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分散学习的难度,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成功。不管要使用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标都是要使学生形成分析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兴趣教学;学法指导
有的初中生才上物理课一小段时间,兴趣就已经渐渐消散了,这几乎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学习,是个需广大教师长期研究的问题。教与学的冲突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是教学工作积极运作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处于活泼主动的状态,通过仔细观察、实践、包括思维理解包含物理规律的现象,保有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对物理知识理解性地学习,获得相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教授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首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设置许多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引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接着提问:“什么是物理?”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接着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1.用园珠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就能吸引一些纸屑。2.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我在教学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给学生提出了与他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路程才停下来?为什么竖直跳起以后要落回原地?为什么手电筒内装上电池就可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太阳会发光?演示实验:“烧不死的金鱼”,“点不着的纸盒”等等。最后指出,这些问题要得到答案就需要学习好这物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个想法:一定争取学好物理。
二、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意识,我往往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抓住学生情绪高昂的有利时机,根据教材所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我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主人公说过,如果让他乘坐一个热气球升上天空,他则利用地球自转,免费到世界各地旅游。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在吹牛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高涨起来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再如,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节时,我给大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挂上一个铁球,将铁球拉至一学生头顶处,在学生抬头观看之时,将铁球松开,摆回来的球却没有碰到该生的头。这样的惊险场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学的趣味性出发,着重在下面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学法指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要领是浏览前提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进行《内能》教学时提出问题:是否存在分子的动能能够是零?书中如何类比分子势能?如何定义研究对象的内能?阅读完毕,需检查阅读的效果,或通过提问、或经过评估的方式;或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小组用问答方式探讨阅读材料。进一步鼓励学生在阅览中自己寻找问题,并及时表扬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或取得成绩的学生,使学生劳有所得,从而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针对性、合理性的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讨物理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例如教授《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边使鸡蛋漂浮在浓盐水中,加清水后悬浮,继续加清水则下沉,或者再加入盐变为浓盐水后又上浮的实践;一边用投影仪播放讨论问题:①鸡蛋重力的变化情况;②这一过程中盐水密度的变化情况,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③鸡蛋处于漂浮、悬浮、下沉、上浮等不同状况的受力情况。有计划地组织3至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3.培养观察习惯学生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兴致高涨,缺点是认识浅薄,只是看个热闹,例如观察串并联电路实验时,多数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灯亮了,你的灯不亮这种观察程度上。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效地观察。可针对性地就观察目的提问,同时诱导学生分析讨论变化原因、诱发变化的条件、产生的结果;也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的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四、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电教手段,培养学习兴趣,鼓励探究精神。例如,在讲述“大气的压强”时,不只是书写并讲解定义,而是先让学生看一段形象生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录像,接着分组讨论,几分钟后再把录像图像放慢,甚至停留在某一变化过程,按其变化分步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可見,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作为老师只要在课里课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不仅能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重要的是还会使我们的学生得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成为知识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34300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兴趣教学;学法指导
有的初中生才上物理课一小段时间,兴趣就已经渐渐消散了,这几乎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学习,是个需广大教师长期研究的问题。教与学的冲突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是教学工作积极运作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处于活泼主动的状态,通过仔细观察、实践、包括思维理解包含物理规律的现象,保有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对物理知识理解性地学习,获得相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教授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首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设置许多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引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接着提问:“什么是物理?”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接着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1.用园珠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就能吸引一些纸屑。2.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我在教学除了课本上的例子外,还给学生提出了与他们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路程才停下来?为什么竖直跳起以后要落回原地?为什么手电筒内装上电池就可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太阳会发光?演示实验:“烧不死的金鱼”,“点不着的纸盒”等等。最后指出,这些问题要得到答案就需要学习好这物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一个想法:一定争取学好物理。
二、巧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意识,我往往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抓住学生情绪高昂的有利时机,根据教材所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我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主人公说过,如果让他乘坐一个热气球升上天空,他则利用地球自转,免费到世界各地旅游。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在吹牛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高涨起来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再如,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节时,我给大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挂上一个铁球,将铁球拉至一学生头顶处,在学生抬头观看之时,将铁球松开,摆回来的球却没有碰到该生的头。这样的惊险场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学的趣味性出发,着重在下面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学法指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要领是浏览前提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进行《内能》教学时提出问题:是否存在分子的动能能够是零?书中如何类比分子势能?如何定义研究对象的内能?阅读完毕,需检查阅读的效果,或通过提问、或经过评估的方式;或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小组用问答方式探讨阅读材料。进一步鼓励学生在阅览中自己寻找问题,并及时表扬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或取得成绩的学生,使学生劳有所得,从而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针对性、合理性的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讨物理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例如教授《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边使鸡蛋漂浮在浓盐水中,加清水后悬浮,继续加清水则下沉,或者再加入盐变为浓盐水后又上浮的实践;一边用投影仪播放讨论问题:①鸡蛋重力的变化情况;②这一过程中盐水密度的变化情况,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③鸡蛋处于漂浮、悬浮、下沉、上浮等不同状况的受力情况。有计划地组织3至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3.培养观察习惯学生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兴致高涨,缺点是认识浅薄,只是看个热闹,例如观察串并联电路实验时,多数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灯亮了,你的灯不亮这种观察程度上。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效地观察。可针对性地就观察目的提问,同时诱导学生分析讨论变化原因、诱发变化的条件、产生的结果;也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的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四、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电教手段,培养学习兴趣,鼓励探究精神。例如,在讲述“大气的压强”时,不只是书写并讲解定义,而是先让学生看一段形象生动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录像,接着分组讨论,几分钟后再把录像图像放慢,甚至停留在某一变化过程,按其变化分步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可見,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作为老师只要在课里课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不仅能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重要的是还会使我们的学生得到,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成为知识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3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