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的边上来反思人生。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说明了养生的道理,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他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生命哲学;道
Zhuang-zi “keeping in good health” road
Wang Meijuan
【Abstract】Zhuang-zi’s philosophy is one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he has surmounted any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ideology limit, stands comes up the resonsideration life in the sun link neutral life side. He has the understanding life and death view, Zhuang-zi thought that was the road gives us the appearance, the day has given us the physique, we must do do not harm our natural disposition because of the likes and dislikes. In “Chef Solves Cow” in an article, Zhuang-zi explained through the fable story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truth, has annotated his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an angle.
【Key words】Philosophy of life; Saying
庄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的边上来反思人生。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说明了养生的道理,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他的生命哲学。
庖丁“解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跠,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又超越了技术的层面,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在我们看来,宰牛往往是与劳累与肮脏联系在一起的,血污满地,宰牛者衣着污秽,疲惫不堪地收拾残局。在庖丁这里,解牛却如此轻松愉悦。当文惠君带着同样的疑问:“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个“道”字,一语道破,且认为这“道”“进乎技矣”。
何谓“道”呢?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往往把一些人带入消极避世,虚无主义的思维状态,这是对道家学说的曲解。“无为”是一种境界,这种“无为”必须是在天道的环中。“道”,即天道,自然的规律。就是说,遵循了自然规律,我们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
接着,庖丁进一步阐释:“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即技术发展的“目有全牛”的阶段,即解牛的初始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即技术发展中“目无全牛”的阶段,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最高层面。我们一般认为,到此为止,这就达到了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然后以技术纯熟而自居。但庖丁并未在此停滞不前,而是越上了比技术层面更高的境界,“官知止而神欲行”,即神遇阶段,不用眼看,跟着“感觉”走,就能“游刃有余”。《跟着感觉走》作为一首流行歌曲曾红极一时,人们纷纷传唱。也有人效仿跟着感觉走,却摔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人家庖丁跟着“感觉”走,是在技术炉火纯青,“目无全牛”的基础上,并超越了这一层面的“感觉”,你经历过吗?恐怕有人是开始就凭感觉,哪知这种感觉只是“空中楼阁”,谁敢保你跟着这样的“感觉”走,不摔得头破血流呢?
以上是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至此,庖丁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技艺超群的解牛者了,但对庖丁,这只是大体,面对具体的“族”,难为之“族”,便“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中可看出庖丁的谨小慎微,与前面解牛中的“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体现了庖丁具体问题谨慎处理的态度。
解牛结束,令人振奋,一个庞然大物,在庖丁手下“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多么不凡的成绩啊,于是洋洋自得者有之,借此炫耀自己者有之,但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缮刀而藏之。”就是在解牛画上圆满的句号以后,庖丁仍旧很好地休养了自己的性情,收敛锋芒,休养生息。这就是所谓的工作中要张弛有度,紧张工作之后的适度放松,收敛心性,才能养精蓄锐,迎接下一轮的解牛体验。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从而提醒我们庄子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与养生联系在一起,用寓言故事的形式阐明养生的道理。对待解牛,我们往往想到其过程,通过解牛过程,判断解牛者技术的高低,熟练程度,把解牛者的技艺据此定位在一定的高度,并不关注解牛者解牛之后的行为举止,认为这无关紧要。或者,由于功利的趋向,只着眼于行动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就其着眼点,便可判断,他们在工作中,在处理人生重大问题时,忽略了庄子所谓的“养生”之道。
当今世界,纷繁芜杂,生活其中,怎样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大难题。面对国破家亡,难解思乡离愁之苦的李煜,发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慨叹,我们也常常沉溺于一些事务中无法自拔,搞得焦头烂额。怎样摆脱这种令人心乱如麻的境地,我们不妨学一下庄子的养生之道。
导入《庖丁解牛》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学习了《庖丁解牛》这一篇课文,同学们在学习中,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一切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同学们露出了惊疑的神色。没学课文之前,听起来确实有点神乎其神,学习完了课文,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庖丁解牛,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解牛之时,“目有全牛”,持续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庖丁为掌握解牛的技艺,反复实践,细心揣摩,熟悉牛体的脉络结构,寻找解牛的捷径。这一阶段,也就是人生中艰苦创业的阶段,也可以看作是王国维所谓的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一和第二境界,即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在人生中,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我想,庖丁在解牛的这一阶段,正体现了这一精神;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明了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庖丁解牛的这一阶段也是这种性格和态度的真实写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习往往在短时间内收效很慢,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往往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心灰意冷,对语文失去兴趣,从而使语文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中。这样的同学就是在“目有全牛”的阶段,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也就是没有超越庖丁解牛的第一阶段。
庖丁解牛的第二阶段,即“目无全牛”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反复实践,细心揣摩,庖丁的认识终于提上了一个高度,眼里不再有一头完整的牛,而是牛身体的结构,对牛体脉络明白于心,从而找到了解牛的捷径。这也就是王国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历艰苦的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四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终于在上千公斤重的沥青矿残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从而树立了自己人生的里程碑,为世人瞩目。
庖丁解牛的第三阶段,是建立在“目无全牛”掌握解牛技巧的第二阶段之上的,即利用技巧的阶段,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这一阶段,庖丁解牛超越了技术层面,具有艺术的审美效果。“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刘谦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色的魔术表演,不仅使他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而且在全国一炮奏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刘谦在魔术表演上所表现的超凡与脱俗,令观众震惊的艺术效果,和庖丁解牛中的表演效果如出一辙。
庖丁解牛中,“每至于族”的“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体现他对具体问题谨慎行事的态度,这正迎合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观点。解牛之后“缮刀而藏之”,体现他收敛锋芒,休养生息的人生之道。在紧张一周的劳碌以后,在周末,避免过多应酬,充分休息,养精蓄锐,迎接下一周的工作,是有必要的。人们在获取荣誉之后,忙于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与掌声,接受记者采访,媒体邀请,搞得身心俱疲。造成这种局面,一是本人不注意养生之道,即辉煌之后的收敛锋芒,休养生息;二是社会应该给予名人养生的余地,而不是紧追不舍。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纷繁芜杂的问题,利用庖丁的养生之道,遵循自然规律,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本着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游走其间,问题迎刃而解,我们也保全了自己,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单纯地思想,简单地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庄子的“养生之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怎样更好地享受其过程,使生活充满阳光,变得灿烂多彩,从此,也要学习“养生”。
【关键词】生命哲学;道
Zhuang-zi “keeping in good health” road
Wang Meijuan
【Abstract】Zhuang-zi’s philosophy is one kind of philosophy of life, he has surmounted any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ideology limit, stands comes up the resonsideration life in the sun link neutral life side. He has the understanding life and death view, Zhuang-zi thought that was the road gives us the appearance, the day has given us the physique, we must do do not harm our natural disposition because of the likes and dislikes. In “Chef Solves Cow” in an article, Zhuang-zi explained through the fable story th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truth, has annotated his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an angle.
【Key words】Philosophy of life; Saying
庄子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的边上来反思人生。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说明了养生的道理,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他的生命哲学。
庖丁“解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跠,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又超越了技术的层面,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在我们看来,宰牛往往是与劳累与肮脏联系在一起的,血污满地,宰牛者衣着污秽,疲惫不堪地收拾残局。在庖丁这里,解牛却如此轻松愉悦。当文惠君带着同样的疑问:“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个“道”字,一语道破,且认为这“道”“进乎技矣”。
何谓“道”呢?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往往把一些人带入消极避世,虚无主义的思维状态,这是对道家学说的曲解。“无为”是一种境界,这种“无为”必须是在天道的环中。“道”,即天道,自然的规律。就是说,遵循了自然规律,我们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
接着,庖丁进一步阐释:“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即技术发展的“目有全牛”的阶段,即解牛的初始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即技术发展中“目无全牛”的阶段,也就是技术发展的最高层面。我们一般认为,到此为止,这就达到了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然后以技术纯熟而自居。但庖丁并未在此停滞不前,而是越上了比技术层面更高的境界,“官知止而神欲行”,即神遇阶段,不用眼看,跟着“感觉”走,就能“游刃有余”。《跟着感觉走》作为一首流行歌曲曾红极一时,人们纷纷传唱。也有人效仿跟着感觉走,却摔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人家庖丁跟着“感觉”走,是在技术炉火纯青,“目无全牛”的基础上,并超越了这一层面的“感觉”,你经历过吗?恐怕有人是开始就凭感觉,哪知这种感觉只是“空中楼阁”,谁敢保你跟着这样的“感觉”走,不摔得头破血流呢?
以上是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至此,庖丁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技艺超群的解牛者了,但对庖丁,这只是大体,面对具体的“族”,难为之“族”,便“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中可看出庖丁的谨小慎微,与前面解牛中的“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体现了庖丁具体问题谨慎处理的态度。
解牛结束,令人振奋,一个庞然大物,在庖丁手下“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多么不凡的成绩啊,于是洋洋自得者有之,借此炫耀自己者有之,但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缮刀而藏之。”就是在解牛画上圆满的句号以后,庖丁仍旧很好地休养了自己的性情,收敛锋芒,休养生息。这就是所谓的工作中要张弛有度,紧张工作之后的适度放松,收敛心性,才能养精蓄锐,迎接下一轮的解牛体验。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从而提醒我们庄子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与养生联系在一起,用寓言故事的形式阐明养生的道理。对待解牛,我们往往想到其过程,通过解牛过程,判断解牛者技术的高低,熟练程度,把解牛者的技艺据此定位在一定的高度,并不关注解牛者解牛之后的行为举止,认为这无关紧要。或者,由于功利的趋向,只着眼于行动的结果,而忽略其过程。就其着眼点,便可判断,他们在工作中,在处理人生重大问题时,忽略了庄子所谓的“养生”之道。
当今世界,纷繁芜杂,生活其中,怎样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大难题。面对国破家亡,难解思乡离愁之苦的李煜,发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慨叹,我们也常常沉溺于一些事务中无法自拔,搞得焦头烂额。怎样摆脱这种令人心乱如麻的境地,我们不妨学一下庄子的养生之道。
导入《庖丁解牛》这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学习了《庖丁解牛》这一篇课文,同学们在学习中,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一切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同学们露出了惊疑的神色。没学课文之前,听起来确实有点神乎其神,学习完了课文,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庖丁解牛,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解牛之时,“目有全牛”,持续三年时间。在这期间,庖丁为掌握解牛的技艺,反复实践,细心揣摩,熟悉牛体的脉络结构,寻找解牛的捷径。这一阶段,也就是人生中艰苦创业的阶段,也可以看作是王国维所谓的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一和第二境界,即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在人生中,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我想,庖丁在解牛的这一阶段,正体现了这一精神;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明了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庖丁解牛的这一阶段也是这种性格和态度的真实写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习往往在短时间内收效很慢,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往往会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心灰意冷,对语文失去兴趣,从而使语文学习进入恶性循环中。这样的同学就是在“目有全牛”的阶段,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也就是没有超越庖丁解牛的第一阶段。
庖丁解牛的第二阶段,即“目无全牛”的阶段,经过三年的反复实践,细心揣摩,庖丁的认识终于提上了一个高度,眼里不再有一头完整的牛,而是牛身体的结构,对牛体脉络明白于心,从而找到了解牛的捷径。这也就是王国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历艰苦的跋涉,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最后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四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终于在上千公斤重的沥青矿残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从而树立了自己人生的里程碑,为世人瞩目。
庖丁解牛的第三阶段,是建立在“目无全牛”掌握解牛技巧的第二阶段之上的,即利用技巧的阶段,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这一阶段,庖丁解牛超越了技术层面,具有艺术的审美效果。“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刘谦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色的魔术表演,不仅使他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而且在全国一炮奏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刘谦在魔术表演上所表现的超凡与脱俗,令观众震惊的艺术效果,和庖丁解牛中的表演效果如出一辙。
庖丁解牛中,“每至于族”的“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体现他对具体问题谨慎行事的态度,这正迎合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观点。解牛之后“缮刀而藏之”,体现他收敛锋芒,休养生息的人生之道。在紧张一周的劳碌以后,在周末,避免过多应酬,充分休息,养精蓄锐,迎接下一周的工作,是有必要的。人们在获取荣誉之后,忙于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与掌声,接受记者采访,媒体邀请,搞得身心俱疲。造成这种局面,一是本人不注意养生之道,即辉煌之后的收敛锋芒,休养生息;二是社会应该给予名人养生的余地,而不是紧追不舍。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纷繁芜杂的问题,利用庖丁的养生之道,遵循自然规律,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本着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游走其间,问题迎刃而解,我们也保全了自己,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单纯地思想,简单地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庄子的“养生之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怎样更好地享受其过程,使生活充满阳光,变得灿烂多彩,从此,也要学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