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作家,他通过复杂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使哥特式文学日趋完善。小说中的哥特式美学元素将艺术鉴赏融入文学赏析中,使作品保持着独特和永久的艺术魅力。通过环境描述、人物刻画和对话分析三个方面赏析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哥特式美学元素,旨在进一步解析小说的艺术文化内涵和文学意义。
关键字:哥特文学;美学;埃德加·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一.哥特式美学与环境描写
“小说永恒持久的魅力在于作品中令人难以猜透的神秘感,而非详实直白的描述” [1]
爱伦.坡的小说在哥特式美学的影响下,借助黑暗元素烘托出一种极致的神秘感和恐怖感。
哥特式小说在背景和环境设计上具有显著特征:故事大多发生在历史悠久的古堡、废弃的钟楼或坍塌的废墟,且具备一条人迹罕至的暗道、一个被废弃已久的阁楼或一个无人知晓的密室,试图营造诡异的、超自然的、未知的恐惧感和压迫感。
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发生在主人公蒙特利瑟家的墓窖里,符合哥特式情景设置特点。“我们走过尸骨和大小酒桶堆成的一长条夹弄,进了墓窖的最深处”。墓窖的环境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硝和苔藓,走道上零星堆放着白骨,点燃的火把在缺氧的墓窖中时明时暗,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和渲染出一种令人绝望的、不寒而栗的恐怖。
阴暗的墓窖埋葬着蒙特利瑟家族的先人,是逝者最终的归处,亦暗示着弗图纳多最终的结局——长眠于此。墙壁上的硝加重了弗图纳多的咳嗽,越往进走,硝越多,弗图纳多咳嗽的上气不接下气,预示着他的性命危在旦夕。墓窖尽头的白骨,象征死亡和终结,是弗图纳多命运的写照。火把原本代表光明和希望,而弗图纳多手中微弱的火把则象征他被骗至此处,毫无生还的可能。
二.哥特式美学与人物刻画
爱伦.坡笔下的主人公多是精神失常的贵族、自我折磨的谋杀者或心理变态的复仇者。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两个主人公蒙特利瑟和弗图纳多在性格上都有缺陷,但只有蒙特利瑟的性格缺陷是被隐藏的,而弗图纳多的性格缺陷是公之于众的,利用一明一暗的对比描写,旨在加强故事结尾的恐怖感,衬托小说高潮部分的出人意外和惊悚效果。[2]
对主人公蒙特利瑟的心理描写可谓妙哉,他利用欲擒故纵的手段将弗图纳多一步一步引入圈套,使读者毛骨悚然。故事开头,“弗图纳多对我百般迫害,我都尽量忍在心头,可是一旦他胆敢侮辱我,我就发誓要报仇了”,直接点明蒙特利瑟的复仇目标,但模糊了复仇原因,更加深了蒙特利瑟这个任务的阴暗扭曲和心狠手辣。[3]当弗图纳多询问蒙特利瑟的家训时,后者答道“凡伤我者,必遭惩罚。”这句话恰好与开头的复仇计划前后呼应,突出蒙特利瑟对这次复仇计划的精心计划和弗图纳多的毫不知情,这种对比使小说更具有可读性。
蒙特利瑟一次一次以退为进引诱弗图纳多:“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烦你。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烦你。”“咱们回去吧,你的身体要紧。” 到最后,他恶狠狠地抛出一句:“让我再一次求求你回去吧。不回去?那我得离开你啦。可我还先得尽份心,照顾你一下。”他口中的“照顾”,便是把弗图纳多活生生地封在墓窖的尽头。心思缜密,步步为营,让读者至始至终感受到一种绝望和恐怖。
三.哥特式美学与对话分析
哥特式小说的创作多利用对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对场景的描述来烘托恐怖气氛,人物的对话内容则简洁、模糊和隐晦。[4]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对话部分多采用简单句和短语,既表现出蒙特利瑟的阴险狡诈,又表现出弗图纳多的毫不知情。对话中不断提到“阿芒提拉多”,即复仇计划的关键词,而这桶阿芒提拉多酒最终也没有出现,它像一个鬼魂一样在墓窖里飘荡着,看不到踪影。
小說的对话内容围绕“阿芒提拉多”层层递进,像一个个连环圈套一样,引君入瓮。[5]这种对话特点表现出蒙特利瑟的阴险狡诈和弗图纳多的狂妄自大,读者眼睁睁看着后者落入前者精心策划的骗局,这种强烈的无助感提高了小说的恐怖程度,凸显出蒙特利瑟的心理扭曲。[6]直至最后,弗图纳多仍然在找寻那桶阿芒提拉多,就像找寻一个看不见的鬼魅,注定是徒劳而危险的。
哥特式小说的另一个视听特点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往往充满着神秘、恐惧和暴力,这些元素通常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使读者紧张的心理在一系列的感官刺激下达到最高点。[7]《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亦是这样。当蒙特利瑟用事先藏在白骨中的砖块一层又一层地砌起一堵墙,将弗图纳多封在墓窖尽头时,里面时不时传来弗图纳多的哀嚎、咆哮和呼喊,每砌一层砖,弗图纳多的生命之火就随之减弱,将小说推向恐怖的高潮。
结语: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典型的哥特式短篇小说,从故事背景、人物刻画和对白设计体现黑暗恐怖的哥特式美学,是艺术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从感官、想象和心理等多维度呈现一种紧张的窒息感。通过对文本进行赏析,更加全面地凸显小说中哥特式美学元素的应用,为读者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Cecil D. 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M]. London: Constable& Co. Ltd., 1962.
[2] Tao Jie.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Edit.2)[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
[3] 贾琳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评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J].温州大学学报,2004, 第(1)期:63-66
[4] 蒋曙.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理论及其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2(4):43-45
[5] 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李华田,丽姬娅 [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7]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J], 外国文学评论, 2001(3):59-64
[8] 左金梅,美国文学[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孙晔,(1988-),女,山东平度人,太原工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文学批评
关键字:哥特文学;美学;埃德加·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一.哥特式美学与环境描写
“小说永恒持久的魅力在于作品中令人难以猜透的神秘感,而非详实直白的描述” [1]
爱伦.坡的小说在哥特式美学的影响下,借助黑暗元素烘托出一种极致的神秘感和恐怖感。
哥特式小说在背景和环境设计上具有显著特征:故事大多发生在历史悠久的古堡、废弃的钟楼或坍塌的废墟,且具备一条人迹罕至的暗道、一个被废弃已久的阁楼或一个无人知晓的密室,试图营造诡异的、超自然的、未知的恐惧感和压迫感。
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发生在主人公蒙特利瑟家的墓窖里,符合哥特式情景设置特点。“我们走过尸骨和大小酒桶堆成的一长条夹弄,进了墓窖的最深处”。墓窖的环境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硝和苔藓,走道上零星堆放着白骨,点燃的火把在缺氧的墓窖中时明时暗,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和渲染出一种令人绝望的、不寒而栗的恐怖。
阴暗的墓窖埋葬着蒙特利瑟家族的先人,是逝者最终的归处,亦暗示着弗图纳多最终的结局——长眠于此。墙壁上的硝加重了弗图纳多的咳嗽,越往进走,硝越多,弗图纳多咳嗽的上气不接下气,预示着他的性命危在旦夕。墓窖尽头的白骨,象征死亡和终结,是弗图纳多命运的写照。火把原本代表光明和希望,而弗图纳多手中微弱的火把则象征他被骗至此处,毫无生还的可能。
二.哥特式美学与人物刻画
爱伦.坡笔下的主人公多是精神失常的贵族、自我折磨的谋杀者或心理变态的复仇者。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两个主人公蒙特利瑟和弗图纳多在性格上都有缺陷,但只有蒙特利瑟的性格缺陷是被隐藏的,而弗图纳多的性格缺陷是公之于众的,利用一明一暗的对比描写,旨在加强故事结尾的恐怖感,衬托小说高潮部分的出人意外和惊悚效果。[2]
对主人公蒙特利瑟的心理描写可谓妙哉,他利用欲擒故纵的手段将弗图纳多一步一步引入圈套,使读者毛骨悚然。故事开头,“弗图纳多对我百般迫害,我都尽量忍在心头,可是一旦他胆敢侮辱我,我就发誓要报仇了”,直接点明蒙特利瑟的复仇目标,但模糊了复仇原因,更加深了蒙特利瑟这个任务的阴暗扭曲和心狠手辣。[3]当弗图纳多询问蒙特利瑟的家训时,后者答道“凡伤我者,必遭惩罚。”这句话恰好与开头的复仇计划前后呼应,突出蒙特利瑟对这次复仇计划的精心计划和弗图纳多的毫不知情,这种对比使小说更具有可读性。
蒙特利瑟一次一次以退为进引诱弗图纳多:“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烦你。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烦你。”“咱们回去吧,你的身体要紧。” 到最后,他恶狠狠地抛出一句:“让我再一次求求你回去吧。不回去?那我得离开你啦。可我还先得尽份心,照顾你一下。”他口中的“照顾”,便是把弗图纳多活生生地封在墓窖的尽头。心思缜密,步步为营,让读者至始至终感受到一种绝望和恐怖。
三.哥特式美学与对话分析
哥特式小说的创作多利用对人物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对场景的描述来烘托恐怖气氛,人物的对话内容则简洁、模糊和隐晦。[4]小说《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对话部分多采用简单句和短语,既表现出蒙特利瑟的阴险狡诈,又表现出弗图纳多的毫不知情。对话中不断提到“阿芒提拉多”,即复仇计划的关键词,而这桶阿芒提拉多酒最终也没有出现,它像一个鬼魂一样在墓窖里飘荡着,看不到踪影。
小說的对话内容围绕“阿芒提拉多”层层递进,像一个个连环圈套一样,引君入瓮。[5]这种对话特点表现出蒙特利瑟的阴险狡诈和弗图纳多的狂妄自大,读者眼睁睁看着后者落入前者精心策划的骗局,这种强烈的无助感提高了小说的恐怖程度,凸显出蒙特利瑟的心理扭曲。[6]直至最后,弗图纳多仍然在找寻那桶阿芒提拉多,就像找寻一个看不见的鬼魅,注定是徒劳而危险的。
哥特式小说的另一个视听特点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往往充满着神秘、恐惧和暴力,这些元素通常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使读者紧张的心理在一系列的感官刺激下达到最高点。[7]《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亦是这样。当蒙特利瑟用事先藏在白骨中的砖块一层又一层地砌起一堵墙,将弗图纳多封在墓窖尽头时,里面时不时传来弗图纳多的哀嚎、咆哮和呼喊,每砌一层砖,弗图纳多的生命之火就随之减弱,将小说推向恐怖的高潮。
结语: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爱伦.坡典型的哥特式短篇小说,从故事背景、人物刻画和对白设计体现黑暗恐怖的哥特式美学,是艺术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从感官、想象和心理等多维度呈现一种紧张的窒息感。通过对文本进行赏析,更加全面地凸显小说中哥特式美学元素的应用,为读者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Cecil D. 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M]. London: Constable& Co. Ltd., 1962.
[2] Tao Jie. 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Edit.2)[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
[3] 贾琳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评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J].温州大学学报,2004, 第(1)期:63-66
[4] 蒋曙.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理论及其在《那桶阿曼梯莱托葡萄酒》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2(4):43-45
[5] 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李华田,丽姬娅 [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7]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J], 外国文学评论, 2001(3):59-64
[8] 左金梅,美国文学[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孙晔,(1988-),女,山东平度人,太原工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