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抓住教材内容,拓展猜想思路
  
  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产生,公式、定理的发现,规律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猜想。数学课本中处处有猜想,教师应该挖掘教材资源内容,为学生的猜想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在教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可以启发学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作出猜想。又根据原有的经验进一步验证猜想,得出l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二、注重观察,引导观察猜想
  
  观察是感知事物的窗户,是发现规律的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有意义的事实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得猜想。例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组分数,让学生观察、试算后猜想:“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这个分数的哪些部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有关后,又让学生猜想,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合数还是质数有关,也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关,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举例验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的教学,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找出相同之处,进行类比猜想
  
  类比猜想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一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猜测它们在另一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猜想。类比猜想是从个别到个别的猜想。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敢于去进行类比猜想,又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类比,讲清原则和作用。由旧事物的性质属性去猜测新事物可能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属性。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积后,,教师拿出两个圆柱,一个略高一些,一个底面积略大一些,两者体积相差不大。根据实物让学生进行猜想,有的说第一个比较大,因为他高些,有的说第二个大,因为底面积大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有多大,大多少?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将圆柱分成32等分和64等分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过程,最后总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体,无穷等分下去,就完全是一个长方体了,由此得出长方体公式。笔者通过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猜想、验证,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猜想条件。
  
  四、分类比较,注意引导归纳猜想
  
  归纳猜想是通过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进行判断,扩大为对同类一般进行判断的一种猜想。归纳猜想是特殊到一般的猜想,数学宾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行的手续而已”。根据归纳法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几个代表性的事实,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中寻找一般属性,通过归纳获得猜想。例如“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口,可以摆几个口,剩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出算式:9÷4=2……1,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从中你猜测出什么结论?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此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测:当除数是5时,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是6、7呢?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观察猜想中探索出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自然会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克服盲目猜想,引导合理猜想,以探索真知。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好合情推理这把“金钥匙”,积极给学生创造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在猜想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学生特点等实际,克服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习探索运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物理是一本实践很强的基础学科,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为:从学的方面看
【摘 要】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课堂反思中应反思的内容,对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反思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呢?本文就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对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作些探讨,意在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同仁的重视并将此自觉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
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阵地,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解剖,开展课堂教学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1、集体备课动起来  间周一次的以学科教研级为单位集体备课有具体的要求,即做到三定,四统一。三定:定中心发言人,定研究内容,定时间。四统一:即统一教研目的,统一教学重点,统一练习方向,统一教学进度。备课时要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对重难点的
体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体育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随着对课改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已逐步被一线体育教师所理解接纳,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将理想化的对未来事有依据的,合理的想象,变成现实中可行的、便于在实践中操作的、具体化的教学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体育新课程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同时,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呼声中,初中地理科的教学却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从客观上说,地理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比较密切,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好地理对于学习其它科目都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从主观上来说,初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面临严重的中考压力,而中考学科中又没有地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的状况比较普遍。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想
一、前言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体育教学充满了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等已渗入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更为开放的形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把教学转到促进学生全面发
【摘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其中关于女性的谚语。观察这些谚语,不难看出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上诸多对女性的看法和评价。  【关键词】谚语男尊女卑女性地位    1、引语  语言的民族性是各个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在语言中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该民族语言中投射的现象,是语言与文化交融后的产物,谚语这一语
摘 要: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笔者从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处理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合理使用现代媒体四个角度谈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民主和谐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教学改革,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一代教师的追求。就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谈几
【摘要】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等导致学生的思维习惯、思想构成、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因地制宜的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差异性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本文尝试从差异性教学的概念、小学数学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入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儿童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在思维方面都处于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