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教育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成为了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成长。这种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在目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但是赏识教育不能独立使用,而是需要和挫折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完善,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5-01
挫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某项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障碍或是失败,导致目标难以顺利达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问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并且挫折往往具备较强的偶然性特点,很难提前预知。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历程研究,可以发现,其成长往往伴随着困难与挫折。所以正确认识挫折,并战胜挫折,也是一个人发展中最需要掌握的心理素质。为此,本文就将对挫折教育问题展开详细研究。
1.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提升人们的聪明才智,提升人的进取精神。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会比顺境中想的更多。可以说,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督促人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及时摆脱困境,获取成功。虽然挫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人的一种打击和压力,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也能对人类的意志進行磨炼,造就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我国教育背景下,学校往往更注重正面教育,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人格构建,所以知识教育较为规范。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并没有站在反面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温室环境下,即便成为了专业人才,也很容易在社会发展中遇到问题。此外,新时代下的青少年,有着较为富余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关爱也更为集中,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不足,难以在实际发展中适应社会要求,此种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2.开展挫折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手段
(1)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一,理解教育。人在行动过程中往往需要受到思想支配,但是在各项思想教育工作中,对行动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可以对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产生直观影响。在正确的人生理想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奋斗目标构建,这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对人的精神与勇气进行提升,在不断突破和发展过程中,战胜困难,并摆脱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自尊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巴尔扎克提出,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与挫折。困境的出现往往是一时的,不会产生致命影响。如果遇到挫折就被挫折击倒,那么不仅会丧失成功的机会,还将失去一个人的尊严。所以应该牢牢记住哲学家培根的话,也就是:所谓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烦恼,但是一些逆境的出现也不代表毫无希望。一个有自尊的人,可以更为从容的在其客观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能在这个世界中精准掌握自身位置,在战胜挫折和努力过程中才能不断散发精彩与光芒。
第三,反思教育。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每个人都具备竞争的意识和本能,但是往往欠缺防范和应对的技巧。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的出现,都是对我们发展的一种警告,让我们反思自身定位是否准确,只有实事求是的进行决策,才能充分降低目标的盲目性。实际上,并没有一条任何人都能走得通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反思,在自己主观意识上是不是拼尽全力,哪些方面还可以努力,在应对问题的时候存在什么客观干扰因素等。在失败和挫折过程中不断反思,将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变为自身发展的财富,可以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充分积累。
第四,激励教育。如果学生遇到挫折,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安慰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环节,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困境者尽早摆脱困境,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提升信心的同时,实现勇气的提升。榜样力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因为在榜样的身上,学生可以获取更大的力量,打败和战胜挫折,最终在失败中走出来。
(2)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理性引导和教育下,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此外,还可以加强对体力劳动的参与,在相关活动的参与背景下,帮助学生实现意志力的有效磨炼。但是教师不能过分曲解挫折教育的含义,而是要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对挫折教育进行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更要积极转变和调整自身观念,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调整教育理念,站在更为健全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未来的眼光和标准开展教育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多元化的挫折教育。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案的正确性,从而对学生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2]余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及其研究意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3]边和平.《挫折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4]赵军魁.《浅谈青少年的挫折教育》.选自《教育研究》.2006.8.第30页.
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5-01
挫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某项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障碍或是失败,导致目标难以顺利达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问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并且挫折往往具备较强的偶然性特点,很难提前预知。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历程研究,可以发现,其成长往往伴随着困难与挫折。所以正确认识挫折,并战胜挫折,也是一个人发展中最需要掌握的心理素质。为此,本文就将对挫折教育问题展开详细研究。
1.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提升人们的聪明才智,提升人的进取精神。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会比顺境中想的更多。可以说,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督促人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及时摆脱困境,获取成功。虽然挫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人的一种打击和压力,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也能对人类的意志進行磨炼,造就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我国教育背景下,学校往往更注重正面教育,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人格构建,所以知识教育较为规范。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并没有站在反面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温室环境下,即便成为了专业人才,也很容易在社会发展中遇到问题。此外,新时代下的青少年,有着较为富余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关爱也更为集中,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不足,难以在实际发展中适应社会要求,此种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2.开展挫折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手段
(1)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一,理解教育。人在行动过程中往往需要受到思想支配,但是在各项思想教育工作中,对行动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可以对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产生直观影响。在正确的人生理想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奋斗目标构建,这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对人的精神与勇气进行提升,在不断突破和发展过程中,战胜困难,并摆脱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自尊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巴尔扎克提出,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与挫折。困境的出现往往是一时的,不会产生致命影响。如果遇到挫折就被挫折击倒,那么不仅会丧失成功的机会,还将失去一个人的尊严。所以应该牢牢记住哲学家培根的话,也就是:所谓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烦恼,但是一些逆境的出现也不代表毫无希望。一个有自尊的人,可以更为从容的在其客观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能在这个世界中精准掌握自身位置,在战胜挫折和努力过程中才能不断散发精彩与光芒。
第三,反思教育。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每个人都具备竞争的意识和本能,但是往往欠缺防范和应对的技巧。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的出现,都是对我们发展的一种警告,让我们反思自身定位是否准确,只有实事求是的进行决策,才能充分降低目标的盲目性。实际上,并没有一条任何人都能走得通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反思,在自己主观意识上是不是拼尽全力,哪些方面还可以努力,在应对问题的时候存在什么客观干扰因素等。在失败和挫折过程中不断反思,将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变为自身发展的财富,可以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充分积累。
第四,激励教育。如果学生遇到挫折,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安慰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环节,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困境者尽早摆脱困境,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提升信心的同时,实现勇气的提升。榜样力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因为在榜样的身上,学生可以获取更大的力量,打败和战胜挫折,最终在失败中走出来。
(2)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理性引导和教育下,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此外,还可以加强对体力劳动的参与,在相关活动的参与背景下,帮助学生实现意志力的有效磨炼。但是教师不能过分曲解挫折教育的含义,而是要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对挫折教育进行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更要积极转变和调整自身观念,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调整教育理念,站在更为健全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未来的眼光和标准开展教育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多元化的挫折教育。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案的正确性,从而对学生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2]余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及其研究意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3]边和平.《挫折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4]赵军魁.《浅谈青少年的挫折教育》.选自《教育研究》.2006.8.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