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的提出使得转变教学方法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表现来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教学价值的突显给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为此,本文将就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43-01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者事例,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观察等方式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并最终让学生实现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为此,本文会以下列几点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把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
正如前文所述,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和生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一个课堂游戏创设了教学情境,而课堂游戏无疑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将学生按照“一条龙”的顺序排列,由第一个学生从1开始报数,后面的学生依次进行,在报数的过程中,遇到3的倍数的时要说“过”,如果学生不小心说出了3的倍数,那么这个学生就要被淘汰,其他学生继续进行游戏,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在游戏开始阶段,由于数字比较小,所以学生很快就能够判断出数字是否为3的倍数,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以及数字的不断增大,学生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于是,我叫停了游戏,对学生说:“同学们,其实这个游戏有一个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就能够很快判断出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大家想不想知道”。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热情。
二、引导自主探究
不难理解,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最核心的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知识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
在《梯形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知识点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给了学生一定的提示,由于此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于是我让学生尝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接着,我给学生展示出了一个普通的梯形,让学生观察能够进行怎样的拼接或者分割,并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用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邊长就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梯形的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2;第二,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梯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 下底×高÷2;第三,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高,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下底-上底,所以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 (上底-下底)×高÷2。最终,通过进一步的归纳,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强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同样是探究式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同时,由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课后练习的任务同样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扇形统计图》这一节主要给学生讲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于是,在教学完这一节的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调查本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长,然后根据调查中得到的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最后根据扇形统计图分析本班学生的睡眠质量。最终,通过这样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荣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简析[J].数码设计(下),2018(10):185.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43-01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者事例,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观察等方式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并最终让学生实现知识理解的教学方法。毋庸置疑,探究式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中,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为此,本文会以下列几点为例,谈一谈应该怎样把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创设探究情境
正如前文所述,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方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和生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展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一个课堂游戏创设了教学情境,而课堂游戏无疑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将学生按照“一条龙”的顺序排列,由第一个学生从1开始报数,后面的学生依次进行,在报数的过程中,遇到3的倍数的时要说“过”,如果学生不小心说出了3的倍数,那么这个学生就要被淘汰,其他学生继续进行游戏,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在游戏开始阶段,由于数字比较小,所以学生很快就能够判断出数字是否为3的倍数,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以及数字的不断增大,学生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于是,我叫停了游戏,对学生说:“同学们,其实这个游戏有一个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就能够很快判断出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大家想不想知道”。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十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热情。
二、引导自主探究
不难理解,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当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最核心的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知识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
在《梯形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知识点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给了学生一定的提示,由于此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于是我让学生尝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接着,我给学生展示出了一个普通的梯形,让学生观察能够进行怎样的拼接或者分割,并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用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邊长就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梯形的面积是:(上底 下底)×高÷2;第二,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梯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 下底×高÷2;第三,可以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高,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下底-上底,所以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 (上底-下底)×高÷2。最终,通过进一步的归纳,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准确地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强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同样是探究式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同时,由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课后练习的任务同样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扇形统计图》这一节主要给学生讲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于是,在教学完这一节的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调查本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长,然后根据调查中得到的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最后根据扇形统计图分析本班学生的睡眠质量。最终,通过这样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荣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简析[J].数码设计(下),2018(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