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第三季: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共同抗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是一档立足广东、辐射全球,专业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栏目,至今已播出两季节目。栏目制片人、主持人谢一菲介绍,第三季正在制作中,本季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共同抗疫、战疫的动人故事以及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并精心挖掘了大湾区丝路故事中的典型案例,旨在向全球观众呈现“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实践平台正在走深走实。
  经过3个多月的踩点、搜集、讨论,第三季挖掘出了10多个立意深远、故事饱满的选题。目前,摄制组正在紧张拍摄中国民间智库与企业联手为印尼捐赠爱心防疫物资的故事。这次捐赠活动是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倡导发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下属“一带一路·企业联盟”企业积极响应,联合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广东卫视、“印度尼西亚之家”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向印度尼西亚捐赠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和240支额温枪。
  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栏目组在这次跨国捐赠活动中继续秉持“精神不缺位,行动不迟缓”的信念,迅速调配摄制组,全程跟踪记录。《丝路汇客厅》第三季将以本次向印尼捐赠防疫物资的事件为背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下属“一带一路·企业联盟”驰援国际疫情需要为实际案例,呈现中国企业的爱与担当及民间智库在国内防疫及全球防疫战疫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已走访“一带一路”沿线九国和国内多地


  《丝路汇客厅》至今已播出两季节目,过去的两年多,该片的主创人员,下足了“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之工夫,穿越了“一带一路”沿线的泰国、柬埔寨、 哈萨克斯坦、莱索托、埃塞俄比亚、土耳其等9个国家及中国的北京、山西、福建、广东、湖北5个省份和广州、深圳、武汉、江门等10多个城市,寻访近200位不同人士,从普通老百姓到一国总统;拍下近140幕场景,从古老的人类起源之地到浓墨重彩的宫殿遗存……拍摄的视频素材长达12000多分钟(约200个小时),平均每集素材拍摄量超过800分钟。
  《丝路汇客厅》节目播出后,多次在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中排名第10位,在同时段专题类栏目里排名第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发表专题文章点赞表扬;栏目组还收到中国驻莱索托大使馆、埃塞俄比亚驻广州总领事馆等使领馆发来的多封感谢信,并获广东广播电视台2019年度优秀栏目荣誉称号。节目官方微信平台发布的《超燃!中国龙舟出海一举夺冠》等三篇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官方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2.5亿人次,讨论量达15万人次,获得了网友较高关注。
  此外,《丝路汇客厅》第二季在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全球发行,栏目组与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土耳其等9个国家使领馆、媒体单位及各国驻中国使领馆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节目在以上国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哈萨克斯坦塞米伊电视台对摄制组的出访活动全程跟踪报道;伊斯坦布尔驻华总领事馆对节目视频进行转载,获得近万人次点赞;土耳其水拓画大师加里普·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记录了节目拍摄过程;节目视频在中交集团的海外党建群中获上千次转载。
  《丝路汇客厅》团队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行各业,敏锐捕捉十分鲜活的典型,还原了中国技术助力非洲、亚洲、欧洲等沿线国家发展换挡提速的鲜活片段,生动讲好了“一带一路”普通人命运改变的情感故事。主创人员努力践行“四力”,用创新的全媒体思维把节目拓展为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活动,创造文化传播“走出去”的成功实例。

制片人谢一菲“苛刻”要求成就精品


  作為这档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谢一菲为做好《丝路汇客厅》做了充足准备。一是理念准备,4年前,她去广东广播电视台北京节目制作中心参加“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受到启迪,就萌发了要顺应时代需要,创办专讲“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的栏目的念头,敏锐的思维和超前的理念让她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二是业务准备,已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硕士学位的她,为适应形势和事业发展的需求,又边工作边充电,紧接着去攻读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博士学位,并将本人博士课题定位于“一带一路传播力与影响力研究”,这就为她开创的《丝路汇客厅》办得更好走得更远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提升节目品质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
  如果说谢一菲有过人之处,还表现在:做人做事,她都讲究精致、追求极致。每一期节目从选题策划、实地踩点考察,到拍摄时的跨国合作与资源对接,再到节目最终制作出品,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遇到任何困难,她都会想尽办法克服和解决。
  做制片人,她对项目团队的统筹、导演、编剧、摄像等人员的招募和选用条件比较苛求,她现有的团队40%的人都是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制作能力的留学海归,他们能适应全英文的工作环境。这就从人员上契合了“国际视野、丝路题材”节目的需要。
  又如,对节目的脚本、旁白、串词的撰写和镜头的拍摄运用,她要求编导和摄像努力做到有四性:思想性、艺术性、哲理性和观赏性。这从8集节目的标题就可见一斑,如《非洲屋脊上的探路者》、《陈皮里的家国情怀》、《点亮最后一公里》、《中国医者》、《闻香识路》、《远方的校友》等,这一个个或富有诗意、颇有美感、耐人寻味,或画龙点睛、引而不发、给人想象空间的标题,就很有个性。节目内容的表达,更是力求好看又耐看。
谢一菲

  但殊不知,这些标题和脚本成品的产生,编导和摄像师们为此琢磨再琢磨,斟酌再斟酌,花了多少心血,发了多少“牢骚”——可谓,苦心经营、苦不堪言。可见,这位制片人对自己栏目出品的节目品质是多么“苛刻”。
  作为制片人,尤其是当下电视节目制片人,要面临收视和创收的双重考核,可谓负重前行。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学经济学的谢一菲深知此道理。为此,她除了积极争取电视台领导予以支持外,还凭借在社会上良好的人品形象及人脉资源和公关能力,以求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赞助,解决了“不可能拉到节目经费”的问题。
  做主持人,谢一菲对自己的工作更是垂先示范、精益求精。为了寻找真相、发现典型、讲好故事,斯文柔弱的她,竟然带领团队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的他国异乡,深入民间、走进建设一线,或克服缺水、缺电、缺燃气的生存环境的困难,或战胜街头有治安危险和医院有艾滋病等疾病传染风险的心理恐惧,走访了200多个不同人群,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毅力和意志!这就是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的写照。
  谢一菲
  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曾获南方传媒集团“广东省十大金牌主持人”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其他文献
在很多粉丝心目中,刘德华是永远的天王。“刘德华”这三个字,对华人娱乐圈来说,意义非凡,他的作品伴随着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他永远都是这么谦虚、好礼,永远都是如此亲切,在广大粉丝的心目中,他是永远的梦中情人。    曲风多元    刘德华已两年没发国语专辑,虽然让粉丝等得着急,但他从来没停下过脚步,筹备专辑、拍电影、开世界巡回演唱会……。他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他全球同步发行的新专辑《一只牛
【摘 要】学校整合关键是学校文化的整合,而学校文化的整合不是“并和”、“调和”,而是“再造”。文化的“再造”必须要有核心价值的统领,也就是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确立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传统与时代交织、理性思辨的过程,既要立足学校传统,也要符合当下的学校实境要求,更要契合教育本质要求。在核心价值的指引下,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品牌建设和价值追求,最终在学校快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办学的品牌化和
Cold Stone,这家在美国拥有超过1000家加盟店的超级冰淇淋连锁品牌,满足了现代人的小小奢求:逃离不了工作,逃离不了政治和经济压力,但至少可以拥有一点选择的自由——选择我专属的冰激淋。  第一次走进台湾第一家Cold Stone专卖店时,老实说有点尴尬。因为店员竟然唱起歌来!但很快地,每个顾客都笑了,小朋友尤其乐不可支。为什么不呢?只是买个冰淇淋,就有人那么尽心尽力地娱乐你,多有趣的附加价
2011年,照片鑒证专家法里德(Hany Farid)收到一封失去儿子的父亲发来的邮件。3年前,发件人的儿子因为车子发动不了站在路边,几个陌生人请他搭顺风车,他上车几分钟后被枪杀,原因未明。一个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他走向那些人的车的画面,但画质很差看不清哪些人的脸,没有这些关键细节无法确认嫌疑人。嫌疑车辆的车牌号也分辨不了。父亲能看到指向杀害儿子凶手的证据,只是清晰度不够。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法
《纽约时报》曾报导过这样一件事。美国堪萨斯城郊一所高中,118名二年级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教师愤而辞职。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学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
近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成为官场生态中一大热点。  前不久,因对“在火车上吃了一份价格达15元的白菜”表示不满,昌平市民姜海程写信将此事反映给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为了这件事,部长公开道歉,列车餐车长还被停职。  火车上的餐饮问题,我写过不止一次,2001年我
威士忌起源于15世纪的爱尔兰,之后经由艾雷岛(Islay)传进苏格兰,随后迅速发展,奠定了“国饮”的地位。到18世纪初,博物学家托马斯·彭南特在苏格兰游历时,就写道:“即使在粮食紧缺的时候,那里的居民竟然疯狂到用做面包的原料去酿威士忌。”彼时英国与荷兰大打贸易战,禁止进口荷兰的金酒,于是无酒可喝的英国人便开始去苏格兰买威士忌,又促进了其发展。  好景不长,苏格兰政府瞄上了盈利甚高的威士忌,禁绝私酿
香槟,是指定在法国香槟区(Champagne)出产的有汽葡萄酒。但除了常见的金黄色的香槟之外,香槟区另有一种呈玫瑰色的粉红香槟。  一般香槟都用白葡萄酿制,粉红香槟却混合红葡萄和白葡萄来酿制,并采用红色的葡萄皮来发酵,令酒色添上一片粉红。  除了颜色艳丽之外,粉红香槟味道也与众不同。它比一般红酒或白酒多一重发酵,再经过至少3-5年的陈放,入口比白酒更有果香,酸味较淡,味道圆润,且没有红酒的浓烈。 
大概有些时候了,好些知识人,一张嘴,就是知识爆炸,好像不充电,不补充新知识,整个人就被时代抛弃了一样。渲染多了,成了气候,就难免左右人的行为。现在人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种气候折腾出来的。好些人,不仅自己不断充电,补习,而且让自家的孩子也這样,人家上三个课外班,我家孩子不能上两个。只要有条件,砸锅卖铁,也要择校,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好好的一个人,只要提到教育,提到知识,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隐性课程”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课程。这类课程具有潜在性、弥散性和持久性。英国课程论专家巴罗指出,“隐性课程”从“柏拉图时代开始就有记载”。191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附带学习”的概念。之后,他的学生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进一步提出“附学习”的概念,指出较概括的理想、态度及道德习惯是逐步为学生所获得的,一经获得将保持下去,影响人的一生。随着国内外对“隐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