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情境千变万化,面对个性特点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教学对象,课堂四十分钟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那样讲下来的很少,很多时候学生中出现的状况,会让教师不得不临时改变授课节奏、授课计划、授课内容等。巧妙应对教学意外会让课堂锦上添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机智 高职聋生 语文
课堂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真实的课堂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事先设定的那样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曾遇到了多次教学的意外。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在教学中遇到的教学意外及应对策略。
一、不放弃每位学生,用真诚去感动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次课都由一位学生上台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结果轮到一位学生的时候,他就是不肯参加该项活动。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得到90%的同学的同意的,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根据演讲的质量给每位学生打分,并纳入平时成绩。如果有学生不参加活动,那么他此项平时成绩的分数就没有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期末成绩。因此,为了动员他参加活动可是费了不少口舌,课外好不容易说定了,可是上场前他又临阵退缩。眼见已经开始上课,可是学生还是不愿意上台。怎么办呢?如果就此略过,可能他下次还是会放弃。于是,我灵机一动,“你上台给PPT翻页,老师给你手语翻译,你不用讲。”学生思考片刻同意了,可是当他一上讲台,我也做好了翻译的准备,他却用手语告诉我:老师,我自己讲吧。在他演讲后,我找出他演讲中的闪光点,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同学们都给他热烈的掌声。下课后,我悄悄去问他,他说因为我的行为感动了他,为了不让他失去演讲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没有放弃他,因此,当他走上讲台时,他就决定自己演讲了。
聋生具有自卑、害羞心理,上讲台演讲对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当学生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教师要想办法鼓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二、抓住学生特点,巧用生活经验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了高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们都不太乐意举手回答问题。在普通学校这样,在高职聋生班级授课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因为生理缺陷,导致了自卑、害羞等心理特征,也正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在课堂上害怕说错,怕同学看笑话,怕被老师否定自己的答案,因此,更乐意当一位听众。习惯了教师提问、分析的模式,而懒于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一次公开课,新授《合欢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史铁生。在谈到史铁生小时候作文获奖但并未得到他妈妈的赞赏,相反他母亲急着跟他说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史铁生的妈妈要说自己小时候作文还要好的事情?为什么史铁生的妈妈没有赞美史铁生?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特别的困难,但是在问了问题之后,教室内如水平面一样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没有学生举手回答,甚至没有学生在座位上叨叨,平时如果有问题提出的话,部分学生会在下面窃窃私语,可是此时却没有一点声音。教室后面还坐着一排督导。尴尬,如何处理?是问题太难吗?不可能。是因为有人听课吗?有一部分的原因。此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解燃眉之急。这时,我突然想到,校园内种有很多的合欢树,此时正是合欢树开花之际,白色粉红色的花,毛绒绒的特别美。所以我就问学生:校园内有没有合欢树?这个问题可接地气,教室内开始欢腾,学生迫不及待说哪里哪里植有合欢树。在欢快的氛围中,我把话题转移到了作文上面,转移到了刚才提的两个问题上。
我们知道,聋生因为听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发展。他们较擅长“视觉和动觉认知,多采用直觉型的认知策略”,他们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因此,可以把他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引入课堂,巧妙解决课堂中的意外。
三、掌握手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聋生来说,手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课堂上,聋生主要依赖视觉获取信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手语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手势会有所不同。有研究发现,在课堂上聋生“能看懂教师或手语翻译的手语”的比值分别是:“全部看懂”占0.7%、“看懂很多”占37.4%、“看懂一半”占54.9%、“看懂很少”占7%。从数据我们知道,聋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的。
在一次课堂上,当学生甲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他的手语手势和我想像中的不同,所以我怎么都无法和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联系起来,怎么也猜不到学生手语的意思。打手语的学生甲已经出现了厌烦的表情,一直说算了算了,并打算坐下。旁边的学生也是急着用手语告诉我,可是旁边三四个同学手势都各有不同,我也没有办法猜出来。如果就此作罢,我在该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信任度会降低,今后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我自暴不足“刚才老师没有看出大家的手语,还需要好好学习,这样吧,把你们想要告诉老师的手语写在黑板上,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几位学生信心满满地上台,结果原本是“奢侈”的答案,没有一位学生是对的。刚才看了学生甲的答案,想要帮我的几个学生,结果他们写出来的也和学生甲的答案不同。最后,我把标准的“奢侈”的手语教给了大家。虽然,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也都理解地方手语带来的困扰,但是这也给我提醒要更好地学习手语,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所以作为一名聋生的教师要把手语掌握好。在课堂之外更多地和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手语手势,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接受你。学生体验到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交流欲望。师生关系和谐了,对建立和諧的课堂氛围有重要的帮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因素,也是有效预防课堂教学意外的保障。 四、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有创造性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的时候,照例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进入新授,然而,当问学生是否预习后,全班级23人只有2人举手表示进行过预习。我顿时卡住了,因为如果不预习,学生就无法知道课文的内容,听课就会处在云雾之中,这样的教学势必是没有效果的。“为什么不预习呢?是不是其它课程作业太多了?”学生摇摇头,“那么為什么呢?”“因为课文太长了,不想读”“因为都是对话,不喜欢!”的确,聋生因为生理缺陷,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他们比较喜欢短小的,故事性强的文章。《威尼斯商人》对他们来说是长了点,但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知识,欣赏戏剧,所以必要的授课也是少不了的。这时,我的U盘里正好存有《威尼斯商人》节选的这部分影视,而我们知道影视是集图、声、光、色于一体的艺术,它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把作品中的事物简单化、内容直观化,所以电影等影视资源一直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我就打开了《威尼斯商人》的电影,截取了课文中相关的内容,一边欣赏一边和学生讲解,虽然改变了授课的计划,但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他得到的是学生的无知。”如果在学生完全不知道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再继续讲授无疑是无效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又说过,“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至完全改变计划,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而恰恰是出于对计划的尊重。”
小结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按部就班的课堂是没有的,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意外,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也一种不可多得的历练,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处理得当,会为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巧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意外。
【参考文献】:
【1】季佩玉、李宏泰主编,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华夏出版社,1993年;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3】白瑞霞,聋人大学生汉语学习困难因素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1月
【4】方俊明,聋儿的认知和综合语言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第6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 高职聋生 语文
课堂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真实的课堂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事先设定的那样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曾遇到了多次教学的意外。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在教学中遇到的教学意外及应对策略。
一、不放弃每位学生,用真诚去感动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次课都由一位学生上台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结果轮到一位学生的时候,他就是不肯参加该项活动。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得到90%的同学的同意的,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根据演讲的质量给每位学生打分,并纳入平时成绩。如果有学生不参加活动,那么他此项平时成绩的分数就没有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期末成绩。因此,为了动员他参加活动可是费了不少口舌,课外好不容易说定了,可是上场前他又临阵退缩。眼见已经开始上课,可是学生还是不愿意上台。怎么办呢?如果就此略过,可能他下次还是会放弃。于是,我灵机一动,“你上台给PPT翻页,老师给你手语翻译,你不用讲。”学生思考片刻同意了,可是当他一上讲台,我也做好了翻译的准备,他却用手语告诉我:老师,我自己讲吧。在他演讲后,我找出他演讲中的闪光点,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同学们都给他热烈的掌声。下课后,我悄悄去问他,他说因为我的行为感动了他,为了不让他失去演讲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没有放弃他,因此,当他走上讲台时,他就决定自己演讲了。
聋生具有自卑、害羞心理,上讲台演讲对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当学生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教师要想办法鼓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二、抓住学生特点,巧用生活经验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了高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们都不太乐意举手回答问题。在普通学校这样,在高职聋生班级授课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因为生理缺陷,导致了自卑、害羞等心理特征,也正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在课堂上害怕说错,怕同学看笑话,怕被老师否定自己的答案,因此,更乐意当一位听众。习惯了教师提问、分析的模式,而懒于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一次公开课,新授《合欢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史铁生。在谈到史铁生小时候作文获奖但并未得到他妈妈的赞赏,相反他母亲急着跟他说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史铁生的妈妈要说自己小时候作文还要好的事情?为什么史铁生的妈妈没有赞美史铁生?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特别的困难,但是在问了问题之后,教室内如水平面一样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没有学生举手回答,甚至没有学生在座位上叨叨,平时如果有问题提出的话,部分学生会在下面窃窃私语,可是此时却没有一点声音。教室后面还坐着一排督导。尴尬,如何处理?是问题太难吗?不可能。是因为有人听课吗?有一部分的原因。此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解燃眉之急。这时,我突然想到,校园内种有很多的合欢树,此时正是合欢树开花之际,白色粉红色的花,毛绒绒的特别美。所以我就问学生:校园内有没有合欢树?这个问题可接地气,教室内开始欢腾,学生迫不及待说哪里哪里植有合欢树。在欢快的氛围中,我把话题转移到了作文上面,转移到了刚才提的两个问题上。
我们知道,聋生因为听力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发展。他们较擅长“视觉和动觉认知,多采用直觉型的认知策略”,他们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因此,可以把他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引入课堂,巧妙解决课堂中的意外。
三、掌握手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聋生来说,手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课堂上,聋生主要依赖视觉获取信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手语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手势会有所不同。有研究发现,在课堂上聋生“能看懂教师或手语翻译的手语”的比值分别是:“全部看懂”占0.7%、“看懂很多”占37.4%、“看懂一半”占54.9%、“看懂很少”占7%。从数据我们知道,聋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的。
在一次课堂上,当学生甲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他的手语手势和我想像中的不同,所以我怎么都无法和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联系起来,怎么也猜不到学生手语的意思。打手语的学生甲已经出现了厌烦的表情,一直说算了算了,并打算坐下。旁边的学生也是急着用手语告诉我,可是旁边三四个同学手势都各有不同,我也没有办法猜出来。如果就此作罢,我在该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信任度会降低,今后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我自暴不足“刚才老师没有看出大家的手语,还需要好好学习,这样吧,把你们想要告诉老师的手语写在黑板上,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几位学生信心满满地上台,结果原本是“奢侈”的答案,没有一位学生是对的。刚才看了学生甲的答案,想要帮我的几个学生,结果他们写出来的也和学生甲的答案不同。最后,我把标准的“奢侈”的手语教给了大家。虽然,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也都理解地方手语带来的困扰,但是这也给我提醒要更好地学习手语,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所以作为一名聋生的教师要把手语掌握好。在课堂之外更多地和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手语手势,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接受你。学生体验到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交流欲望。师生关系和谐了,对建立和諧的课堂氛围有重要的帮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因素,也是有效预防课堂教学意外的保障。 四、面对教学意外,教师要有创造性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的时候,照例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进入新授,然而,当问学生是否预习后,全班级23人只有2人举手表示进行过预习。我顿时卡住了,因为如果不预习,学生就无法知道课文的内容,听课就会处在云雾之中,这样的教学势必是没有效果的。“为什么不预习呢?是不是其它课程作业太多了?”学生摇摇头,“那么為什么呢?”“因为课文太长了,不想读”“因为都是对话,不喜欢!”的确,聋生因为生理缺陷,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他们比较喜欢短小的,故事性强的文章。《威尼斯商人》对他们来说是长了点,但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知识,欣赏戏剧,所以必要的授课也是少不了的。这时,我的U盘里正好存有《威尼斯商人》节选的这部分影视,而我们知道影视是集图、声、光、色于一体的艺术,它具有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把作品中的事物简单化、内容直观化,所以电影等影视资源一直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我就打开了《威尼斯商人》的电影,截取了课文中相关的内容,一边欣赏一边和学生讲解,虽然改变了授课的计划,但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他得到的是学生的无知。”如果在学生完全不知道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再继续讲授无疑是无效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又说过,“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至完全改变计划,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而恰恰是出于对计划的尊重。”
小结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按部就班的课堂是没有的,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意外,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也一种不可多得的历练,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处理得当,会为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巧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教学意外。
【参考文献】:
【1】季佩玉、李宏泰主编,聋校语文教学200问[M],华夏出版社,1993年;
【2】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3】白瑞霞,聋人大学生汉语学习困难因素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1月
【4】方俊明,聋儿的认知和综合语言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