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以9.6%的速度高速增长,人均GDP也保持了8.28%的速度,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首先从多视角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的框架下,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总需求
一、基于城乡、地区、行业视角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分配领域的绝对平均主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生产的低效率,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不可避免地会有收入差距。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证实,收入分配比原来改革之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在效率问题逐渐解决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8,我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中排到了85位,接近某些经济停滞、社会分化的拉美、非洲国家水平,我国从一个较平等的国家正在变为一个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
(一)城乡收入差距
总体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从缩小到迅速扩大的过程,1978年,改革之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7,这一数据在1985年为1.84,这期间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广,农产品管制的放松以及价格政策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途径,城乡收入缩小。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有经济的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城市偏向政策的推动,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拉大。2008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在上年3.33的基础上扩大为3.36,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首次突破一万元,据估算,如果将城市职工的隐形收入算在内,城乡收入比重为5至6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城乡收入比突破2,我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城乡收入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地区收入差距
资源禀赋、历史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国家地区偏向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不平衡,改革的优惠政策首先在东部地区实施,体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产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人力、金融等其他经济资源流向东部,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分别为214元、184元、165元,地区间收入差距基本均衡,随着改革的推进,到1994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达到5019元,中部地区为3161元,西部地区为2617元,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中部地区的1.587倍,西部地区的1.91倍。到2000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26倍、2.05倍,2010年这一比重扩大为2.382倍、2.12倍。虽然2000年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地区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反而呈现了不断扩大的态势。
(三)行业收入差距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各行业收入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最高行业收入有1990年的1.74上升为2008年5.02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高收入行业主要是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金融、交通、邮电)以及一些高科技行业(如生物、电子、制药),低收入行业主要是农业及一些充分竞争行业(如餐饮、服装、住宿)。关艳丽在《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一文中指出,2008年我国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比1990年高出1.5倍,泰尔指数则增长了5.56倍。
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探讨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永恒的研究话题,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增长为收入分配提供物质基础,是分配之源,同时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一)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是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发生的。经济中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由于部门性质不同,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由于工业部门和农村部门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在部门内部收入差距小于部门间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引起生产要素在部门间流动。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两部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直到消失。经济增长伴随着就业的增加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部门间差距也随之缩小,直至部门间差距消失。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加,进而促进劳动力转移,进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一个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首先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差距会不断缩小。
(二)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影响总供给,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1.收入分配差距对供给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都分别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切相连,总体现在一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储蓄作为收入的函数,富人比穷人有更强的储蓄倾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财富越向富人阶层集中,越有利于储蓄增加,进而增加物质本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总供给产生影响。投资作为投资回报率的函数,人力资本投资是高回报率的投资,但是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关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取决于家庭的初始禀赋及家庭收入,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财富越向富人集中,富人可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但多数的穷人却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样就会形成收入分配差距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最终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会越来越少,接受教育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人接受人力资本投资越不利于总供给的增加。 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影响总供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物质资本的积累有个正的促进作用,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则存在一个负的效应,所以收入分配差距对总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二者净效应之和。
2.收入分配差距对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及净出口,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总需求,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影响较小。本文主要选取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消费函数y=α+βy(y代表收入变量,α代表自主消费变量,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有消费函数可知,消费需求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差距使财富在富人阶层积聚,与收入分配公平相比,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降低,高收入阶层奢侈品需求增加,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影响等于二者的净效应。在收入分配不平等严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聚集在少部分群体中,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将远远小于社会大部分人群因未获得相应财富而减少的消费需求,这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平等越严重,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小(权衡,2002)。
收入分配差距同样可以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消费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富人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倾向增加,而穷人由于收入水平较低,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不平等,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减少了消费需求。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现状,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投资需求,被凯恩斯认为需求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投资需求除受投资回报的影响外,社会和市场的稳定则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和市场越稳定,越有利于投资的增加。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贫困这些因素在低收入阶层不断积聚,极易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这样社会越不稳定。在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穷人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社会的不稳定,将严重影响投资需求的增加。
三、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思考
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互动关系分析可知,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通过劳动力的转移,经济增长最终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总供给、总需求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由于二者的互动关系,我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应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互动的框架下去解决,不应该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论收入分配差距。
(一)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干预或金融调节两种渠道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不但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有较强的外部性,教育有准公共物品特性。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穷人由于收入约束,又不能通过金融借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教育这两方面的特性使作为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另外,应该促进教育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加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提供担保等多种形式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引起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不充分,垄断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国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收入最低的行业平均工资收入相差5倍多,而发达国家这一差别不到两倍。行政性垄断给行业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而不是平均利润率,超额利润大都没有回馈给国家和社会,大部分转化为这些行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福利等。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是对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关系的扭曲。因此打破行政垄断,成为了规范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
(三)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为广大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同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造成城市化严重滞后,针对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实,我国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效应,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国家,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深远。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最低为78%,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0%左右,我国城市化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因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就地进行剩余劳动力安置,城市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另外,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支持,促进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缩小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王红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J]. 经济论坛,2009(6).
[2]赵晓雷.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1(4).
[3]李子联.收入分配如何影响经济增——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11(5).
[4]陈昌兵.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J].当代财经科学,2008(6).
[5]周波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策略选择[J].前沿,2012(5).
[6]杨继瑞.促进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公平的探析决策咨询与探析,2008(2).
作者简介:田振新(1985-),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就读于兰州商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总需求
一、基于城乡、地区、行业视角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分配领域的绝对平均主义,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生产的低效率,改革打破了原来的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确立,不可避免地会有收入差距。三十多年的改革经验证实,收入分配比原来改革之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在效率问题逐渐解决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8,我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中排到了85位,接近某些经济停滞、社会分化的拉美、非洲国家水平,我国从一个较平等的国家正在变为一个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
(一)城乡收入差距
总体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从缩小到迅速扩大的过程,1978年,改革之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7,这一数据在1985年为1.84,这期间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推广,农产品管制的放松以及价格政策的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途径,城乡收入缩小。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有经济的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城市偏向政策的推动,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拉大。2008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在上年3.33的基础上扩大为3.36,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首次突破一万元,据估算,如果将城市职工的隐形收入算在内,城乡收入比重为5至6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城乡收入比突破2,我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城乡收入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地区收入差距
资源禀赋、历史条件、经济基础的不同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国家地区偏向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不平衡,改革的优惠政策首先在东部地区实施,体制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产力,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人力、金融等其他经济资源流向东部,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分别为214元、184元、165元,地区间收入差距基本均衡,随着改革的推进,到1994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达到5019元,中部地区为3161元,西部地区为2617元,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中部地区的1.587倍,西部地区的1.91倍。到2000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26倍、2.05倍,2010年这一比重扩大为2.382倍、2.12倍。虽然2000年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地区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反而呈现了不断扩大的态势。
(三)行业收入差距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各行业收入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最高行业收入有1990年的1.74上升为2008年5.02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高收入行业主要是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金融、交通、邮电)以及一些高科技行业(如生物、电子、制药),低收入行业主要是农业及一些充分竞争行业(如餐饮、服装、住宿)。关艳丽在《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一文中指出,2008年我国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的基尼系数比1990年高出1.5倍,泰尔指数则增长了5.56倍。
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探讨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永恒的研究话题,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增长为收入分配提供物质基础,是分配之源,同时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一)经济增长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是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发生的。经济中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由于部门性质不同,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由于工业部门和农村部门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在部门内部收入差距小于部门间收入差距的条件下,引起生产要素在部门间流动。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及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两部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直到消失。经济增长伴随着就业的增加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部门间差距也随之缩小,直至部门间差距消失。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加,进而促进劳动力转移,进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一个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首先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差距会不断缩小。
(二)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影响总供给,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1.收入分配差距对供给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都分别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切相连,总体现在一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储蓄作为收入的函数,富人比穷人有更强的储蓄倾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财富越向富人阶层集中,越有利于储蓄增加,进而增加物质本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总供给产生影响。投资作为投资回报率的函数,人力资本投资是高回报率的投资,但是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关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取决于家庭的初始禀赋及家庭收入,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财富越向富人集中,富人可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但多数的穷人却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样就会形成收入分配差距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最终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会越来越少,接受教育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人接受人力资本投资越不利于总供给的增加。 收入分配差距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影响总供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物质资本的积累有个正的促进作用,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则存在一个负的效应,所以收入分配差距对总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二者净效应之和。
2.收入分配差距对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及净出口,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总需求,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影响较小。本文主要选取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消费函数y=α+βy(y代表收入变量,α代表自主消费变量,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有消费函数可知,消费需求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差距使财富在富人阶层积聚,与收入分配公平相比,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降低,高收入阶层奢侈品需求增加,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影响等于二者的净效应。在收入分配不平等严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聚集在少部分群体中,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将远远小于社会大部分人群因未获得相应财富而减少的消费需求,这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平等越严重,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越小(权衡,2002)。
收入分配差距同样可以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消费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富人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倾向增加,而穷人由于收入水平较低,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不平等,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减少了消费需求。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现状,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投资需求,被凯恩斯认为需求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投资需求除受投资回报的影响外,社会和市场的稳定则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和市场越稳定,越有利于投资的增加。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贫困这些因素在低收入阶层不断积聚,极易引起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这样社会越不稳定。在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穷人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社会的不稳定,将严重影响投资需求的增加。
三、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的思考
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互动关系分析可知,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的物质基础,通过劳动力的转移,经济增长最终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总供给、总需求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由于二者的互动关系,我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应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互动的框架下去解决,不应该就收入分配差距而论收入分配差距。
(一)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干预或金融调节两种渠道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不但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有较强的外部性,教育有准公共物品特性。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穷人由于收入约束,又不能通过金融借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教育这两方面的特性使作为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另外,应该促进教育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加融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提供担保等多种形式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引起的,相反恰恰是因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不充分,垄断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国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收入最低的行业平均工资收入相差5倍多,而发达国家这一差别不到两倍。行政性垄断给行业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而不是平均利润率,超额利润大都没有回馈给国家和社会,大部分转化为这些行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福利等。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是对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关系的扭曲。因此打破行政垄断,成为了规范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
(三)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为广大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同时农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偏向发展战略造成城市化严重滞后,针对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实,我国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化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效应,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国家,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意义深远。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最低为78%,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0%左右,我国城市化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因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就地进行剩余劳动力安置,城市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另外,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支持,促进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缩小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王红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J]. 经济论坛,2009(6).
[2]赵晓雷.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研究,2001(4).
[3]李子联.收入分配如何影响经济增——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11(5).
[4]陈昌兵.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J].当代财经科学,2008(6).
[5]周波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策略选择[J].前沿,2012(5).
[6]杨继瑞.促进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公平的探析决策咨询与探析,2008(2).
作者简介:田振新(1985-),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就读于兰州商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