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形成班级正能量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学生喜欢打“小报告”,老师该如何应对?
  很多老师在带班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班里总有几个学生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这一行为让很多老师头疼,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让打“小报告”的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班级的氛围。那么,学生总是打“小报告”,老师该怎样正确引导、科学施策呢?本期,我们邀请五位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生爱打“小报告”是小学低年段常見的现象。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打“小报告”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不妨先耐心了解学生打“小报告”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生打“小报告”有的是出于求助心理——与同学争执无法解决时,通过打“小报告”向老师请求保护;有的是出于试探心理——想看看老师怎么处理同学这样的行为,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还有的是出于举报、表现心理——内心的正义感或攀比、竞争意识导致学生想要向老师打“小报告”,以此体现自己的责任感或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时,老师的反应、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判断。面对这种情况,我会用三句话来引导学生。
  第一句话:“接受你的报告!”在班级队会仪式中,中队长组织小队长整队结束后向中队辅导员汇报时,中队辅导员会回复一句:“接受你的报告!”这一句程序化的回答,不仅能让老师以冷静、耐心的态度面对问题,也能打消其他学生“看热闹”的心态。“接受你的报告!”这句话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表达了老师的态度——愿意倾听。老师真诚的态度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可以有话直说、有话敢说、有话实说。
  第二句话:“说说你的建议!”学生打“小报告”,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引起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将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除了耐心、主动接受学生的“小报告”,我更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打“小报告”的意识以及依赖心理。倾听之后,我总是耐心地追问一句:“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建议?”这样,把解决“小报告”问题的主体从教师变成了打“小报告”的学生,引导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学会主动沟通、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引导班级学生把打“小报告”逐渐转换成“汇报事情进展”的过程。
  第三句话:“期待你的反馈!”在“说说你的建议”之后,我还会加上一句——“期待你的反馈”,这句话让打“小报告”的学生更主动、高效地把解决问题落实到行动上,从而慢慢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的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公平感、正义感、责任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久而久之,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慢慢减少了,我听到更多的是:“老师,我看到XX在厕所里打闹,太危险了,我及时地制止了他,他还跟我说了谢谢呢!”“老师,XX把铅笔屑弄了一地,我们俩一起都打扫干净了。”“老师,XX撞到我了,我告诉他走路要慢行,不能猛跑,撞到人很危险,他也跟我道歉了呢……”
  教师对学生打“小报告”的处理过程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引导,才能让班级形成正能量。
其他文献
开展多样化的学生主体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本文以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五单元17课为例进行分析。  1.开展活泼欢快的外部活动,将语言凝结的情境和关系打开  外部活动是指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感知、操作、言语等活动,内部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唱歌、猜謎、头脑风暴、自由交谈等简单欢快的外部活动,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将语言凝结的情境和关系打开,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
事 件  “鸡娃”成了当下社会的流行词。“鸡娃”现象是指一些家长为尽快培养孩子成才,像“打鸡血”似的激励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参加各种培训。  评析  激励孩子有理想、求上进,从孩子实际出发,适当培养一些兴趣特长,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一旦过度,演变为“鸡娃”,就适得其反;如果“鸡娃”成风,势必对整个教育生态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难免让人忧心。  人在童年时应当快乐、放松,甚至是贪玩的,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通过搭建多种成长平台,引领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价值,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1.搭建展示成长平台,引领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价值  针对学生不认真对待体育运动的现状,升旗展示活动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价值;二是激励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教给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在升旗展示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学弟学妹我想说”“厉害了,我的小伙伴”“小计划重在行”的内容。在“学弟学妹
目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不容乐观,利用建设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可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弥补培训不足的短板。  首先,营造共同愿景,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成立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撰写成长规划”两个步骤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小组对分别任教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的新教师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并通过量化梳理形成数据。通过调研,研究小组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