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法是要求学生站在数学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同时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1]。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第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和课堂气氛不民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教材讲什么便用什么方法解决,对于所有思考、讨论及练习都围绕一个知识点,存在“一课一种问,一类练”的情况,学生思维受到制约,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是学生学习仅集中于课堂中,并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知识掌握仅流于表面,不但容易遗忘,更不能实现知识有效迁移。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课堂中的知识讲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反思的引导;同时因为学生自身不具备反思意识,学习新知识之后,基本根据教师的安排练习,很少主动复习反思[2]。
第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基本围绕怎样实现最佳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组织教学,带来的后果常常是好成绩的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由于教师仅采取统一标准对待学生,并未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实验表明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再让他们独立提出问题,比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更好的效果,学生问题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为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中给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人民币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借助教材中的信息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探究性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尺子与钢笔一共多少钱?小红买一块橡皮与三角板需要多少钱?小明有15元,买一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小张有12元,他能买哪三种商品?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借助画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策略。通过画图,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保证答题准确性[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画图的解题能力,通过画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相关内容教学时,“有一宽为4厘米,长为宽4倍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往往无法快速反应,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将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引导观察知识规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中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通过观察知识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充分利用一般性规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如下关于“数列规律”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即“1、3、5、7、()、()”。此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补充其中所缺数字,如数字1到3加了2,3到5加了2,5到7加了2,通过此种方式,找出题目规律后,再针对括号要求填写数字,如7后面是什么数字?答案为9。以此类推,进而解决问题。
(四)用假设策略拨乱反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是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根据已知条件,事先假设某一情节或结果,然后由结果推导过程的一种解题方法。该策略主要针对一些数量关系较为隐秘的数学问题,通过找出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5]。
如面对“鸡兔同笼”这一经典数学问题时,采取假设策略能将题中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如在笼中,鸡与兔的数量共计8只,鸡脚与兔脚共计26只,请问鸡与兔分别多少只?若采用假设法,则可假设笼中全为兔,若全为兔,则会多出6只脚,根据假设,将鸡同视为兔,而多出的6只脚实质上是只有2只脚的鸡,因此,鸡为3只,兔为5只。反之,可假设笼中全为鸡,反推也能得出这样的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保证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形成,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义龙.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才智,2014,09:104.
[2]李春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03:242.
[3]高蕾.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48.
[4]马龙.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西藏教育,2015,02:22-24.
[5]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41.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第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和课堂气氛不民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教材讲什么便用什么方法解决,对于所有思考、讨论及练习都围绕一个知识点,存在“一课一种问,一类练”的情况,学生思维受到制约,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是学生学习仅集中于课堂中,并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知识掌握仅流于表面,不但容易遗忘,更不能实现知识有效迁移。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课堂中的知识讲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反思的引导;同时因为学生自身不具备反思意识,学习新知识之后,基本根据教师的安排练习,很少主动复习反思[2]。
第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基本围绕怎样实现最佳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组织教学,带来的后果常常是好成绩的学生越来越好,后进生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由于教师仅采取统一标准对待学生,并未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实验表明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再让他们独立提出问题,比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更好的效果,学生问题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为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中给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人民币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借助教材中的信息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探究性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尺子与钢笔一共多少钱?小红买一块橡皮与三角板需要多少钱?小明有15元,买一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小张有12元,他能买哪三种商品?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借助画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策略。通过画图,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保证答题准确性[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画图的解题能力,通过画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相关内容教学时,“有一宽为4厘米,长为宽4倍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往往无法快速反应,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将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引导观察知识规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中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通过观察知识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充分利用一般性规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如下关于“数列规律”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即“1、3、5、7、()、()”。此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补充其中所缺数字,如数字1到3加了2,3到5加了2,5到7加了2,通过此种方式,找出题目规律后,再针对括号要求填写数字,如7后面是什么数字?答案为9。以此类推,进而解决问题。
(四)用假设策略拨乱反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是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根据已知条件,事先假设某一情节或结果,然后由结果推导过程的一种解题方法。该策略主要针对一些数量关系较为隐秘的数学问题,通过找出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5]。
如面对“鸡兔同笼”这一经典数学问题时,采取假设策略能将题中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如在笼中,鸡与兔的数量共计8只,鸡脚与兔脚共计26只,请问鸡与兔分别多少只?若采用假设法,则可假设笼中全为兔,若全为兔,则会多出6只脚,根据假设,将鸡同视为兔,而多出的6只脚实质上是只有2只脚的鸡,因此,鸡为3只,兔为5只。反之,可假设笼中全为鸡,反推也能得出这样的结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保证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形成,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义龙.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才智,2014,09:104.
[2]李春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03:242.
[3]高蕾.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48.
[4]马龙.谈新课程背景下我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J].西藏教育,2015,02:22-24.
[5]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