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彰显个性的校训、独具特色的校徽、蕴含文化意蕴的校园建设、班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密切相关。
校园文化校训校徽建设当今教育界,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始终。它对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彰显个性的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必须践行的行为准则,它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好的校训必须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它表明,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
北京大学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人一看就特别容易想到那激情澎湃的“五?四”运动,想到蔡元培先生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理想,想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更想到中国近现代民主与科学的策源地——北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的校训更具特色。“青松”“竹梅”反映的正是林业的特点。而且,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中,“青松”“竹梅”是浩然正气、坚贞风骨的象征。这一校训,将办学特色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乃校训极品。
一个学校,如果有了类似能彰显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校训,那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有了前进的方向,是永远不会迷失自我的。
二、独具特色的校徽
校徽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形象体现,它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有了校徽,就像一个国家有了国徽,能够让人对它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更能时时警醒全校师生员工,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如上海甘泉外国语学校的校徽为一呈现为和平鸽形状的“礼”字。它既让人想到了“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的古训,更寓意着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再如,白银市第八中学的校徽为两本厚厚的书本中冒出的一枝嫩芽,看到它,就让人想到了学校既是探求文化之所在,更是育人成材之所在。
三、蕴含文化意蕴的校园建设
校园建设中也应突出文化氛围。如常见的体育运动场所有着各种运动员的形象一样,学校的其他地方也应在建设中蕴含文化意蕴,营造出特殊的文化氛围,应该是“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能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上海甘泉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国华语)。
校园建设应体现出文化感染力。如上海进才中学教学楼大厅内的知识树、英国伊顿中学的立柱及墙上所刻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该校学生名单,每当学生看到这些,难道不会生发读书的欲望,不会产生为国效劳的自豪感?
四、不容忽视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二者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处于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江苏省启东中学的班级建设就很有特色。每间教室黑板上方都悬挂着国旗,黑板两侧悬挂着《中学生守则》《启东中学课堂常规》等的镜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方是校训。除了这些统一的布置外,各班教室的其他布置各不相同,有读书角、个性才艺展示、名人名言、微人名言等,整齐划一中又各具特色。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充满魅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教书育人的工作又是由老师来完成的。周围环境固然重要,老师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当老师时时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处处以丰富的学识来教导学生时,整个学校自然会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六、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校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校的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校园文化建设自然也不例外。学校应有计划地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朗诵比赛、才艺展示等,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试想,当你一走进校园,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体育比赛、青春张扬的文艺演出,听到的是激情澎湃的琅琅读书声,欣赏到的是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难道你还会认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贫乏的吗?
环境造就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造就的应该是新时期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21世纪的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要努力营造它,精心呵护它。
校园文化校训校徽建设当今教育界,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始终。它对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彰显个性的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必须践行的行为准则,它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好的校训必须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道德素养。它表明,作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
北京大学的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人一看就特别容易想到那激情澎湃的“五?四”运动,想到蔡元培先生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理想,想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慷慨激昂的演讲,更想到中国近现代民主与科学的策源地——北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的校训更具特色。“青松”“竹梅”反映的正是林业的特点。而且,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中,“青松”“竹梅”是浩然正气、坚贞风骨的象征。这一校训,将办学特色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乃校训极品。
一个学校,如果有了类似能彰显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校训,那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有了前进的方向,是永远不会迷失自我的。
二、独具特色的校徽
校徽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形象体现,它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有了校徽,就像一个国家有了国徽,能够让人对它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更能时时警醒全校师生员工,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如上海甘泉外国语学校的校徽为一呈现为和平鸽形状的“礼”字。它既让人想到了“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的古训,更寓意着全世界人民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
再如,白银市第八中学的校徽为两本厚厚的书本中冒出的一枝嫩芽,看到它,就让人想到了学校既是探求文化之所在,更是育人成材之所在。
三、蕴含文化意蕴的校园建设
校园建设中也应突出文化氛围。如常见的体育运动场所有着各种运动员的形象一样,学校的其他地方也应在建设中蕴含文化意蕴,营造出特殊的文化氛围,应该是“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能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上海甘泉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国华语)。
校园建设应体现出文化感染力。如上海进才中学教学楼大厅内的知识树、英国伊顿中学的立柱及墙上所刻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该校学生名单,每当学生看到这些,难道不会生发读书的欲望,不会产生为国效劳的自豪感?
四、不容忽视的班级建设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二者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处于其中,能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江苏省启东中学的班级建设就很有特色。每间教室黑板上方都悬挂着国旗,黑板两侧悬挂着《中学生守则》《启东中学课堂常规》等的镜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方是校训。除了这些统一的布置外,各班教室的其他布置各不相同,有读书角、个性才艺展示、名人名言、微人名言等,整齐划一中又各具特色。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充满魅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教书育人的工作又是由老师来完成的。周围环境固然重要,老师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当老师时时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处处以丰富的学识来教导学生时,整个学校自然会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六、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校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校的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校园文化建设自然也不例外。学校应有计划地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朗诵比赛、才艺展示等,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试想,当你一走进校园,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体育比赛、青春张扬的文艺演出,听到的是激情澎湃的琅琅读书声,欣赏到的是独具特色的才艺展示,难道你还会认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贫乏的吗?
环境造就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造就的应该是新时期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21世纪的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要努力营造它,精心呵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