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钻孔组与微创组,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36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再次复发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再次复发率均要比钻孔组少,并且微创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钻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钻孔引流术;微创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1]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集中在老年与小儿中病发,其中又以老年男性患者为最,经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近些年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对硬膜下血肿治疗有着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钻孔组与微创组,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36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患者46例。在钻孔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9-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血肿量在50-140mL之间,平均血肿量为75.6mL;在微创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42-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岁,血肿量在50-150mL之间,平均血肿量为78.6mL。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36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使用2cm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患者46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再次复发率。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指的就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基本消失,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清除干净,没有残留;有效指的就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残留量较少;无效指的就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残留量较多,或需要采用其它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
1.5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按术后次日复查CT计算)
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9.5min、20.7min,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22.45±2.32d、21.26±3.37d,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差异较小,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残液量分别为27.24mL、23.20mL,两组术后残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对比
组别 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 术后残液量/mL
钻孔组 39.5 22.45±2.32 27.24
微创组 20.7 21.26±3.37 23.20
T 26.315 1.807 0.876
P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再次复发率
钻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5例,有效20例,无效0例,复发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微创组治疗效果为:基本治愈17例,有效27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情再次复发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再次复发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基本治愈/n 有效 无效/n 再次复发/n 有效率/% 复发率/%
钻孔组 36 15 20 0 1 97.2* 2.8#
微创组 46 17 27 1 1 95.7 2.2
注:* =1.812 P>0.05;# =0。027 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有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术等。在以往临床治疗中,钻孔引流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此手术方式具有以下缺点[3]:需要在血肿中心钻单孔,因为血肿形成时间比较长,存在着脑组织受压的情况,术后脑组织复位速度比较慢,会在颅内积累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就会在血肿腔上部予以聚集,在血肿腔上部安置引流管,可以促进气体的排出,但是阻碍了残留液的排出。当气体进入颅内之后,其温度明显升高,并且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颅内压显著提升。在钻孔之后,切开硬模进行处理的时候,血性液体会快速流出,导致颅内压骤降,进而产生继发性出血或者血肿复发的症状。除此之外,空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导致出现颅内感染的情况。而微创穿刺术具有以下优势[4]:在手术中操作简便,可以在局麻状态下执行;手术创伤较小,患者容易接受,对患者配合程度要求较低;穿刺针为一次性使用,操作时间比较短,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小;手术风险比较低,花费也比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新.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评价[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01):55-56.
[2]袁丁,王亮,陈治强等.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7):1157-1158.
[3]江晖,沈国平,占喜泉等.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30):110-110.
[4]江辉,赵京涛.微创穿刺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06):331-332.
关键词:钻孔引流术;微创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1]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集中在老年与小儿中病发,其中又以老年男性患者为最,经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近些年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对硬膜下血肿治疗有着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至今收治的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钻孔组与微创组,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36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患者46例。在钻孔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9-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血肿量在50-140mL之间,平均血肿量为75.6mL;在微创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42-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岁,血肿量在50-150mL之间,平均血肿量为78.6mL。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36例;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使用2cm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患者46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再次复发率。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指的就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基本消失,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清除干净,没有残留;有效指的就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残留量较少;无效指的就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后有关检查结果表明血肿残留量较多,或需要采用其它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
1.5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按术后次日复查CT计算)
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9.5min、20.7min,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22.45±2.32d、21.26±3.37d,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差异较小,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残液量分别为27.24mL、23.20mL,两组术后残液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残液量对比
组别 平均手术时间/min 术后恢复时间/d 术后残液量/mL
钻孔组 39.5 22.45±2.32 27.24
微创组 20.7 21.26±3.37 23.20
T 26.315 1.807 0.876
P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再次复发率
钻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5例,有效20例,无效0例,复发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微创组治疗效果为:基本治愈17例,有效27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情再次复发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再次复发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基本治愈/n 有效 无效/n 再次复发/n 有效率/% 复发率/%
钻孔组 36 15 20 0 1 97.2* 2.8#
微创组 46 17 27 1 1 95.7 2.2
注:* =1.812 P>0.05;# =0。027 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有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术等。在以往临床治疗中,钻孔引流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此手术方式具有以下缺点[3]:需要在血肿中心钻单孔,因为血肿形成时间比较长,存在着脑组织受压的情况,术后脑组织复位速度比较慢,会在颅内积累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就会在血肿腔上部予以聚集,在血肿腔上部安置引流管,可以促进气体的排出,但是阻碍了残留液的排出。当气体进入颅内之后,其温度明显升高,并且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颅内压显著提升。在钻孔之后,切开硬模进行处理的时候,血性液体会快速流出,导致颅内压骤降,进而产生继发性出血或者血肿复发的症状。除此之外,空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导致出现颅内感染的情况。而微创穿刺术具有以下优势[4]:在手术中操作简便,可以在局麻状态下执行;手术创伤较小,患者容易接受,对患者配合程度要求较低;穿刺针为一次性使用,操作时间比较短,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小;手术风险比较低,花费也比较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新.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评价[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01):55-56.
[2]袁丁,王亮,陈治强等.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07):1157-1158.
[3]江晖,沈国平,占喜泉等.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30):110-110.
[4]江辉,赵京涛.微创穿刺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对比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06):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