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裔美国文学包含着中美文化的双重基因。华裔美国文学自出现开始,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华裔文化历经了起起落落,最终获得了长足地发展。回顾历史,本文主要分析了华裔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对华裔美国文学自拟手法与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塑造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过程;差异性塑造
【作者简介】李姝惠,华南农业大学。
引言
文学和历史历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义也离不开历史的磨练。不得不夸张的说,相较于其他国民的历史而言,华裔美国文学与当时美国的历史及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若想要对华裔文学有着深入的了解,便必须要站在美国历史的角度对其当时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地了解与分析,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到居美华裔作家当年在美国生活时的现状,并且从其作品中了解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
据了解,华裔美国文学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旅美华人对于美国文学的了解,还融入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国文学深入理解与认同,但是里面也不乏其对于自身华裔这一身份的独特定位。回顾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我们可详细地了解到美国西部开展期间,中国华人为其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这对于相关研究人员对华裔美国文化的特殊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了解提供了非常真实有效的事实依据。美国华裔文学的出现,使得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得到了融合,并且基于两种文化不同的风格与特性,使得美国华裔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采。美国华裔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特殊身份视角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了华裔群体在中美文化潮流中的游荡、人生方向的选择,对自身命运的掌握等。美国华裔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除了体现中国华人在美期间创作的困难,也反映了当时居美华裔生活条件、思维生长模式、文化碰撞等多种形式的变革,又逐渐发展为中西文化交流及沟通的一座桥梁,表达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景。
二、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
华裔美国文学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具体如下所示:
1.开创阶段。1890年-1950年,最早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主观上认为:其移民到美国后可以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并且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在历经一段时间的中西文化冲突后,他们发现因自己长久以来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在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与美国当地人民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而这成为了其被当地居民排斥、歧视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尽快改善自己在美国的地位,平等生活,华人们联合起来,通过书写抗议书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心声,希望可以被理解。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慢慢的磨合,由此就产生了华裔美国文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华女阿五》等作品,能够显示出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性。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讲述的是黄家小女摆脱家长式传统中国文化束缚,在美国寻求性别与个性独立的奋斗成长的经历,是一部优秀的励志文学。
2.发展阶段。1950年-1970年,华裔美国文学逐步发展起来。此时的华裔美国文学明显的体现出族裔性。华裔美国文学在其开创后期逐渐显示出了弱化的现象,因其是基于研究文化的特性以及身份的认知等方面,着重是从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切入点是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习俗。
3.繁荣阶段。1970年-至今,华裔美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到顶峰时期,也正是因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典范作品《女勇士》。繁荣时期的华裔美国作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前阶段作家的更多的独特性。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第一人称自由穿梭于中国和美国、父辈与自己、现实与梦想、过去与现在之间。作品令读者更深刻的体会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更加真实的反应生活。
三、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诠释
1.中国血统。在1946年《排华法案》的签署撤销后,美国人民对于华人的排斥感减弱,并且这一法案的推动,也给予了我国在美华裔公平成长、文化交流的自由性,同时,中美文化的融合也因此具有了一大突破口。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华裔作家继崭露头角,一大批的华裔作品相继出现;凝成了一股全新的华人文学创作高潮。在文学作品创造中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生活习惯的刻画,都描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离不开抗争、蜕变、同化的历史。他们聆听着上一代人民的屈辱人生,又不忘自祖辈开始便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坚持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将自己在美国的所思想想,一点一点的记录在文字中,使这些内容能够挥洒自如的体现在文字中。美国华裔所撰写的文字铭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画面。
2.美国制造。上世纪50年代,因我国在国际中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这便使得在美华人地位也提高了。美国主流社会也开始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关注。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一群有志青年发起了反对主流文化、争取言论自由、和平共处和黑人民主权益的运动,希望美国能够实施开放式生活习俗。由此,民族之间的差异封锁被打破。相继华裔作家们的写作题材与写作热情也丰富了起来,代代中美文化价值观融合起来。若想形象生动地塑造此类文学形象,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处理,具体为:第一,针对居美华裔的第二代,这一类华裔作家所撰写的内容受到了美国价值观极大的冲击,其所描写的中国文化也失去了应有的韵味。第二,即使第二代华裔也拥有中国的血液,但其从思想上便已经属于美国,对此,一部分美国人便以美国立场的视觉标签来审视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朱峰.重建自我: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3);122.
[2]宋辉.误读与规划:美国主流文学与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长江大学学报,2011(11):26.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过程;差异性塑造
【作者简介】李姝惠,华南农业大学。
引言
文学和历史历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义也离不开历史的磨练。不得不夸张的说,相较于其他国民的历史而言,华裔美国文学与当时美国的历史及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若想要对华裔文学有着深入的了解,便必须要站在美国历史的角度对其当时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地了解与分析,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到居美华裔作家当年在美国生活时的现状,并且从其作品中了解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位
据了解,华裔美国文学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旅美华人对于美国文学的了解,还融入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国文学深入理解与认同,但是里面也不乏其对于自身华裔这一身份的独特定位。回顾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历程,我们可详细地了解到美国西部开展期间,中国华人为其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这对于相关研究人员对华裔美国文化的特殊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了解提供了非常真实有效的事实依据。美国华裔文学的出现,使得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得到了融合,并且基于两种文化不同的风格与特性,使得美国华裔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采。美国华裔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特殊身份视角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了华裔群体在中美文化潮流中的游荡、人生方向的选择,对自身命运的掌握等。美国华裔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除了体现中国华人在美期间创作的困难,也反映了当时居美华裔生活条件、思维生长模式、文化碰撞等多种形式的变革,又逐渐发展为中西文化交流及沟通的一座桥梁,表达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景。
二、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史
华裔美国文学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具体如下所示:
1.开创阶段。1890年-1950年,最早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主观上认为:其移民到美国后可以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并且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在历经一段时间的中西文化冲突后,他们发现因自己长久以来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在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与美国当地人民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而这成为了其被当地居民排斥、歧视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尽快改善自己在美国的地位,平等生活,华人们联合起来,通过书写抗议书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心声,希望可以被理解。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慢慢的磨合,由此就产生了华裔美国文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华女阿五》等作品,能够显示出华裔美国文学的族裔性。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讲述的是黄家小女摆脱家长式传统中国文化束缚,在美国寻求性别与个性独立的奋斗成长的经历,是一部优秀的励志文学。
2.发展阶段。1950年-1970年,华裔美国文学逐步发展起来。此时的华裔美国文学明显的体现出族裔性。华裔美国文学在其开创后期逐渐显示出了弱化的现象,因其是基于研究文化的特性以及身份的认知等方面,着重是从美国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切入点是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习俗。
3.繁荣阶段。1970年-至今,华裔美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到顶峰时期,也正是因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典范作品《女勇士》。繁荣时期的华裔美国作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前阶段作家的更多的独特性。这篇作品中,作者通过第一人称自由穿梭于中国和美国、父辈与自己、现实与梦想、过去与现在之间。作品令读者更深刻的体会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更加真实的反应生活。
三、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诠释
1.中国血统。在1946年《排华法案》的签署撤销后,美国人民对于华人的排斥感减弱,并且这一法案的推动,也给予了我国在美华裔公平成长、文化交流的自由性,同时,中美文化的融合也因此具有了一大突破口。在此之后,越來越多的华裔作家继崭露头角,一大批的华裔作品相继出现;凝成了一股全新的华人文学创作高潮。在文学作品创造中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生活习惯的刻画,都描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离不开抗争、蜕变、同化的历史。他们聆听着上一代人民的屈辱人生,又不忘自祖辈开始便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坚持华夏民族的共同信仰,将自己在美国的所思想想,一点一点的记录在文字中,使这些内容能够挥洒自如的体现在文字中。美国华裔所撰写的文字铭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画面。
2.美国制造。上世纪50年代,因我国在国际中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这便使得在美华人地位也提高了。美国主流社会也开始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关注。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一群有志青年发起了反对主流文化、争取言论自由、和平共处和黑人民主权益的运动,希望美国能够实施开放式生活习俗。由此,民族之间的差异封锁被打破。相继华裔作家们的写作题材与写作热情也丰富了起来,代代中美文化价值观融合起来。若想形象生动地塑造此类文学形象,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处理,具体为:第一,针对居美华裔的第二代,这一类华裔作家所撰写的内容受到了美国价值观极大的冲击,其所描写的中国文化也失去了应有的韵味。第二,即使第二代华裔也拥有中国的血液,但其从思想上便已经属于美国,对此,一部分美国人便以美国立场的视觉标签来审视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朱峰.重建自我: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3);122.
[2]宋辉.误读与规划:美国主流文学与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长江大学学报,20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