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让其灿烂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baobe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学生、赞美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激励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赏识和赞美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如何多一点点赞美、如何有效构筑幸福语文课堂的相关想法和成效略作概述。
  语文教学幸福课堂学生主体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赏识与赞美教学对于语文整体教学效益的高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拙见,若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成就语文幸福的“中国梦”,有效途径即是让课堂多一点点“赞美”、多一点点“赏识”,以让班级每一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实现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素养及阅读水平的提升。
  一、批评少一点,让学生共筑幸福语文课堂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其不仅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地说,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肃形象,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被动听受者,基于这样一种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让学生有了安全感,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促进了思维的活跃,继而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因为教学的本质不仅是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要肩负起唤醒学生自信的职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此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予以赞赏,让学生能够拥有多一点良好的自我感觉。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同时还要予以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给予应有的理解。比如,对于学生回答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错误时,亦不应“一棒子”打死或是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耐心地引导以及细心地呵护,为其保留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
  二、赞美多一点,让学生共筑语文“中国梦”
  常言道,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伤人心。为人表率的教师,一言一行都具有带头引导作用,如若能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他们的每个一进步多给予一些赞美,自然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其实,良好的语言交流是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谨言慎行应是每一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素养所为。即不论于何种场所,不管身处何地、于何时,教师都不能语出伤人,不能使用含有刻薄、讽刺成分的言语打击或是伤害学生,要尽量采用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词语来引导与激励学生,维护他们娇弱的自尊心,逐步树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学会如何以情“感”人,以言“诱”人,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如亲友般的相敬互爱,进一步拉近彼此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实现快乐课堂。
  (一)赞美学生的进步,培养语文语感
  著名学者吕叔湘说道:“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只有紧跟课改步伐,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髓,灵活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发挥教书育人的最大作用。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每一个班级都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会有略微逊色的学生。然而造成这种“逊色”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习成绩不好,又或是性格过于活跃。而对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往往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赞赏。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重视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通过每堂课给他们留有的发言机会,促进他们一点点进步,并就此及时地、毫不吝惜地对他们示以表扬,以资鼓励。同时,还要适当“放宽要求”,让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机会。青春期的学生总是带有顽劣的天性,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及时且正面积极地对学生行为予以合适的鼓励,为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对自身优点的自豪感,使其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下积极改正陋习,摒弃坏毛病。
  要培养学生养成语文语感,就要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心。何谓语感?简单而论,即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最为直观、敏锐的感觉。对语感的培养与训练,绝离不开对语文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的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的了解与掌握。有如学习一篇内容深蕴难懂的课文,只有反复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口诵心惟,咀嚼品味,方能促其体悟内蕴。就在这种对整体把握的过程之中,对课文内容所包含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赏析,就是一种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此与之单项分解知识点的训练不同,前者是动态且灵活的训练,而后者是静态且僵化的训练。
  由此可见,巩固与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培养语感最为基本的条件。然而,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语感属于一种抽象的能力,一种无法用言语细述的实践技能,是蕴含着大量理性的实践。如此一说,要确保语文知识能够转化为语感能力,需要个体进行不断体验和训练,加之反复实践。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则进矣”。站在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强化语感训练的最佳途径之一,即反复诵读练习,语言和思维的高强度训练,让语言能力得到不断磨练与巩固。
  (二)赞美学生的品质,分层引导学生潜思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学,更新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求。常言有道,世上并没有出世就是品质差劣的人。所以,教师要端正自身认知,需明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意味其品质就不好,成绩不佳的学生同样能够对班集体、同学和老师做出贡献。有如性格顽劣的学生或许在日常劳动中,总是最积极,冲在最前面。须知,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论是在性格特征、爱好兴趣,抑或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个体差异,珍惜并保护他们身上质朴的优良品质,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他们肯定与赞美,让其在顽劣外表的背后,明白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运用得当的激励教学,不但能保留住学生最纯真、最美好的品德素养,也能够使学生对教师更为信任,拉近彼此距离,甚至相交为真诚的朋友。用赞美与爱来感化叛逆、顽劣的学生,用有的更多是关心爱护他人,有着优良品质的好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提问教学。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针对学习水平差的学生侧重对文中字词的提问,如“舍”“志”“寻”等词的意思是什么;针对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诗文的内容、线索等方面展开提问;针对学习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从文本的深层涵义、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提问。这种分层次的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诵读潜思,驱遣想象,诱发语感,还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要想更多融入语感的参与,还可从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认识、情景意境的再现以及设想作前提,有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教师可暗示学生对文中三次“啜泣”的重视,并引导其发挥想象,联想“啜泣”的真实情境,激发共鸣之余,还能够对语言表达进行深层次的体悟,文情交融,情理合一,不仅有利对课文理解的深度,还能够有助语感的深化。   (三)赞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幸福一辈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关注学生人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感受,使学生所受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有如在讲授《我的第一本书》时,笔者就课文内容向学生追加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觉得元贞是不是个好学生、好同学?”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元贞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是一个好学生;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元贞不是一个好的同学,理由是在于每位同学的梦想就是在学习中成功与生活,但他放弃了自己的机会。虽然这一见解在深层次认知水平上来看仍处于表层认知,但学生敢于打破求同的传统,大胆地阐述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必须对此加以表扬,称赞他们如“你肯动脑筋,想法就是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老师喜欢”等鼓励话语。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谁对谁错,都不要将谁人的观点强加给他人,强迫其认同;相反,教师更应引导同学紧扣文中那句“后果不堪设想”展开更多的思考与揣摩。这样的表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保护了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期末评估练习,邀请考试成绩较好的和考试进步明显的学生上台来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当其汇报完后,及时的给予“你很努力,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等话语来激励他们再接再厉,让所有学生都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结果,它是建立在自己的付出与努力上的。没有努力,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成功。由此,引导学生对待考试不只是去注重对最后分数的追求,而是去注重追求知识的过程。再有,如学生初期开展阅读训练,一时之间难以很好适应阅读技巧,此时教师就应“现身说法”,揭示阅读方法的运用技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每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的伸出双手予以扶持、引导,适时地点拨,启迪其自求自得。不仅应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还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学会由感性认识转为理性思考。将学生浅显的兴趣爱好转变成深层次的质疑探究,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解析阅读文本,形成集众人智慧攻坚克难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浅析[J].中华少年,2012,(12).
  [2]徐超.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现代阅读,2012,(21).
  [3]陆利平.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浅谈[J].文学教育,2013,(02).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如练习发声练习、图谱、自制乐器、歌词的内容动作化、培养节奏感、把握旋律感、让幼儿“趣从心生”,将音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家园互动,改变家长观念等进行教学,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活动 趣味性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幼儿园工作了一段时间,惊奇地发现在很多时候,教师在上音乐活动时,都是让幼儿跟着录音机唱,开始也只是熟悉歌词,接下来就是跟着老师唱几
期刊
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彰显个性的校训、独具特色的校徽、蕴含文化意蕴的校园建设、班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密切相关。  校园文化校训校徽建设当今教育界,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
期刊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论语》孔子教育思想启示孔子一生,一方面周游列国,寻求仕途;一方面收徒讲学,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寄托在了教育上。孔子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实现自己“德治主义”的政治理想。作为首创私人讲学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有许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可以说明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抓得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预习教学,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先学后教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有效策略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兴事物已逐步走进课堂。然而,老师们却不太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简单地把它当做投影来教学。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选择和挖掘交互式电子白板各项功能及蕴涵的教学策略,合理地使用到课堂教学,使其更具生命力。  交互式白板教学能力创设情境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兴事物已逐步走进课堂。它的迅猛发展,有取代普通投影仪的势头,
期刊
散文的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情”和“我”。教学散文,就要深究“我”之“情”,怎样统摄人、事、景、理。也就是说,散文教学,不应只把目光放在事如何之奇,景如何之妙上,而应去深究人、事、景、理之后的“情”,深究“情”之投射如何使人、事、景、理变形、纯化、美化。  诵读品读延读散文,作为一种“边缘、杂交文体”,因其多元、丰富、自由等特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张晓风认为,读者在阅读散文时,希望
期刊
数学应用是要把握好相关的数量关系,不是不要数量关系,而是怎样来理解数量关系,而不是形式模式,或找线索词,让学生去套用。其关键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表征,从而真正地去理解。  数学解法数量关系“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出自我国1500年前唐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中。原题如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在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编排的就是非常经
期刊
邹辉体育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比赛式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奖励政策带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散漫、懒惰的生活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改变了学校的精神面貌,让学生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中来。本文简单描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比赛式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改善中学体育
期刊
“杜郎口”小组教学模式一改我校传统的师生问答式教学模式,与之相比,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能将之较好利用,将使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本文仅就我校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中的预习课情况进行阐述,并进行反思,力求在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寻找更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突破口,有效促进我校教学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  杜郎口小组合作初中语文反思初一学生应该是初中阶段学习语文兴趣最浓的一个阶段,可是笔者在语文教学
期刊
吉林工贸学校依托江城医药职教集团,找准学校、企业、乡镇政府共同利益契合点,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创新开展“校企农”三结合办学模式,以办学模式的创新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为区域特色经济培养中草药种植专业人才千余人,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城医药职教集团“校企农”三结合办学模式“工学交替”  一、实施背景  2011年,我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