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常常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实践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所谓实践,即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验、比较、演示、猜想、设计等动手动脑行为,达到某种能力或实践某种任务的做法。
  一、实验——让学生做一做,增强意识
  有些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多媒体动画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情境(动手操作、观察)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好胜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特别是学生对为什么要除以2不理解,可以设置这样的游戏:每人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看看你能把它们拼成什么图形。可以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图形最多。于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中来:有的学生出示两个锐角三角形,然后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拿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演示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拿出两个钝角三角形,演示着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拿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一个大三角形;还有一位把两个正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根据学生的操作,让他们就刚才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自己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知道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比较——让学生辨一辨,拓展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展开中,都应尽可能地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类比中探索并获得新知。例如在学习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时,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计算后比较,并提出问题。有一个学生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面积,题目为什么还要说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呢?另一个学生提出:计算结果是相同的,我们能不能就说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面积?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得出前一个同学提问得不好,因为不计算的话,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算到的结果数目不一定相同,第二个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所在。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探索得出: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所表示的含义不同,因此在计算时不能混为一谈。
  三、猜想——让学生跳一跳,提升意识
  在一般的结论中包含着特殊的结论,而在特殊的结论中往往孕育着一般的结论。数学教学中,只要老师精心创设与一般的辩证情境,学生就会由特殊的结论猜想出一般的结论。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少先队队旗,让学生围绕队旗思考:这是什么图形?它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你猜猜它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经过小组讨论,从而理解了组合图形的含义,并掌握了组合图形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割、补,后又让大家拿出七巧板拼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在小组中说出你这个是什么图形,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如何算出它的面积。你能先猜测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通过计算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从而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有时在教学中,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猜想动机,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常规性的问题演化成一些没有明确结论,没有明确形式和方法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特殊环境中去不断探索。
  四、设计——让学生创一创,升华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情境,是让探索者积极探究的一个关键,探索情景的创设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而探索引入尤为重要。探索引入在简明、新颖、贴切的原则之下,可以依据数学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出直觉式、问题式、趣味式、模型式等形式多样的探索引入方法。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可以设计一堂实践课,从大家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年洁舒香皂厂生产的香皂销路很广,如今真是供不应求,这不,刚才他们的厂长来请大家帮忙来了。(屏幕出示画面)今天我来请你们这些小小设计师给我们厂的香皂包装箱设计一下,具体的包装方法是:每块香皂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7厘米、4厘米,每30块装一箱,你准备给这个厂的包装箱怎样设计呢?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再在班上汇总几种方案,并给予肯定。紧接着,再问大家:做纸箱也得考虑成本,你们觉得如何为他们厂节约开支呢?那么,我们设计的包装箱应该考虑它的什么?刚才的几种设计方案中,哪一种的成本最低?这时,学生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全被激发起来了,于是,很快就得到了结果。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同年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为师,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位总监”学位,同年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陶行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培养起来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如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颇有成效。  一、语言激趣  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
在学校里,班级是个小集体,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担负着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繁琐、很容易让人疲惫的工作,但同时它也是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它能提高人的管理水平和处理生活的能力,能够突显人生的价值和提升人生的品位。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出台
1.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
在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师点其“要害”,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进入“腹地”,这便是教学上所用的突破法。它可使课堂结构紧凑,训练扎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突破方法:  一、题目突破  题目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题目有突出时间、地点、人物或中心等几种形式。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个理念提出得很及时。这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二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课,郭丽老师讲的《大变革的时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段是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她说:“……由于好奇,我们回到了那个时期,成了一个奴
新课改的中心之一是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构。这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如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