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物流发展成为潮流趋势,物流人才成为紧缺人才。本文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了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规范物流专业教材,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积极改进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中职物流;课程设置;物流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76-02
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区域性经济。于是新兴的经济模式即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选购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推动了全球化经济趋势。而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更新,物流模式的改进,物流引发的一些尖锐问题有所缓解。如何将物流发展与中国国情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的作用,还有待多方面共同努力来改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物流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必要和迫切。因此,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十类紧缺人才之一。
2 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
2.1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中职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物流专业,其实并不“专业”。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只要跟物流沾边的课程,比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涉及金融类管理类的课程都有设置,但是这类课程涵盖范围很广,并不是针对纯粹的物流企业,這令学生身陷一种“空泛理论”大包抄的氛围里,而不能明确物流行业里的企业真正是如何运作的。
2.2 物流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物流专业是新兴专业。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师多为本科学历,其中物流本科学历的老师也屈指可数,多数为营销类或者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师转行教物流,使得教学不系统、不全面。这类学科本科毕业的教师对一些物流专业的公共课还能胜任,但是对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比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装备技术》等专业术语颇多的前沿科目则无法很好地进行言传身教。
2.3 物流专业教材不系统不规范
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也相对缺乏中职教育特色,因此教材的选择更是无章可依。一些中职学校在选取物流专业教材的时候存在盲目性。这些教材中理论型的偏多,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应用型教材特别少。
2.4 缺乏物流专业所需的实训室和实训场地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物流企业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场地来满足学生的实践练习,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投资规划建设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少数有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的中职学校,其场地大小难以满足学生培养岗位技能的实践要求,其实训项目的模拟的真实度也有待提高。
3 积极解决问题,改进中职物流专业教学
物流的重要性和普及面是社会大众有目共睹的。以培养适应和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为目标,广大中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为了提升中职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应该理论结合实践,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应以着重实行创新教育,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物流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校企结合”的理念,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综合实训课程等三大模块,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这样更能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面向企业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是企业热门人选。
物流专业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何设置好该专业课程,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技能优化。为了让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能尽快适应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我们在设置物流实训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原则,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又应覆盖物流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物流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训课设置的课时量也应讲求科学安排。实训课程的总课时量应不低于所有物流专业课程的50%。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可知,只有理论结合了实践操作,广大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才会比较深刻地了解物流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比如在讲授《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中的托盘装盘码垛方法时,托盘码放的形式有重叠式、纵横交错式、旋转交错式、正反交错式等四种,课本中的图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更无法动手操作。当课堂中采用了积木或者麻将块让学生分组实际操练码垛方式,还可进行分组比赛,学生既感兴趣又记忆深刻,告别填鸭式理论教育,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3.2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资队伍
“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也适用于中职物流专业。针对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必须相互结合的特性,要求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师德建设和考核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每学期组织物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或者省级或者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兄弟院校物流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观物流企业,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技能。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道具演示物流活动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告别单纯的“收音机式”教学。中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择优选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且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加强教学评估考核,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中职学校可鼓励物流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物流方面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3 规范统一物流专业教材
针对现阶段物流专业教材存在的优劣不一、缺乏规范的现象,将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批权威的物流专业教材,优化教材质量。中职学校在组织采购教材时,要组织一批物流专家小组,以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选购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范化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用心备课。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尽量引用案例教学,运用多媒体融合道具、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理解消化教材里的知识点。
3.4 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
中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我们在校内可以建立室内的物流实训室和室外的物流实训场地,用以培养物流活动流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室内的物流实训室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模拟仓储进库作业,二是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由物流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制定实训的操作时间、内容、方式、场地路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用设备、关键技术、成绩考评等等。
仓储进库作业实训室要求学生根据物流仓储作业过程中的进库环节流程独立完成仓储进库作业。我们可以模拟物流企业,学生根据入库单要求,操作相关物流设备,如液压托盘车、托盘、打包机,堆高车等对商品进行堆码、流通加工、入库上架等一整套商品进库作业流程,操作完成后,所有工具及设备归位。该实训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于从事仓库管理员、配送员等职务。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室要求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基础信息录入、进货作业、出货作业、派车作业、回车作业、盘点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员账号登陆系统,并按照提供的题目要求新增加基礎信息。其次针对新增加的商品信息,完成该商品的采购、验收、上架工作。再次针对新增加的客户信息,完成该客户的下单、拣货、复核作业。然后完成该拣货商品的派车作业,对该送货车辆进行回单作业,完成若干储位和商品的盘点作业以及盘点差异处理等等操作。该实训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操作熟练程度,适应于从事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职务。
室外的物流实训场地主要是进行叉车操作。场地可根据路线分为S形场地和工字场地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空车及载货走S字或工字。操作中注意人身安全以及货品安全。叉车是物流运输的重要工具,在物流活动中使用十分普及,真正技术娴熟的叉车工必然成为企业抢手之人才。
在校企合作联合实训方面,要和政府的劳动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同劳动部门的合作,可以发展在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同各类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使得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社会和企业的就业需求,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正视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培养中职物流人才为目标,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素质,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2] 王成霞;从教师的视角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路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3] 李冠军;袁瑞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J];甘肃农业;2006年02
【关键词】物流;中职物流;课程设置;物流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76-02
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区域性经济。于是新兴的经济模式即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选购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推动了全球化经济趋势。而最终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更新,物流模式的改进,物流引发的一些尖锐问题有所缓解。如何将物流发展与中国国情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的作用,还有待多方面共同努力来改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物流人才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必要和迫切。因此,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十类紧缺人才之一。
2 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
2.1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中职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物流专业,其实并不“专业”。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只要跟物流沾边的课程,比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涉及金融类管理类的课程都有设置,但是这类课程涵盖范围很广,并不是针对纯粹的物流企业,這令学生身陷一种“空泛理论”大包抄的氛围里,而不能明确物流行业里的企业真正是如何运作的。
2.2 物流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物流专业是新兴专业。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师多为本科学历,其中物流本科学历的老师也屈指可数,多数为营销类或者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师转行教物流,使得教学不系统、不全面。这类学科本科毕业的教师对一些物流专业的公共课还能胜任,但是对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比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装备技术》等专业术语颇多的前沿科目则无法很好地进行言传身教。
2.3 物流专业教材不系统不规范
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也相对缺乏中职教育特色,因此教材的选择更是无章可依。一些中职学校在选取物流专业教材的时候存在盲目性。这些教材中理论型的偏多,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应用型教材特别少。
2.4 缺乏物流专业所需的实训室和实训场地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物流企业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场地来满足学生的实践练习,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投资规划建设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少数有物流实验室和实训场地的中职学校,其场地大小难以满足学生培养岗位技能的实践要求,其实训项目的模拟的真实度也有待提高。
3 积极解决问题,改进中职物流专业教学
物流的重要性和普及面是社会大众有目共睹的。以培养适应和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为目标,广大中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为了提升中职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应该理论结合实践,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应以着重实行创新教育,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物流专业实验室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校企结合”的理念,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综合实训课程等三大模块,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这样更能体现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面向企业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是企业热门人选。
物流专业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何设置好该专业课程,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技能优化。为了让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能尽快适应物流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我们在设置物流实训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原则,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又应覆盖物流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物流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训课设置的课时量也应讲求科学安排。实训课程的总课时量应不低于所有物流专业课程的50%。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可知,只有理论结合了实践操作,广大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才会比较深刻地了解物流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比如在讲授《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中的托盘装盘码垛方法时,托盘码放的形式有重叠式、纵横交错式、旋转交错式、正反交错式等四种,课本中的图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更无法动手操作。当课堂中采用了积木或者麻将块让学生分组实际操练码垛方式,还可进行分组比赛,学生既感兴趣又记忆深刻,告别填鸭式理论教育,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3.2 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资队伍
“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也适用于中职物流专业。针对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必须相互结合的特性,要求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师德建设和考核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每学期组织物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或者省级或者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兄弟院校物流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观物流企业,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技能。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道具演示物流活动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告别单纯的“收音机式”教学。中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择优选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且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加强教学评估考核,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中职学校可鼓励物流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物流方面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3 规范统一物流专业教材
针对现阶段物流专业教材存在的优劣不一、缺乏规范的现象,将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批权威的物流专业教材,优化教材质量。中职学校在组织采购教材时,要组织一批物流专家小组,以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来选购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范化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用心备课。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尽量引用案例教学,运用多媒体融合道具、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理解消化教材里的知识点。
3.4 建立物流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场地
中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我们在校内可以建立室内的物流实训室和室外的物流实训场地,用以培养物流活动流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室内的物流实训室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模拟仓储进库作业,二是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由物流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制定实训的操作时间、内容、方式、场地路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用设备、关键技术、成绩考评等等。
仓储进库作业实训室要求学生根据物流仓储作业过程中的进库环节流程独立完成仓储进库作业。我们可以模拟物流企业,学生根据入库单要求,操作相关物流设备,如液压托盘车、托盘、打包机,堆高车等对商品进行堆码、流通加工、入库上架等一整套商品进库作业流程,操作完成后,所有工具及设备归位。该实训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于从事仓库管理员、配送员等职务。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室要求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基础信息录入、进货作业、出货作业、派车作业、回车作业、盘点作业。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员账号登陆系统,并按照提供的题目要求新增加基礎信息。其次针对新增加的商品信息,完成该商品的采购、验收、上架工作。再次针对新增加的客户信息,完成该客户的下单、拣货、复核作业。然后完成该拣货商品的派车作业,对该送货车辆进行回单作业,完成若干储位和商品的盘点作业以及盘点差异处理等等操作。该实训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操作熟练程度,适应于从事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职务。
室外的物流实训场地主要是进行叉车操作。场地可根据路线分为S形场地和工字场地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空车及载货走S字或工字。操作中注意人身安全以及货品安全。叉车是物流运输的重要工具,在物流活动中使用十分普及,真正技术娴熟的叉车工必然成为企业抢手之人才。
在校企合作联合实训方面,要和政府的劳动部门、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同劳动部门的合作,可以发展在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同各类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可以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职业岗位的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使得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社会和企业的就业需求,才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我们要正视现阶段中职物流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培养中职物流人才为目标,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素质,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2] 王成霞;从教师的视角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路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3] 李冠军;袁瑞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J];甘肃农业;2006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