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PA教学模式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贡献了力量,在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将LBL与PBL教学法进行优化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提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LPA教学模式 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50-02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掌握该课程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知识体系的稳固性。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将基础控制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鉴于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方法单一、问题抽象难懂、实践效果不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多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其抽象性较强而无法准确的把握课程内容,且这门课程涉及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科较差内容理解不充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控制工程基础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且单一、问题抽象难懂、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定等一系列问题,我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现实存在,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LPA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跨学科内容较多、课程内容较难、学时较短、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Lecture?鄄Based learning,LBL)为主[1]。这种讲授时间集中在课堂有限的时间段内,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被动接受理论知识,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疲于应对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后期的研究生考试、就业中均表现出综合能力不强的情况。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与LBL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PBL教学法是以终身学习者为培养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PBL教学法虽然由于LBL教学法但其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弊端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单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都会被占用,学员负担较重会引发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推广。
为了达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技术性人才,应充分的考虑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控制AC(Adaptive control,AC)参数调节器,实现LBL与PBL的优势组合,以期构建LPA教学模式,具體结构图见图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需要以LBL教学模式的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以PBL教学法为提高的手段,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α、β两个参数的比例,其中α+β=100%,当授课班级学生接受水平较高时,加大β所占的比例,反之当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时则增加α的比例。通过这种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点带面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仿真实验等内容,通过大量的教学辅助信息来弥补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信息量不足方面的问题,以此来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LPA教学模式的应用
LPA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来实施教学活动[2]。例如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教学中,首先使用LBL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来讲解基础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条件,代数稳定性判据,几何稳定性判据等相关知识点;随后教师使用PBL教学法来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速度控制系统等相关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便于小组合作与讨论,并对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后,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来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掌握更多的技术要素,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教师给予公平的点评,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水平,继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LPA教学模式解决了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能帮助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动态的调整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鹏飞.应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8(11):94-95.
[2]姜燕,张燕,闫艳燕,高国富,赵波.《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视界,2015(20):34+126.
作者简介:
范晋伟(1965-),男,汉族,山西人,博士学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制造。
【关键词】LPA教学模式 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50-02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掌握该课程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知识体系的稳固性。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控制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将基础控制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鉴于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方法单一、问题抽象难懂、实践效果不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多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其抽象性较强而无法准确的把握课程内容,且这门课程涉及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科较差内容理解不充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控制工程基础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且单一、问题抽象难懂、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定等一系列问题,我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现实存在,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LPA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跨学科内容较多、课程内容较难、学时较短、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模式以讲授式教学(Lecture?鄄Based learning,LBL)为主[1]。这种讲授时间集中在课堂有限的时间段内,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被动接受理论知识,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疲于应对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难以产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后期的研究生考试、就业中均表现出综合能力不强的情况。
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与LBL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PBL教学法是以终身学习者为培养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PBL教学法虽然由于LBL教学法但其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弊端是不容置疑的。如果单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都会被占用,学员负担较重会引发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推广。
为了达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技术性人才,应充分的考虑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控制AC(Adaptive control,AC)参数调节器,实现LBL与PBL的优势组合,以期构建LPA教学模式,具體结构图见图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需要以LBL教学模式的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以PBL教学法为提高的手段,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α、β两个参数的比例,其中α+β=100%,当授课班级学生接受水平较高时,加大β所占的比例,反之当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时则增加α的比例。通过这种L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点带面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仿真实验等内容,通过大量的教学辅助信息来弥补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在信息量不足方面的问题,以此来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LPA教学模式的应用
LPA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来实施教学活动[2]。例如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教学中,首先使用LBL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来讲解基础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条件,代数稳定性判据,几何稳定性判据等相关知识点;随后教师使用PBL教学法来详细讲解汽油发动机速度控制系统等相关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便于小组合作与讨论,并对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后,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来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掌握更多的技术要素,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教师给予公平的点评,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水平,继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LPA教学模式解决了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能帮助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动态的调整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鹏飞.应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8(11):94-95.
[2]姜燕,张燕,闫艳燕,高国富,赵波.《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浅析[J].科技视界,2015(20):34+126.
作者简介:
范晋伟(1965-),男,汉族,山西人,博士学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