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升级”愿望,让学生从后进生升到优等生。这不仅让升级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还能在班级里面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最终促使大家一起进步。
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泛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作答,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同,让学生施展个性,给其发展独特认识的机会,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一、数学分化原因及分层教学的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造就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而是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条件。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 “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学习习惯及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如果全部以中等生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表现为好生思维深度得不到体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表现为后进生上课不知所云,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没办法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收益,而分层次教学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既要关注人人,又要关注不同的人,既它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空间。
二、下面是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1.了解学生,寻求学生意愿,对学生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科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作为教师一定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或1、2、3组)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教师只要自己心中有数便可,学生则根据自己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加入合适的层级。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特订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打基础,培养兴趣,规范行为习惯,狠抓养成教育。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害怕向关注转移,做好定义、公理、公式的记忆,并能初步运用,力争成绩接近合格。B层保证基础,培养兴趣,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透彻理解新知识,并基本能用新知识解决一些新题,成绩力争合格。C层基础较好,挖掘潜能,自己学会模仿例题,渐渐地独立完成练习,并有探索、创新精神。考试成绩必须合格,而且有所拔高。即每节课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3.教学设计合理。⑴设置问题合理分层。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互动多是由提问来完成。所以老师和学生所提问题的难度、梯度、时机,既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性、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得到”,所提问题既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还要兼顾不同层级的学生。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置符合三层学生不同需要的问题。根据题目的难度,选择不同层级的学生来回答不同层级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回答问题积累了信心,有了新的收获和学习动力,基础较好的同学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此外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针对性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⑵设置作业合理分层。人类认识事物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等原则,所以设置作业梯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做心理、作业梯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不利学生求知意识和品格的培养,所以课堂和课后练习题,同样需要分不同的层级进行。例如,可以分为“基础型”、“巩固型”和“提高型”三类题目,或者分为“概念型”、“较难型”、“挑战型”等类别。“基础型”即可设置能参照已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或例题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巩固型”即没有现成可模仿,但可以由现有模式的适当变化和改进而来的问题。“提高型”即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创造性回答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层级能力选做,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限制学生,如果选择“概念型”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自己所属层级的相关知识,则可以进一步探讨“挑战型”题目,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自主进步,还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动力,让他们有信心实现“升级”。⑶课外辅导合理分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辅导:对高层级的学生以引导为主,让他们探究更深奥的问题,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停滞更不能退后;对低层级的学生要有耐心,细致讲解他们不懂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⑷层级适时合理调动(动态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各层同学可跳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升级”愿望,让学生从后进生升到优等生。这不仅让升级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还能在班级里面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最终促使大家一起进步。
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泛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作答,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同,让学生施展个性,给其发展独特认识的机会,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