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让我感动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年,本该是个亲朋相聚、欢喜吉祥的好日子,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來,意外抢了“喜庆”的风头。“今年不拜年,在家最安全”、“过年不串家,健康你我他”的倡议让我稳稳当当地待在家里。
  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电脑、手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信息总是刷屏,一幕幕抗击疫情战役的感人场景总是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他们是这个春节最美奉献者。
  他和蔼可亲,穿着白大褂在一线指挥。他是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2003年非典,是他带领医务人员奔赴一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夺取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武汉发生疫情后,他高呼大家不要去武汉,而他却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影子出现在疫情战场的最前沿。
  她精神抖擞,穿着防护服在一线救治。她是年过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面对严重疫情,她主动请缨率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收治危重患者定点医院,她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每天睡眠不到三个小时。
  她满头银发,戴着老花镜在一线体检,每周主检600多份报告。他是92岁高龄的江苏省人民医院高级专家组组长、血液内科女教授敖忠芳。她说:“作为医生来讲,这个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
  他全副武装,驾着电动轮椅在一线坐诊。他是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他幽默地说:“我的粉丝就是病人,作为医生,一辈子就是为了他们嘛!”
  ……
  他们是这个春节最美白衣天使。
  “我报名去武汉……我要去金银潭医院……我是党员,救援经验丰富,一定不辱使命……”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手印,一颗颗赤忱之心。
  70岁的湖南女军医吴兵三度请战,驰援武汉,她在请战书中写道:“我多年经受党的教育,享受幸福生活,无忧无虑无病,在非常时期,我愿意付出一切。”
  29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吴小艳在返乡过年途中,收到“希望35岁以下的医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参加紧急救治队”的微信后,当机立断返回武汉,毅然走上了工作岗位。
  “95后”的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护士李慧,在进入疫情战场上提出要求:“若有不幸,我愿捐献遗体做研究,请大家不要告诉我的父母。”
  在支援医疗队伍里,一位护士因不想让丈夫担心,一直没有告诉她去武汉的消息,直到上车那一刻才说了实话。腼腆的丈夫在目送妻子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喊道:“老婆,我爱你。”
  一位上海姑娘,申请到武汉一线援医,她发信息给朋友:“我报了名没有告诉我妈,怕她跟我拼命。”
  甘肃庆阳市人民医院医生袁文华、张锐锐在出征武汉前,一个剃光头,一个留短发,成为“白衣战士”中最美发型。
  ……
  “爸、妈,我今年过年不回家了。”“老公,你把儿子送到妈那里,科里要加班,我没时间回家。”这些天,全国上下医护人员全部处于待命状态,若有疫情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30多天里,每天凌晨两点休息,四点起床,认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他说:“我跑得快,才能跑赢时间,我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面对疫情,坚守一线18天,
  “90后”的武汉中心医院男护士邓光西与医务人员朱凡原定回老家结婚,非常时期,他们说服了双方父母,取消了婚礼。
  除夕,一位80岁的老母亲给医生儿子送年夜饭,把饭放在门外,喃喃嘱咐儿子保重,儿子含泪回应。一门之隔,隔离了病毒,却隔不断亲情。
  大年初一,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望着3米外的小女儿,流下了热泪。一道门槛,成了父亲与女儿最遥远的距离。
  ……
  他们是这个春节最美平凡人。
  海口,一家便利店老板有6万只口罩,却只送不卖,免费发放给市民。他说:“我的好多同学战斗在一线,我只能尽到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湖州,一位老人来到社区,往桌上放了一沓崭新的100元钞票。他朝着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国家有难,我要捐款。”说完转身就走。后得知他是一位83岁的老党员,老伴瘫痪在床,靠捡破烂维持家计。
  日照,一位环卫工人,到派出所放下一个包就走,工作人员打开一看是12000元现金,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
  一位小女孩,在爸爸陪同下,捐了510元的压岁钱。
  一位中年男子将500只口罩匆忙丢在某派出所,说了声:“你们辛苦了!”转身就跑。
  一位年轻姑娘闯进急诊科,在分诊台放了三盒东西,说了声“这是送给你们的!”匆匆离去。
  ……
  “从武汉回来,请自行隔离观察。或许你的谨慎就阻断了一次病毒传播的可能。”“戴口罩,勤洗手,不给病毒有可乘之机。”“保护自己,就是对他人负责。”“这个春节,我承诺:不聚餐,不串门,不传谣……”无数普通人行动了起来,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这个春节虽然比往年冷清,但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让我看到了许多深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那就是中国精神。
  我与东山有个约定
  八年前刚过完春节,我走亲戚家路过环县东山,本想站在高处观看县城全貌,可脚还未站稳,一股狂风咆哮刮来,黄土粒肆无忌惮地拍打着我的脸庞,无所顾忌地钻进我的耳朵里,任性妄为地撒落到我的衣襟上。山丘上稀稀拉拉的蒿草被风刮得摇摇曳曳,山坳里零零星星的老杏树歪着脖子艰难地挣扎着。
  狂风过后,我隐约看见不远处峁头上几个人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同行者告诉我:“那是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专家搞规划,要给东山播绿,要往东山引水,要修东山油路,要建东山公园......现在全县都伙起来了!”我听了后半信半疑。
  三个月后我再次上东山,途中遇到好多小卡车、三轮车拉着树苗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奔跑,土雾像利箭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引水上山的管沟在开挖,拓宽路面的标号已竖立......山坡上、山坳里人头攒动,一方方鱼鳞坑修成,一棵棵树苗拔地而起。   我被眼前说干就干的行动所感染,我被这热火朝天的劲头所融化。我喃喃吟道:啊!古朴的东山,多少年你沧桑依旧,多少年你衣着褛褴。今天我看到了,你的衣衫已开始纺织,你的装饰已开始雕琢。此刻,我要为你祝福,我要与你约定,当你穿上“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景”盛装的时候,当你戴上边塞文化玉锁坠吊的时候,当你系上玉带的时候,当你吐出珍珠的时候,我要与你亲近,我要与你拥抱,我要用文字谱写你的岁岁月月,我要用诗歌抒发你的点点滴滴......
  一年,二年,三年......山青了,树绿了,路油了,水通了,东山笑了。我不能失言,我要兑现约定的承诺。
  春姑娘乘着和风,伴着细雨,悄然而至。她向山坡轻轻一挥,小草破土而出,鲜花竞相开放,大地一下子变得五彩斑斓。
  我站在东山高处俯瞰,山顶、山坡、山腰、山坳全部披上了碧绿的盛装,山桃花开了,杏花开了,锁牛花开了,狗娃花开了,山丹花开了......红的,黄的,粉的,蓝的,紫的,一片花的海洋。我近距离凝视,花朵上,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蜜蜂穿梭,蝴蝶起舞。树丛里,喜鹊、麻雀、燕子、布谷鸟、啄木鸟,还有不知名的鸟儿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好似向我抒发春天的情感,好似向我讲述播绿者的故事。我穿行于山间,途中遇到几位少妇各领一孩童,孩童头戴柳树条编的圈儿,圈上插着各色各样的花朵,他们天真可爱,犹如花仙子下凡。忽而一股清風吹来,泥土味与花香味融为一体,瞬间沁人我的心脾,让我心旷神怡。
  盛夏,太阳失去了春天般的温柔,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云彩被太阳融化了,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天蔚蓝蔚蓝的。
  我躺在东山树荫下环视,远处林海碧绿碧绿的,近处枝叶葱葱茏茏的。人行道上,银杏、枫树、国槐、垂柳、云杉、雪松、侧柏茂密的叶子好似一把大伞,遮住了骄阳的暴晒。石块垒成形状各异的假山缝隙里有水喷出,滴入山底,顺着渠道流入一个个小池塘。池塘里小金鱼无拘无束,自由徜徉。假山不远处有一喷泉,随着音乐掀起了五颜六色的水雾。水雾漂浮在空气里,打湿了大理石路面,洗去了酷暑的燥热。来来往往的游人络绎不绝,处处笑靥盈盈。我看到一对老夫妇拉着小狗,一边漫步一边说笑。一对情侣手挽着手,一边观景一边拍照......池塘边小广场里,几个妇女在拉家常,几个青年在打扑克,几个孩童在翻王牌.....我微闭双眼,静听潺潺流水声,时而如琴弦拨动,时而像孩童笑语。它洗涤了我心灵的浮躁,一切烦恼瞬间荡然无存。
  仲秋,阳光温馨恬静,秋风和煦轻柔,蓝天上白云飘逸,树林间小鸟自由飞翔。
  我坐在东山凉亭条椅上观赏,山坡换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放眼望去,茂密的树叶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像是知音凑在一块说悄悄话,有黄绿色的、有金黄色的、有紫红色的......一阵秋风吹起,树叶哗哗作响,像无数个彩蝶在拍打着翅膀。林子大方地捧出沉甸甸的果实,献给散步的人们。我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笑微微从山间归来,手里提着满满一袋山毛桃。我迈步往前走了一程,一大片山毛桃树林引入眼帘,熟透了的桃子绿中带黄,挂满枝头。我攀上树杈摘了一颗,擦去桃毛细细品尝,酸酸的,甜甜的,就是小时候在老家吃的那个味。
  寒冬,天空飘起了雪花,把大地装扮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我立在东山观景台一角展望,美丽的雪花给大树、小树披上了洁白的羽绒服,它们有的像慈祥的老者,有的像天真的孩童,或站着,或蹲着,目视前方,静静守望着雄伟的东山。我看见几个大人领着小孩在东山小广场垒雪人,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在我提议下,大家将垒起的雪人雕琢成扛着锄头的老农形象,用红色颜料写上“东山播绿者”字样,表达了环县人民赞美的心声。
  我爱东山,更爱为环县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山播绿者”!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我所住的房子的旁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京杭大运河,它一路向北经过镇江、扬州时将与中国最长的河——长江交汇,我的思绪沿着长江溯游而上,到达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叫武汉,两个多月前,我和它有过一日的缘分。这个缘分并没有如那车窗外迅速后退的山岭、农舍、田地、沟渠一样消逝。  固步封门的日子里,白天和黑夜发生了颠倒,这种颠倒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在这寂静的黑夜里,我们的思绪无比活跃。我打开冰箱看
期刊
这两天的微信是出奇地安静,可是我不觉得奇怪。  那么,平日里的热闹,喧闹非凡的人们到哪里去了,抑或没有活动?  周六的夜晚是如此的寂静。座座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泛黄色的灯光,悄无声息。城市到处都是出奇的宁静,就连流动着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起来了,寂静的等待让人窒息。因为气象台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有大雪,预报不是报告,带有一定的预见性,过去预报不准的事多着呢,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把预报当成回事儿。我渴
期刊
我的家乡座落在古长城脚下。古长城用它坚实、宽厚的两臂阻挡着席卷而来的黄沙和东撞西碰的西北风。  我永远深爱着家乡的那古长城。那古长城脚下缠绕着我童年的欢乐,留下了我儿时的欢声笑语。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大多都是在古长城下度过的……  我也永远深爱着绵延几百里的大沙漠。每个小沙丘都会泛起我心中的涟漪。大漠时常在梦中向我悄悄地涌来,用它那慈母的温情,抚摸着我的脸颊。  那时,我八岁。  八岁的年龄是无忧无
期刊
世界安静了下来,连手表上的秒针也似乎踮起了脚尖。嘀嗒、嘀嗒,不管它走得多么小心,反正我是听见了。  这是一天最沉静的时刻,电脑屏幕右下方显示的时间是1:05分。准确来说,这已经是25日的凌晨。我所没有看见的风景是美丽的,但是现在我要允许它们安睡——飞鸟倦了归巢酣睡,晚风吹起一丝丝细毛,就像一首流畅的乡愁诗;月亮悬在故乡山冈之上,两山藏一溪,夜晚它的流动也是无精打采的,只把一道道浅浅的白光拉长拉长…
期刊
某个暮春的周日上午,我前去老母亲那里问安。每个礼拜如此,倒像是例行公事了。  上周回来的时候,单元楼门口的梓树打起了白朵,现在应该开了吧?进了院,我看到的却是更加“惊艳”的场面:三辆警车把原已满当的小区挤得快要喘不过气来。车与车的缝隙间插满了人,人们的表情紧绷着几丝惶恐,许多人的面孔陌生。  前一栋楼的阳台窗户打开了不少,有人探出脑壳又缩了回去,接着又探出来。一打听,原来是老唐,死了,自绝。  老
期刊
今年夏天,回到阔别三年多的环县。每天早早起床,洗把脸,就急切地走向环江边。夏日的环江,辞去一个冬春的蛰伏,像个刚睡醒的孩子,欢笑着、跳跃着奔向远方。河水在朝阳的照射下,披着一身鳞光,早炼的人们也是一脸阳光。走在江边上,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而高远,晨风是那样的轻柔而多情。在多雨的南方,早晨总是云遮雾障,你很少能见到这么清爽而辽远的蓝天。能看出,晨炼的人们正感受着一种清新、活泼和奋发的气息。这气息透过大家
期刊
庚子岁首,一种名曰新冠病毒悄然袭击武汉,转眼,疫情向全国蔓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迅速打响。车辆停运,商铺停业,学校停课;封路,封城,封门;村自为战,庄自为战,人自为战,结成了人类抗“疫”史上最强大的阵线。  疫情就是命令。大年初二,三弟一家从省城来老家给母亲拜年,吃完午饭即返回单位投入战斗。他们夫妇都是从医30多年的老同志,深知情况紧急,救死扶伤,大任在肩。尤其是三弟,去
期刊
秋始白露。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  这个时节,有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味道,总会不时地侵扰着我的嗅觉神经,以致念念不忘,刻骨铭心,那便是三婆酿的白露米酒。  三婆是三爷在江苏做生意时带回来的女人。三婆来的那天,村子里围了好多人。她看起来约莫三十来岁,大眼睛,皮肤白润,穿着淡雅但却灵气盈盈。可是,村民们对三婆的江南气息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的眼睛却是死死地盯着三婆跟前的那几个大袋子。有一个村民实在忍
期刊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我,我生在黄河畔长在黄河畔,将来也会像我的父老乡亲们一样埋在黄河畔上。  我爱吃枣,爱吃黄河畔子上种的滩枣,我经常不吃饭光吃枣,我们这里有一句俚语叫:枣树底下埋死人。但是我不以为意,死命地吃枣。我是陕西人,因为爱吃枣,我找了黄河对岸的一个山西姑娘做女朋友,她不仅爱吃黄河滩枣,她爸爸还販枣,真是冥冥之中自是天注定,缘分就是这么神奇。我常和她打趣道爱吃枣的找了个販枣的,她也是
期刊
往年的乡下,干农活除耕田用牛外,其余全是人工,那是“人定胜天”的火红年代,有句典话“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咱农民虽然没有这般本事,不过也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那时候的农具大多是农民自制,观其简单却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那些陪伴农民的农具早已完成使命,几乎彻底消声灭迹终成记忆。像打稻机、掼斗、风箱、犁、耙、还有水车等等,这些简单却十分实用的农具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