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在社会人才培养上占有重要地位。高职生作为独立群体,尤其是高职医专学生,研究其幸福感,对于促进高职医专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差异性,然后重点探讨如何提升其幸福感。
关键词: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差异性【中图分类号】R39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14-02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幸福感的概念就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展至今,研究成果较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感进行剖析,而对于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及提升策略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中的高职医专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群体,所承受的社会、生活及学习压力重于其他院校学生。因此,研究其幸福感,对促进医专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幸福感概述
幸福感的概念较为广泛,对其研究涉及有心理学、社会学及哲学等相关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则是指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若从该角度出发,决定人们幸福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所表现出的某种解释,而在认知上该如何加工。已有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明确指出,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及整体性。到20世纪60年代Bradbum学者观幸福感的结构也进行了相关探讨,并指出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彼此独立的维度,且两者都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认为主观幸福感是由消极情感及积极情感两方面所构成。到Andrews与Withey又提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因素,即认知维度。最终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及认知维度所构成。
2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差异性调查
为了探讨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差异性,本次研究特选取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的医专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信效度较高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张兴贵编制),根据随机抽样原则,从学校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取部分学生作集体施测(问卷调查分2次进行,第一次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对象为学院一、二、三个年级的大专生,第二次调查为2013年8月下旬,对象为刚入学报到的新生),测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共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为608份答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不同性别、年纪、民族、户籍地、是否双亲家庭及其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看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户籍地、是否有宗教信仰及是否处于恋爱状态医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医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表1608份主观幸福感总分情况
变量 指标 被试数 平均值 标准差不同性别女363165.85434.875 男245164.86932.924不同年级一年级241160.23227.141二年级141166.91530.458三年级103177.48554.976新生123163.95123.592不同民族汉族337165.24637.262彝族104160.90333.220哈尼族61173.98325.645回族13179.53827.639其他93163.75226.908不同户籍地农村533 166.23032.357 城镇75159.96044.315是否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8527.9693.033多子女49135.0011.579孤儿3236.1986.721是否有宗教信仰有113162.53929.794无495165.82634.962是否处于恋爱状态 是178161.71940.803否430167.004 30.7903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提高策略
高职学校重点培养社会实践人才,尤其是医学专业,今后所从事的医学事务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鉴于当前高职医专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策略,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更好的适应社会上具有重要意义。
3.1完善教育教学过程。由于高职院校大多培养目标的是高技能人才,导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教育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如何掌握生产技术及技能。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医学实践人才,要求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忽略了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全面顾及到教育人的重要性,进而制约了幸福感的提升。为此,应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医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的总得分上,三年级医专学生得分最高,说明三年级学生均要比其余两个年级和新生能感受到更高的幸福感,一年级学生自我感觉最不幸福。新医专学生的得分也较低,这可能在于新生刚入学,离开家庭或者原来生活的地方,身边又没有熟悉的朋友,导致失落感及孤独感。因此,学校应注重新生的沟通交流,要求新生辅导员找出新生主观幸福感低下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疏导,提升主观幸福感;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医学课程,学习压力较大,在校紧张度较高,幸福感得分也较低;二年级学生虽然逐渐适应了校园生活,又面临走出学校进入陌生医院实习,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实习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等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又是一次折磨,较高焦虑心理使得幸福感得分也較低;三年级实习结束回校的学生心情放松了许多,在外的实习生涯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提升自信,他们掌握了扎实的工作技能,相当一部分又顺利就业,故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明显比在校生高。因此对于一、二年级在校生幸福感的提升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应加强其心理引导工作,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医专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关注他们心理变化状况,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学校还应多组织课外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自己并让自己得到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认同,从而增加其主观幸福感。
3.2创设互助和谐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崇尚幸福文化。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特质构成的复合体,没有文化的根源,也就无法形成一个优秀民族。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发展至今,凝聚较多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样,对于学校而言,文化也尤为重要。校园文化是增强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因此,创设互助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潜移默化中提升主观幸福感。已有学者从宽恕角度出发,认为每一个人怀有一颗宽恕的心,就能够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宽恕水平高低取决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利他行为,通过创设互助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更好的激发及其维持学生间的亲社会行为。为此,高职学校应根据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现状,采用同类医学院校中较高效的方法,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强化,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尤其是对于是独生子女的医专学生,更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也可充分利用奖惩机制,间接引导医专学生的自发利他行为,有效提高宽恕心理,增强学生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所谓幸福文化是一种具有文化的特征,包括快乐、感恩及尊重等的文化,这些文化在医专学生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会时时相伴,因此必须加强幸福文化的教育,将高职医学校打造为崇尚幸福文化的校园。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不同民族医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已不再是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提倡各民族和平、和睦相处,各民族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的结果。为此校园要着力打造崇尚幸福文化的氛围,通过幸福名言学习、美丽校园环境的打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幸福文化的环境中提升主观幸福感。
3.3重视人格教育。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较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若学生心理健康,其主观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为此,学校应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进而提升其整体幸福感,增强生活质量。高职医专学生年龄为18-23岁,虽已处于青年初末期和青年中期,学校到学校的简单经历决定了他们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所见世面较狭窄,很容易导致主观幸福感的缺失。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对其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就业观,塑造健康的人格素质,提升主观幸福感。学校可利用宣传片、讲座及集体活动,播放关于人格魅力的优秀宣传片,尤其是播放医护人员临床拯救患者,不顾自身安危也要救助患者的崇高美德的宣传片,进而引起学生共鸣,将其做榜样,并向其发展。讲座活动中同样可列举身边感人事迹,为人处事的原则等,引导学生塑造优质人格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3.4加强爱的教育。爱是人类永不更换的话题,拥有一颗爱心,走在哪里都是明亮的。而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在这一情感中爱的情感是核心。尽管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个体会不会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表达则是因人而异的。就当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备受家人宠爱,导致自身对情感的依赖水平较高,而副性情绪抵抗能力较弱。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较低。为此学校及教师应多鼓励独生子女积极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减少其孤独感及其无助感。此外,学校应进行相应培训及辅导,创造更多的良好环境提升幸福感。如可根据医专学生在实际中所遇到的情感冲突事例,通过心理剧或话剧等表演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利用幽默的方式,将学生各种情绪压力及其爱的表达方式通过心理剧或话剧发泄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应针对个体现状,采取合理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在情感表达上的缺点,进而不断改进,提升自身幸福感。
3.5建立有效社会支持系统。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幸福感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近几年来,尽管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不菲成绩,但在社会中高职的地位及作用并未引起充分重视,尤其对高职专科学生的认同还较差,毕业后到好单位就业相对困难事实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水平,影响自身主观幸福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国家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医专学生就业环境,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为医专学生创造更大及更好的就业空间,使医专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调查等,使医专学生在实践中增加沟通及交流能力,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及鼓励,鼓励子女面对现实,从容应对挑战。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幸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医专学生作为独立群体,更应重视医专学生的幸福感。本文通过实例调查研究,分析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差异性及其现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当然,在这一次研究中,调查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代表性不够强,在统计及分析的广度上可能有所欠缺,也使得研究结果的推广受到较大限制。为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望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高职医专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中,为医专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郭娟,田凤娟.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关系的追踪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
[2]郭娟,厉萍.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及价值取向相关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3]陈晖,黄高贵.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心态图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职业,2011.
[4]陈虹.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提升[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
[5]符兵,王木生.高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
[6]蒋婷婷.高职新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