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石,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石,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于中职阶段语文课程仍然是一门必修课,因此,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在内涵入手,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利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土壤,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进而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语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言自明,教育强国的方针和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强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培养高素质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母语,语文蕴涵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气节。为此,必须重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育教学,重视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聂圣哲,他本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匠人的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流的木匠,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工匠精神,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观,使学生懂得“不分贵贱,不分尊卑”。就基础课语文而言,中职语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工匠精神”
以学校为主体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限,中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相对而言,中职学生的课业时间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寫作等方式,教师们可以将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举办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征文活动,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教研引领教学
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教师群体希望把工匠精神与语文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常规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在前期教研工作中,教师要以专业知识能力解读教学内容,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美结合,并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美结合。通过这种教研过程,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然得到提升。老师们要注意的是,此时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学习中实现内在转化,可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完成任务,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3、从不同专业出发,针对性教学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把中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满足。各专业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同,尽管语文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虽然相同,但不同专业之间,在语文课程所学的内容上存在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需要教师精益求精,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教师要秉承匠人精神中的科学严谨态度,以身作则,要求教师精益求精,根据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教师要秉承工匠精神中的科学严谨态度。语文教学应服务于专业知识学习,打破“齐步”的教学方式,适应专业差异。
参考文献:
[1]朱若玉,肖菊梅.从民国课本看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问题——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9):46-49+57.
[2]陈霞.人工智能介入语文主观题评卷工作的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09):10-14.
[3]徐湘燕.“简”语·“趣”语·“巧”语——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1(26):51-52.
[4]刘清胜.体验精彩阅读时光 感受群文阅读魅力——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浅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42.
[5]李珊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概括分析——以部编版四年级课文为例[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76.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语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言自明,教育强国的方针和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强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培养高素质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语言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母语,语文蕴涵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气节。为此,必须重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育教学,重视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聂圣哲,他本着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匠人的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流的木匠,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工匠精神,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观,使学生懂得“不分贵贱,不分尊卑”。就基础课语文而言,中职语文教学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工匠精神”
以学校为主体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限,中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相对而言,中职学生的课业时间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寫作等方式,教师们可以将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举办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征文活动,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教研引领教学
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教师群体希望把工匠精神与语文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常规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在前期教研工作中,教师要以专业知识能力解读教学内容,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美结合,并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美结合。通过这种教研过程,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自然得到提升。老师们要注意的是,此时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学习中实现内在转化,可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完成任务,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3、从不同专业出发,针对性教学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把中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满足。各专业对岗位的要求也不同,尽管语文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虽然相同,但不同专业之间,在语文课程所学的内容上存在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需要教师精益求精,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教学,教师要秉承匠人精神中的科学严谨态度,以身作则,要求教师精益求精,根据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教师要秉承工匠精神中的科学严谨态度。语文教学应服务于专业知识学习,打破“齐步”的教学方式,适应专业差异。
参考文献:
[1]朱若玉,肖菊梅.从民国课本看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问题——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9):46-49+57.
[2]陈霞.人工智能介入语文主观题评卷工作的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09):10-14.
[3]徐湘燕.“简”语·“趣”语·“巧”语——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1(26):51-52.
[4]刘清胜.体验精彩阅读时光 感受群文阅读魅力——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浅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42.
[5]李珊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概括分析——以部编版四年级课文为例[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