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欧洲艺术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尤其是现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倍道兼行,运行在其艺术大环境中的欧洲艺术教育体系已经完善且趋于发达,对于相对艺术教育起步较晚的我们,无论处在历史的角度,还是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欧洲的艺术教育形式对于我国的艺术学院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欧洲;借鉴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的艺术教育者开始站在具有更加广阔视野的平台上对的中国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审视、评估,研究和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经验,积极探索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艺术教育的模式。诚然,东西方艺术教育体系中都各有利弊,我们必须把握艺术的规则,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客观的认识、分析、研究,才可以进行深度的观察和解读。
欧洲艺术走在世界最前沿,艺术形式的不断更新迭代,艺术家对作品频繁进行多元化的表达与展示吸引到大量的快速的关注与聚焦。欧洲美术史的思想认同与纪录,美术馆,博物馆汇集文化和灵感的结晶,生活中饱满的艺术氛围,不断输入的新鲜事物,对于西方的学生来说,受到艺术的熏陶以及艺术观念的建立,相对较为容易获取。欧洲艺术与文化发展到现在,教育体系的完备使得学院教育可以提供一个广泛完整的学习过程。
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是一种磨练,在经历学院教育的阶段,作为学生,启发他们未来创作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及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怎样,在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之后,怎样进入社会,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这一点很重要,艺术家最终是要作为完整的社会人存在的,必须达到一些要求与标准。当下的情况是欧洲的教育体系与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是相对合适和顺利的,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活跃度和一定范围内的成功证明了这样的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在当今的欧洲艺术教育范围内,法国和德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法国巴黎美院为例,其教学结构有着明显的前瞻性。巴黎美院提供五个年级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方向: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基本技巧。学校不设系部,工作室以艺术家命名。学生进校时需要选主工作室,另外还要根据需要和喜好选择两个技术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一直跟着一个老师,也可以每年换导师,甚至同时跟几个导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工作室以及导师的专业辅导之外,学校定期安排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交流和旅行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不同的国家采风学习。四年级时学生可以选择去合作的国家交换学习或者找一个艺术相关的行业,比如画廊,进行社会实践。在五个学年中有两次个展,一次是三年级的时候,要通过展览才能升到四年级,还有一次就是毕业展,这和国内的美院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巴黎美院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更加自由,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他们也会安排最基本的技巧教育课程,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更传统方式的绘画,学校会提供这样的环境,让那些想了解想加强基本技巧的学生通过选修来完成。他们既重视观念也重视技术,要求学生要像艺术家思考,具备观念艺术表达的能力;同时在明确创作方向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决定或者老师给出建议学习相应的技术,这是巴黎美院在当今时代发展下的优秀呈现。
再参考德国的艺术学院学院教育,德国从过去较为传统的绘画,在遇到历史文化变革的时候如何坚持,如何过度,以及如何在轉型期的时候怎么教学是德国的教育者们所关注的。我们能够看到现在德国学院教育更强调自我和艺术家个人对世界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是很难妥善安排传授的,思维方式同样不能被套进某一种形式培养。但学院教育的具体量化模式又是无法避免的,对创造性思想的处理难免走入传统的获取渠道。艺术的创造是独特的,规律可以被寻找但难以把握。怎样从根本,源头上对艺术创造力的产生进行探索,保持与延续使他们教学的核心。德国艺术家关心当代社会能够为艺术提供什么,艺术家又能为社会,文化带来什么,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度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是怎样的关系,艺术家在当下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怎样得来。
德国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比较长的积累过程之上的,他们通过对学生长期的观察来判断其日后更加合适的艺术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他们将艺术院校严格的区分为培养艺术工作者与培养艺术家两种。大多数院校是作为培养艺术工作者,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从事艺术相关行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基础知识,传统技术,实验艺术,而教学的过程则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在德国杜赛尔多夫美术学院的基础部,他们会根据学生的一些类别,包括学生的想法或个性以及绘画方式的不同来做大概的区分。基础部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讲师或教授交流心得体会,这种交流不限定于绘画本身,可以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音乐会,歌剧等等都可以聊,他们意图尝试从人性的方面更多发现精神层面特点。学生在准备报考的时候拿自己的作品与导师接触,有可能成为客座学生。德国在这一点上很开放,只要你有确定,清晰的想法,你可以去和任何教师交谈。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构架一个很完整的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在关键的点上起到作用。学生经过基础部的学习和探索,已经清楚属于自己的特质,只是还不成熟,需要有经验的艺术家做针对性的,准确的指导,所以在选择导师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时候就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教授所提供的交流也不止在画面上和专业知识上,教授会为学生带来艺术和市场的信息。他们不止进行艺术的教育,更希望学生明白,作为一名艺术家该如何生存,希望帮助学生更快取得市场的认可,教师和学生讨论市场的问题,怎么做艺术,怎么面对人生。他们会建议学生去了解一些感兴趣的艺术家,了解他们怎样度过从事艺术的这一生,怎样成长,怎样发展起来,什么历程中遇到什么样的人。艺术家的成功与推动人有非常大的关系,包括在艺术道路上给予支持或是受到了怎样的启示。教授把他的学生当作真正的艺术家在对待,作为艺术家全面进入社会,包括艺术家的生活,而不是当作模具修正。反而是技法方面的事情几乎不做什么课程。学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室,根据学生的需要自发性的去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把技术放在辅助的位置上,先启发想法,再去选择技巧。
中国的艺术教育本身是具有使命感的。目前学院的美术教育,艺术史理论部分与基础技巧部分已经成熟,但现有的体系还不能给予学生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从法国和德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中可以强烈感受到他们在学习上得到的启发性,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呈现在他们画面的气息上,什么是构成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有关技术的训练,而是属于艺术家独特的思考。艺术最好的状态是每一个作品都不是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而是全新的。保持艺术的鲜活,每一张画不是原来基础上的继续熟练,而是全新的探索。
怎样去判断教学过程确实已经诱发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我们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教“,不是我说你做,而是去观察,把学生作为个体的艺术家来尊重。该怎样将技巧与创造力联系,怎样因材施教到学生身上,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填补中间环节。那么不论中西方,现当代艺术家都不止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也必须同时具备将思想转化通过艺术进行表达的技能,学院将要进行培养的重点要逐渐转型到挖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认知及实现能力。艺术家要求对当下社会环境极其敏感并具有对社会文化的高度认识,广泛的知识储备,开阔的眼界,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将艺术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艺术发挥其最初产生时的职能,即为生活做出创造性的提示与带动文化精神的流通。在这里我们很难对艺术教育给出一个唯一的方式,最重要的核心应该是开放多元的教育态度。
关键词:艺术;欧洲;借鉴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的艺术教育者开始站在具有更加广阔视野的平台上对的中国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审视、评估,研究和借鉴西方艺术教育经验,积极探索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艺术教育的模式。诚然,东西方艺术教育体系中都各有利弊,我们必须把握艺术的规则,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客观的认识、分析、研究,才可以进行深度的观察和解读。
欧洲艺术走在世界最前沿,艺术形式的不断更新迭代,艺术家对作品频繁进行多元化的表达与展示吸引到大量的快速的关注与聚焦。欧洲美术史的思想认同与纪录,美术馆,博物馆汇集文化和灵感的结晶,生活中饱满的艺术氛围,不断输入的新鲜事物,对于西方的学生来说,受到艺术的熏陶以及艺术观念的建立,相对较为容易获取。欧洲艺术与文化发展到现在,教育体系的完备使得学院教育可以提供一个广泛完整的学习过程。
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是一种磨练,在经历学院教育的阶段,作为学生,启发他们未来创作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及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怎样,在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之后,怎样进入社会,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这一点很重要,艺术家最终是要作为完整的社会人存在的,必须达到一些要求与标准。当下的情况是欧洲的教育体系与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是相对合适和顺利的,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活跃度和一定范围内的成功证明了这样的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在当今的欧洲艺术教育范围内,法国和德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法国巴黎美院为例,其教学结构有着明显的前瞻性。巴黎美院提供五个年级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方向: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基本技巧。学校不设系部,工作室以艺术家命名。学生进校时需要选主工作室,另外还要根据需要和喜好选择两个技术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一直跟着一个老师,也可以每年换导师,甚至同时跟几个导师。除了为学生提供工作室以及导师的专业辅导之外,学校定期安排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交流和旅行创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选择不同的国家采风学习。四年级时学生可以选择去合作的国家交换学习或者找一个艺术相关的行业,比如画廊,进行社会实践。在五个学年中有两次个展,一次是三年级的时候,要通过展览才能升到四年级,还有一次就是毕业展,这和国内的美院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巴黎美院的教学方式和环境更加自由,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他们也会安排最基本的技巧教育课程,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更传统方式的绘画,学校会提供这样的环境,让那些想了解想加强基本技巧的学生通过选修来完成。他们既重视观念也重视技术,要求学生要像艺术家思考,具备观念艺术表达的能力;同时在明确创作方向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决定或者老师给出建议学习相应的技术,这是巴黎美院在当今时代发展下的优秀呈现。
再参考德国的艺术学院学院教育,德国从过去较为传统的绘画,在遇到历史文化变革的时候如何坚持,如何过度,以及如何在轉型期的时候怎么教学是德国的教育者们所关注的。我们能够看到现在德国学院教育更强调自我和艺术家个人对世界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是很难妥善安排传授的,思维方式同样不能被套进某一种形式培养。但学院教育的具体量化模式又是无法避免的,对创造性思想的处理难免走入传统的获取渠道。艺术的创造是独特的,规律可以被寻找但难以把握。怎样从根本,源头上对艺术创造力的产生进行探索,保持与延续使他们教学的核心。德国艺术家关心当代社会能够为艺术提供什么,艺术家又能为社会,文化带来什么,我们对传统的继承度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是怎样的关系,艺术家在当下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怎样得来。
德国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比较长的积累过程之上的,他们通过对学生长期的观察来判断其日后更加合适的艺术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他们将艺术院校严格的区分为培养艺术工作者与培养艺术家两种。大多数院校是作为培养艺术工作者,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从事艺术相关行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基础知识,传统技术,实验艺术,而教学的过程则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在德国杜赛尔多夫美术学院的基础部,他们会根据学生的一些类别,包括学生的想法或个性以及绘画方式的不同来做大概的区分。基础部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讲师或教授交流心得体会,这种交流不限定于绘画本身,可以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音乐会,歌剧等等都可以聊,他们意图尝试从人性的方面更多发现精神层面特点。学生在准备报考的时候拿自己的作品与导师接触,有可能成为客座学生。德国在这一点上很开放,只要你有确定,清晰的想法,你可以去和任何教师交谈。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构架一个很完整的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在关键的点上起到作用。学生经过基础部的学习和探索,已经清楚属于自己的特质,只是还不成熟,需要有经验的艺术家做针对性的,准确的指导,所以在选择导师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时候就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教授所提供的交流也不止在画面上和专业知识上,教授会为学生带来艺术和市场的信息。他们不止进行艺术的教育,更希望学生明白,作为一名艺术家该如何生存,希望帮助学生更快取得市场的认可,教师和学生讨论市场的问题,怎么做艺术,怎么面对人生。他们会建议学生去了解一些感兴趣的艺术家,了解他们怎样度过从事艺术的这一生,怎样成长,怎样发展起来,什么历程中遇到什么样的人。艺术家的成功与推动人有非常大的关系,包括在艺术道路上给予支持或是受到了怎样的启示。教授把他的学生当作真正的艺术家在对待,作为艺术家全面进入社会,包括艺术家的生活,而不是当作模具修正。反而是技法方面的事情几乎不做什么课程。学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室,根据学生的需要自发性的去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把技术放在辅助的位置上,先启发想法,再去选择技巧。
中国的艺术教育本身是具有使命感的。目前学院的美术教育,艺术史理论部分与基础技巧部分已经成熟,但现有的体系还不能给予学生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从法国和德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中可以强烈感受到他们在学习上得到的启发性,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呈现在他们画面的气息上,什么是构成艺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有关技术的训练,而是属于艺术家独特的思考。艺术最好的状态是每一个作品都不是系列作品的其中之一,而是全新的。保持艺术的鲜活,每一张画不是原来基础上的继续熟练,而是全新的探索。
怎样去判断教学过程确实已经诱发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目前我们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教“,不是我说你做,而是去观察,把学生作为个体的艺术家来尊重。该怎样将技巧与创造力联系,怎样因材施教到学生身上,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填补中间环节。那么不论中西方,现当代艺术家都不止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也必须同时具备将思想转化通过艺术进行表达的技能,学院将要进行培养的重点要逐渐转型到挖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认知及实现能力。艺术家要求对当下社会环境极其敏感并具有对社会文化的高度认识,广泛的知识储备,开阔的眼界,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将艺术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艺术发挥其最初产生时的职能,即为生活做出创造性的提示与带动文化精神的流通。在这里我们很难对艺术教育给出一个唯一的方式,最重要的核心应该是开放多元的教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