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文人李文风在他的《月山丛谈》一书中说:“(清朝时)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藤,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清朝时,中国的十三个省都有绰号,就是这些绰号不知道是谁给起的。
给省份起绰号,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两广的绰号是“蛇”,是因为两广盛产蛇类;陕西省的绰号是“豹”,是因为陕西省的山林里有豹子;山西省的绰号是“瓜”,是因为瓜是当时山西省有名的特产;苏浙的绰号是“盐豆”,是因为当时苏浙的小饭馆里大多卖盐豆这种小食品;湖广的绰号是“干鱼”,是因为湖广一带的人打的鱼多得吃不完,就晒成干鱼来吃;云贵的绰号是“象”,是因为云贵一带大象很多。只是,让我不明白的是,山东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藤”?河南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鲈”?四川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鼠”?福建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獭”?这些问题看来只能存疑待考了。
清朝时,有一种很流行的社会风气,不同省份的熟人遇到一起,总是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互相开玩笑。不过,有一点是例外的,江西省以外的江南人一般不拿江西省的绰号“腊鸡”来开玩笑。因为,“腊鸡”这个绰号在元朝时是整个江南的绰号。
要说起来,清朝时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是很有意思的,尤其在不同省份的文人之间,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更是颇有情趣。有一次科考的时候,一个云南人在考试时名次落在了一个广东人的后面,他就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蛇”是两广的绰号,两广包括广东和广西;“象”是云贵一带的绰号,云贵包括云南省和贵州省。现在看看,那时的文人真是有趣,连开玩笑也那么文绉绉的,充满了文化气息,那种搞笑的味道是藏在文雅之后的,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清朝时,拿对方省份的绰号发泄怨气在官场上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比如,有一次,一个在京城做官的湖北人被一个福建的同僚欺负了,他生气地怒骂道:“天理难容獭祭鱼。”“獭”是福建省的绰号,“干鱼”则是湖广一带的绰号,湖广包括湖北省,意思就是说,你福建人欺负我湖北人是天理难容的事情。细细品味这位湖北京官的怒骂,觉得他真是气恼得可爱。
在官场上拿对方省份的绰号开玩笑也是清朝的一种时尚。有一个四川的京官和一个广东的同僚关系很好,每次见面,四川京官总是和广东同僚开玩笑道:“委蛇、委蛇!”“蛇”是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两广一带的绰号。广东同僚就笑着回敬道:“硕鼠、硕鼠!”“鼠”是四川省的绰号。两个人巧妙地运用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善意地笑骂对方,非常文雅。倘若是有点对联知识的人一看就会知道,这两个人无意中开的玩笑其实还是一副极好的对联。
(尹成荣摘自《知识窗》)
给省份起绰号,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两广的绰号是“蛇”,是因为两广盛产蛇类;陕西省的绰号是“豹”,是因为陕西省的山林里有豹子;山西省的绰号是“瓜”,是因为瓜是当时山西省有名的特产;苏浙的绰号是“盐豆”,是因为当时苏浙的小饭馆里大多卖盐豆这种小食品;湖广的绰号是“干鱼”,是因为湖广一带的人打的鱼多得吃不完,就晒成干鱼来吃;云贵的绰号是“象”,是因为云贵一带大象很多。只是,让我不明白的是,山东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藤”?河南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鲈”?四川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鼠”?福建省的绰号为什么叫做“獭”?这些问题看来只能存疑待考了。
清朝时,有一种很流行的社会风气,不同省份的熟人遇到一起,总是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互相开玩笑。不过,有一点是例外的,江西省以外的江南人一般不拿江西省的绰号“腊鸡”来开玩笑。因为,“腊鸡”这个绰号在元朝时是整个江南的绰号。
要说起来,清朝时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是很有意思的,尤其在不同省份的文人之间,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更是颇有情趣。有一次科考的时候,一个云南人在考试时名次落在了一个广东人的后面,他就拿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开玩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蛇”是两广的绰号,两广包括广东和广西;“象”是云贵一带的绰号,云贵包括云南省和贵州省。现在看看,那时的文人真是有趣,连开玩笑也那么文绉绉的,充满了文化气息,那种搞笑的味道是藏在文雅之后的,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清朝时,拿对方省份的绰号发泄怨气在官场上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比如,有一次,一个在京城做官的湖北人被一个福建的同僚欺负了,他生气地怒骂道:“天理难容獭祭鱼。”“獭”是福建省的绰号,“干鱼”则是湖广一带的绰号,湖广包括湖北省,意思就是说,你福建人欺负我湖北人是天理难容的事情。细细品味这位湖北京官的怒骂,觉得他真是气恼得可爱。
在官场上拿对方省份的绰号开玩笑也是清朝的一种时尚。有一个四川的京官和一个广东的同僚关系很好,每次见面,四川京官总是和广东同僚开玩笑道:“委蛇、委蛇!”“蛇”是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两广一带的绰号。广东同僚就笑着回敬道:“硕鼠、硕鼠!”“鼠”是四川省的绰号。两个人巧妙地运用对方省份的绰号来善意地笑骂对方,非常文雅。倘若是有点对联知识的人一看就会知道,这两个人无意中开的玩笑其实还是一副极好的对联。
(尹成荣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