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进阶的视角出发,理论视角、进阶要素、实践应用三方面探索学习进阶的思维路径,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先整体介绍改进前、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后详细介绍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的具体做法,阐述改进的意图以及效果。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进阶顺畅,追踪学生初三以来关于常见碱这一知识的进阶变量,明确学生的成就水平,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去确认学生位于进阶的哪个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关键词:学习进阶;常见的碱;教学改进
1学习进阶理念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在2005年的重要报告《国家科学评价体系》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习进阶,并认为其重要价值在于学习进阶是“促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三者一致性的有效工具”。[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2007年发布的《让科学走进学校:K-8年级科学学习的学与教》中将学习进阶定义为“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的思考和认识不断丰富、精致和深入的一种过程”。[2]此后有很多学者介绍国外学习进阶理论研究成果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中,如王磊教授研究的学习进阶的“四基石模型”,张颖之教授介绍的学习进阶“五项特征要素”,这启发了我们要依据“学习目标-进阶变量-成就水平-学习表现-评价”这五个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变化规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学生螺旋上升、层层进阶的思维发展是一致的。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没有关注教材对某一知识点当下的要求,教的过浅,又或一竿子插到底,教的过深,也就是对学到什么程度没有仔细研究,而“学习进阶体系”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细化与发展蓝图,它告诉我们“现在何处,应去向何方”。依据学习进阶理念的课堂实践,能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支持,使得老师更合理的进行设计,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合理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轻松,能构建起更全面、更连贯的认知。
2初中化学学习进阶的五项特征要素
张颖之教授提出的设计良好的学习进阶包括下列五项特征要素:
作为学习进阶的终点,学习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该学习进阶后,最终达成的能力或行为。按照课程标准,碱的性质学习目标的设定是认识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碱的腐蚀性。进阶变量明确了需要长期发展的某项内容维度,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是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本节课需要探究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是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无需涉及。追踪进阶变量可以清楚呈现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熟练深入的发展过程。成就水平是学习进阶发展路径中的中间水平,应根据教材内容明确学生在每个阶段对该知识应达到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情况,利用学习表现为评价者提供明确指示,有助于确认学生位于学习进阶的哪个水平,评价还可以追踪学生随着时间推移,沿着学习进阶的发展状况[3]。
以本课主题“碱的化学性质”为例,表1完整呈现了学习进阶的上述要素。
3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改进实践
以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十单元“常见碱的性质”一课为例,尝试用学习进阶理论分析“碱的化学性质”这一核心知识,呈现改进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展示学习进阶理论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3.1整体教学改进
常见碱的性质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这个二级主题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最显著的教学改进是依据张颖之教授的五项特征要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碱的性质,用进阶变量的观点分析本节课学生的成就水平是科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一重难点,如果按照教材,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面耗时过多,而对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重难点内容上只通过与氢氧化钙性质的对比和思考来突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让学生观看提前录制好的微课,把时间用在科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会反应。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目标是掌握碱的用途,增加了环节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做喷泉实验,试图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把他们的内在掌握水平外显出来,进而方便我们追踪学生沿着学习进阶的发展状况。
3.2局部教学改进
环节三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改进前,环节三對重难点的突破这一环节是老师抛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小组合作讨论,根据氢氧化钙和CO2的反应,仿写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碱的第二点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知识点零碎化和流于表面,课堂练习很多同学无法做对,只能强记知识点应付考试。
按照进阶理论来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进阶变量,明确学生的成就水平,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分别是第九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详见表1),有的放矢的调整了策略,得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4结语
应用学习进阶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推理能力为起点,让大多数学生沿着多个中间水平拾级而上,充分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进阶过程,及时调整各阶段的思维目标,让思维方式和核心知识逐渐掌握完善,最终达成学习进阶的终极目标。
学习进阶过程是复杂又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其对学习进阶理论的深入学习,学习进阶又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假设,可由实践取检验,学习进阶的设计、完善均与实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eil, Systems for State Science Assessment [M]. Washington, D 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3.
[2]R A Duschl, H A Schweingruber, A W Shouse( Eds). Committee on Science Learning, Kindergarten Through Eighth Grade [ M]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aking science to school: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 W 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 213.
[3]张颖之.理科课程设计新理念:“学习进阶”的本质、要素与理论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6(6):115-120.
关键词:学习进阶;常见的碱;教学改进
1学习进阶理念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价值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在2005年的重要报告《国家科学评价体系》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习进阶,并认为其重要价值在于学习进阶是“促进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三者一致性的有效工具”。[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2007年发布的《让科学走进学校:K-8年级科学学习的学与教》中将学习进阶定义为“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的思考和认识不断丰富、精致和深入的一种过程”。[2]此后有很多学者介绍国外学习进阶理论研究成果发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中,如王磊教授研究的学习进阶的“四基石模型”,张颖之教授介绍的学习进阶“五项特征要素”,这启发了我们要依据“学习目标-进阶变量-成就水平-学习表现-评价”这五个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变化规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学生螺旋上升、层层进阶的思维发展是一致的。但在日常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没有关注教材对某一知识点当下的要求,教的过浅,又或一竿子插到底,教的过深,也就是对学到什么程度没有仔细研究,而“学习进阶体系”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细化与发展蓝图,它告诉我们“现在何处,应去向何方”。依据学习进阶理念的课堂实践,能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支持,使得老师更合理的进行设计,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合理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轻松,能构建起更全面、更连贯的认知。
2初中化学学习进阶的五项特征要素
张颖之教授提出的设计良好的学习进阶包括下列五项特征要素:
作为学习进阶的终点,学习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该学习进阶后,最终达成的能力或行为。按照课程标准,碱的性质学习目标的设定是认识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碱的腐蚀性。进阶变量明确了需要长期发展的某项内容维度,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是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本节课需要探究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是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无需涉及。追踪进阶变量可以清楚呈现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熟练深入的发展过程。成就水平是学习进阶发展路径中的中间水平,应根据教材内容明确学生在每个阶段对该知识应达到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情况,利用学习表现为评价者提供明确指示,有助于确认学生位于学习进阶的哪个水平,评价还可以追踪学生随着时间推移,沿着学习进阶的发展状况[3]。
以本课主题“碱的化学性质”为例,表1完整呈现了学习进阶的上述要素。
3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改进实践
以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十单元“常见碱的性质”一课为例,尝试用学习进阶理论分析“碱的化学性质”这一核心知识,呈现改进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展示学习进阶理论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3.1整体教学改进
常见碱的性质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这个二级主题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最显著的教学改进是依据张颖之教授的五项特征要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碱的性质,用进阶变量的观点分析本节课学生的成就水平是科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一重难点,如果按照教材,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面耗时过多,而对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这一重难点内容上只通过与氢氧化钙性质的对比和思考来突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让学生观看提前录制好的微课,把时间用在科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会反应。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目标是掌握碱的用途,增加了环节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做喷泉实验,试图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把他们的内在掌握水平外显出来,进而方便我们追踪学生沿着学习进阶的发展状况。
3.2局部教学改进
环节三 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改进前,环节三對重难点的突破这一环节是老师抛出问题:为什么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小组合作讨论,根据氢氧化钙和CO2的反应,仿写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碱的第二点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知识点零碎化和流于表面,课堂练习很多同学无法做对,只能强记知识点应付考试。
按照进阶理论来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进阶变量,明确学生的成就水平,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分别是第九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详见表1),有的放矢的调整了策略,得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4结语
应用学习进阶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推理能力为起点,让大多数学生沿着多个中间水平拾级而上,充分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进阶过程,及时调整各阶段的思维目标,让思维方式和核心知识逐渐掌握完善,最终达成学习进阶的终极目标。
学习进阶过程是复杂又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其对学习进阶理论的深入学习,学习进阶又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假设,可由实践取检验,学习进阶的设计、完善均与实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eil, Systems for State Science Assessment [M]. Washington, D 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5:3.
[2]R A Duschl, H A Schweingruber, A W Shouse( Eds). Committee on Science Learning, Kindergarten Through Eighth Grade [ M]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aking science to school: 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 W 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 213.
[3]张颖之.理科课程设计新理念:“学习进阶”的本质、要素与理论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6(6):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