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高考的一大亮点,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的实施,积极引导众多具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的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有效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构建三轮复习策略是笔者针对目前高三信息技术复习的现状而采用的一种复习策略,其提倡以《信息技术考试说明》为依据统领复习,用新的复习策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关键词:新高考;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模式
2009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高考,报考第三批专业的考生考试内容为3 x(即语数外 技术),而技术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二选一并且分值为100分,在总分550分中占很大比例,技术学科成绩的好差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省教育部门规定近几年信息技术高考以笔试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与省证书会考形式(上机考核)不同,这就要求考生对信息技术不能光注重技术而应更多关注思维能力方面。
为在短时间内复习取得理想效果,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复习策略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浙江省近两次的信息技术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结合前期指导信息技术高考复习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对信息技术高考的三轮复习模式。
三轮复习模式
该三轮复习模式主要是“基于考纲,重整知识”的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阶段,注重基础、建立知识系统观。
根据《信息技术考试说明》按章节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扎实的梳理。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对每个章节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保证复习的全面性不仅包括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更应关注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哪些知识需认知、哪些知识需深化理解)。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议在每个章节复习完之后可进行单元练习或测试(也可以借助《技术总复习导引》每章节后的练习)。
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结合事例或高考试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涉及信息特征中的价值性我选用了朝鲜战争爆发前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出售的七字报告,价值150万美元。结合历史事件为信息技术所用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更深且不易遗忘。
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对技术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其原理也需要掌握其操作过程,故对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电子表格、网页设计制作等)则结合上机操练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由感官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为使这一阶段取得良好效果,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两类教学环境进行复习工作。
第二轮复习:训练阶段,注重专题训练、把握高考方向、培养解题能力。
提倡“专”题训练: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图片采集与处理作为一个专题来训练,不仅要求掌握其基本概念、如何处理(使用photoshop或是acdsee等工具软件)还要注重分析图片前后是如何演变得来的。
注重“研”:要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维和方式,在此阶段先让学生做一套高考试卷或者是高考样卷,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考试整体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式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利于以后复习的更明确性。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先以笔试方式进行试题练习,对试题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上机操作求证以达到知识与概念的强化,(涉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故适时需要利用计算机求证)然后教师对试题进行点评讲解,在对试题点评讲解时引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强调对非选择题部分如何规范、正确答题,培养考试技能。
如高考样卷中第20题,由王萍等同学组成的网页制作小组制作了一个主题为“古镇风情”的网站,网站结构。
王萍为主页文件设置了背景音乐,当将网站上传到服务器后,访问者浏览到这张网页时,没能听到背景音乐。在确认该计算机能正常播放其他音乐的前提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类似此类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图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古镇”在G盘,而“bg.mid”在E盘,然后再引导学生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性以及如何抓住答案的核心等问题(背景音乐与古镇风情不在同一文件夹中);同时强调学生对题目需思考仔细,考虑周全,不能遗漏其他可能原因,题目不能播放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站访问时,访问者电脑E盘上有bg.mid可能性不大。
在此阶段中的求证与评以在计算机机房为宜(对实践性知识点更能直观表现),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第三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避“漏”、重“准”、求“精”。
避免一个“漏”字。高考知识面覆盖广,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就不能对考纲知识有遗漏或是模棱两可。查漏补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联想串联法:根据《考试说明》每一章节要求,逐条查漏补缺,并串联到相关知识,如在考纲中其中一个要求是“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的信息编码原理”,就可以联想到多媒体编码的原理、如何处理、存储容量如何计算等等;另一方面,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以前的练习卷)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
注重“准”字:审题要“准”, 考虑要周,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的关键词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如2008年10月份的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卷中最后一题有关flash题“在所示状态下,除‘小鸟飞舞’图层外,其余图层均没有小鸟实例。李涛选择‘小鸟飞舞’图层后,却无法选中舞台中的小鸟实例,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碰到此类题目首先考虑在flash软件中无法选中对象的可能性有哪些(图层隐藏或是被锁定或是未选定图层),而题中有一处关键词(李涛选择“小鸟飞舞”图层后)即将未选定图层这一可能排除,然后再观察图,发现是图层并未被隐藏而是被锁,故答题的时候就直接填图层被锁即可,解决方案为将该图层上的锁解开即可。
力求做到“精”: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重视考生答卷规范化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在这个阶段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考模拟卷》与高考试卷,与高考等时训练,训练结束按时进行点评答疑,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经过以上的分析,此三轮复习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较灵活,结合《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和《技术总复习导引》,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使各轮次学习和复习有了明显区别,有层次感,逐层深入、强化,从技术上避免了:复习就是单纯的重复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试能力。
其他注意事点:
需强调的是,参加高考的毕竟是学生,光教师有紧迫感是不行的,需对学生进行宣传(可以请班主任协助)。
教师根据历次高考对于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或是重点罗列出来,以供学生参考。
在复习过程中感觉学生对部分英文单词或是英文软件名称记忆不详,教师也可罗列出来供学生参考。
学校机房可适时向高考学生开放,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机房熟悉相关操作软件的界面及操作细节。尽管是笔试考试,但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是以熟练的操作为前提的,当然需要教师管理。
总结
以上这个信息技术三轮复习策略是我校目前在实施的复习策略,前两次高考的结果表明,上面的做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信息技术高考的实施对各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每一位带高三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既是辛苦的,但也都是幸运的,我们见证了信息技术高考由曾经的设想到现在成功踏出的第一步,并将日趋成熟与完善。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关键词:新高考;复习策略;三轮复习模式
2009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高考,报考第三批专业的考生考试内容为3 x(即语数外 技术),而技术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二选一并且分值为100分,在总分550分中占很大比例,技术学科成绩的好差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省教育部门规定近几年信息技术高考以笔试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与省证书会考形式(上机考核)不同,这就要求考生对信息技术不能光注重技术而应更多关注思维能力方面。
为在短时间内复习取得理想效果,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复习策略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浙江省近两次的信息技术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结合前期指导信息技术高考复习的实践经验,提出应对信息技术高考的三轮复习模式。
三轮复习模式
该三轮复习模式主要是“基于考纲,重整知识”的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阶段,注重基础、建立知识系统观。
根据《信息技术考试说明》按章节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扎实的梳理。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对每个章节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
保证复习的全面性不仅包括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更应关注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哪些知识需认知、哪些知识需深化理解)。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议在每个章节复习完之后可进行单元练习或测试(也可以借助《技术总复习导引》每章节后的练习)。
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结合事例或高考试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涉及信息特征中的价值性我选用了朝鲜战争爆发前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出售的七字报告,价值150万美元。结合历史事件为信息技术所用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更深且不易遗忘。
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对技术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其原理也需要掌握其操作过程,故对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电子表格、网页设计制作等)则结合上机操练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由感官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为使这一阶段取得良好效果,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两类教学环境进行复习工作。
第二轮复习:训练阶段,注重专题训练、把握高考方向、培养解题能力。
提倡“专”题训练: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图片采集与处理作为一个专题来训练,不仅要求掌握其基本概念、如何处理(使用photoshop或是acdsee等工具软件)还要注重分析图片前后是如何演变得来的。
注重“研”:要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维和方式,在此阶段先让学生做一套高考试卷或者是高考样卷,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考试整体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式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利于以后复习的更明确性。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先以笔试方式进行试题练习,对试题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上机操作求证以达到知识与概念的强化,(涉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故适时需要利用计算机求证)然后教师对试题进行点评讲解,在对试题点评讲解时引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强调对非选择题部分如何规范、正确答题,培养考试技能。
如高考样卷中第20题,由王萍等同学组成的网页制作小组制作了一个主题为“古镇风情”的网站,网站结构。
王萍为主页文件设置了背景音乐,当将网站上传到服务器后,访问者浏览到这张网页时,没能听到背景音乐。在确认该计算机能正常播放其他音乐的前提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类似此类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图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古镇”在G盘,而“bg.mid”在E盘,然后再引导学生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性以及如何抓住答案的核心等问题(背景音乐与古镇风情不在同一文件夹中);同时强调学生对题目需思考仔细,考虑周全,不能遗漏其他可能原因,题目不能播放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站访问时,访问者电脑E盘上有bg.mid可能性不大。
在此阶段中的求证与评以在计算机机房为宜(对实践性知识点更能直观表现),要求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第三轮复习:高考冲刺阶段,避“漏”、重“准”、求“精”。
避免一个“漏”字。高考知识面覆盖广,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就不能对考纲知识有遗漏或是模棱两可。查漏补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联想串联法:根据《考试说明》每一章节要求,逐条查漏补缺,并串联到相关知识,如在考纲中其中一个要求是“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的信息编码原理”,就可以联想到多媒体编码的原理、如何处理、存储容量如何计算等等;另一方面,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以前的练习卷)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
注重“准”字:审题要“准”, 考虑要周,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的关键词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如2008年10月份的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卷中最后一题有关flash题“在所示状态下,除‘小鸟飞舞’图层外,其余图层均没有小鸟实例。李涛选择‘小鸟飞舞’图层后,却无法选中舞台中的小鸟实例,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碰到此类题目首先考虑在flash软件中无法选中对象的可能性有哪些(图层隐藏或是被锁定或是未选定图层),而题中有一处关键词(李涛选择“小鸟飞舞”图层后)即将未选定图层这一可能排除,然后再观察图,发现是图层并未被隐藏而是被锁,故答题的时候就直接填图层被锁即可,解决方案为将该图层上的锁解开即可。
力求做到“精”: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重视考生答卷规范化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在这个阶段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高考模拟卷》与高考试卷,与高考等时训练,训练结束按时进行点评答疑,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经过以上的分析,此三轮复习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较灵活,结合《信息技术考试说明》和《技术总复习导引》,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使各轮次学习和复习有了明显区别,有层次感,逐层深入、强化,从技术上避免了:复习就是单纯的重复的问题。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试能力。
其他注意事点:
需强调的是,参加高考的毕竟是学生,光教师有紧迫感是不行的,需对学生进行宣传(可以请班主任协助)。
教师根据历次高考对于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或是重点罗列出来,以供学生参考。
在复习过程中感觉学生对部分英文单词或是英文软件名称记忆不详,教师也可罗列出来供学生参考。
学校机房可适时向高考学生开放,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机房熟悉相关操作软件的界面及操作细节。尽管是笔试考试,但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是以熟练的操作为前提的,当然需要教师管理。
总结
以上这个信息技术三轮复习策略是我校目前在实施的复习策略,前两次高考的结果表明,上面的做法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信息技术高考的实施对各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每一位带高三信息技术课程老师既是辛苦的,但也都是幸运的,我们见证了信息技术高考由曾经的设想到现在成功踏出的第一步,并将日趋成熟与完善。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