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颂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anch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好友手臂上停着一只大蚊子。动手迟了,蚊子就跑了,情急之下,我一巴掌就拍了过去。好友惊愕地看着我,正想生气,我笑嘻嘻地把手掌心递给她看。她一看就明白了,顿时态度180度大转变,嘻嘻哈哈地说:“刚刚被你吓到了呢!”
  有些时候,因时空限制,当事人无法了解真相,就会产生误会,生些气出来;等事态明了了,才发现自己犯了个“当局者迷”的错误。
  回想当年第一次当班主任,开学第二天学校安排大扫除,我们班负责一楼到四楼的楼梯和楼下一个花坛,还包括教室。那时我对学生还不了解,连名字也还叫不出,于是我按照位置安排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教室卫生,另一个负责室外场地,男生去楼下花坛清扫,女生负责楼梯。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离开了我的视线,提水的提水,拿工具的拿工具,各自忙乎起来。
  我心里有点担心,怕哪个孩子偷懒,就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监督。我用目光搜寻,发现教室里热火朝天的,花坛里也有人在捡拾垃圾,唯独楼梯上空无一人。我没有细想,就开始臆测:这俩孩子肯定是偷懒去了。才开学就敢不听老师的话,以后可怎么管教啊。心里又急又气,琢磨着等我抓到这俩孩子,怎么对她们进行劳动教育。
  我走到楼梯口,看见这两姐妹正在很仔细地一级一级往下扫楼梯台阶。我问:“刚才去哪里了,我怎么没有看到你们?”她们说:“老师,我们从4楼开始扫的呀。”原来都是自己太心急,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一时糊涂,想错了。幸好刚才想的那些批评的话没有劈头盖脸砸过去,否则冤枉了两个好学生。
  还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发现一男生趴在桌子上睡觉,岂有此理。我火冒三丈,真想冲过去对他吼:“你还不起来给我认真听课?”我压抑着内心的冲动,走到这个孩子旁边,压低声音问:“你怎么啦?”他抬起头来,我发现他额头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嘴唇发白。我真为自己的错误推断感到羞耻,急忙亡羊补牢地说:“你不舒服,怎么不早说呢?”他很懂事地说:“我以为忍一忍能熬过去呢。”多好的孩子啊,我还那样误会他。从那以后,我看到学生趴着上课,或精神萎靡,都会先去了解情况。
  有些坏话,过一会儿再说,也许你就会发现没有必要说了。
  有些恶气,过一会儿再生,也许你就会发现没有必要生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若是等一等,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瓯海任岩松中学)
其他文献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们班级的“溢香园”就是我夸孩子的青青“芳草地”。  具体做法是:在黑板的一角开辟一个一尺见方的园地,取名“溢香园”,及时“报道”学生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为了使大多数同学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我鼓励孩子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同学,多发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写下来,交给报道组的同学,我称他们为“小编辑”。小编辑整理稿件,送我审批后,抄写于“溢香园”中,并随时更换内容
期刊
成为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7年以来,我接到了多起想退学的学生案例(以高中居多),随着自己不断学习提升和积累经验,我总结出三个步骤来应对这类问题。这里以一个高二学生的案例试作探讨。  案例背景  陈果(化名)是一名省级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由于他成绩进步幅度大,从普通班被调入了竞赛实验班。不料他一直不适应,感觉压力很大,“很无趣”“同学们都只知道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退学念头。  第一招:利弊分析—
期刊
“因材施教”,不是孔子说的,而是程颐说的(一说为朱熹):“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以“材”为前提和依据,“材”是人的材性,所以,因材就是知人。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知(智)”,孔子说:“知人。”  在孔子看来,一个智慧的人,一定是知人的人。那么,一个智慧的老师,一定是知人的老师。  孔子是如何知人的呢?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论语·为政》)  意思是
期刊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投入了很多精力思考如何将大自然作为课堂。他为把大自然搬进课堂做了很多工作。在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时节,他都要求老师们融入自然,教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尤其是教育他们热爱家乡。  他写了《大自然课堂——学生独立阅读之思想源泉之旅》,《最精美的书扉——大自然的书》。  我记得小学老师K·扎伦科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开发了一系列大自然题材连贯主题的语言和思想,他建议我向我一年级的学生传授。
期刊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曾经是班级的一位特殊人物,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拥有一大“特权”,就是拥有随时去厕所的权利——注意:这里的“随时”是包含了上课、下课、活动、测试等等一切在校时间。  刚开始时,我都傻眼了,实在是想不明白班里怎么会出现如此状况的孩子,他的“特权”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也让他自己陷入一个与集体无关的班级局外人的尴尬境地。  看着他上课时自由自在地出入教室的身影,听着
期刊
升入高三,经历第一轮复习后,学生们普遍感觉压力重重,故开展班团队活动课,以通过有趣的活动体验,指导学生们进行压力管理。以下是活动展示:  一、引入  暖场活动:将班内学生分为两大阵营,各挑选两人,分别用一只手掌,共同夹起一卷筒状卫生纸,传递给下一组,新一组累加一卷卫生纸后,用同样方法传递给下一组,以此类推,比赛哪一阵营最终传递的卫生纸又多又快。  教师引导:纸在同学们施加的压力下,终于克服重力,顺
期刊
本期看点:  用情有道  好的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只有动之以情,才能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如何营建一个和谐温暖的有情的班级环境,如何未成曲调先有情,枝枝叶叶总关情,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个月,我们将从“开学第一课”开始梳理,从不言不语到特殊的礼物,紧张的氛围不乏情感的传递,到因人、因时、因地巧用学生、老师甚至班级“名字”,皆可增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期刊
周末,读一年级的女儿因为表现良好收到了班主任老师DIY的可爱礼物,兴奋了一整晚,那欢欣得瑟的表情竟然感染了我。一时兴起,我也想起了我曾送给学生的那些小小礼物。  2013年的元旦,我所带的高2010级13班正在积极备战一诊,面对即将迎来的三天大假,如何做好复习动员工作呢?看到女儿吃的棒棒糖,我灵机一动,也准备了棒棒糖给班里的大孩子,并绞尽脑汁挖掘了好几层意义:其一,元旦,如果“玩”就只能“完蛋”;
期刊
在Sally家偶然看到一本有关教育的小册子,讲的是如何指导青少年,于是借来看。书出版的年代有点早,1959年,不过书中讲的一些原则在我看来今天依然适用。我在读的过程中颇有一些感慨,即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的工作对象——青少年的认识,不客气地说,落后美国人五十年都不止。  ……  书中列举美国青少年的一些特征如下:  刚才还喜笑颜开,眼睛一眨就愁眉不展。  一方面对成人世界的严苛标准感觉十分敏锐
期刊
上课时,如果发现有学生偷偷在书桌下面读小说,你会怎样处理?如果在处理过程中,遭遇学生的抵触,接下来又怎么办?你是会急于矫正学生的行为,还是会先关照对方的情绪,抑或借着“教育”的名义优先释放个人的情绪?  几年前,南方某城市发生了一起初二女生的跳楼自杀事件,导火索就是该生课上偷偷读小说。真实情境已经无可还原,但根据校方向媒体提供的一份书面说明材料,还是可以略窥一斑:  当天上午语文课时,小欣看小说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