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常有教师讲“教书容易,育人难”。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是具有丰富感情的,要教育好学生,离不开师生情感的交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表扬和批评学生需要运用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情感教育。少年儿童好胜的心理,决定他们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表扬或批评一个学生,就等于给这个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出肯定与否定的评价结论,从而会对学生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影响,恰当的表扬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少年儿童认识水平低,知识浅,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往往缺少自我评价能力,同时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教师的批评和表扬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因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中,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应该讲究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
  一、认真考虑和选择表扬与批评的内容与方式
  首先要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表扬与批评应建立在深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尤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倾听.观察.分析和思考,了解他们外部表现中隐蔽的心理状态,这是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的前提。如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讲究卫生——头脏.手脏.衣服脏等现象。一般有两中批评方式:一是当着学生的面大声训斥,但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的进步;另一种方式则是把他(她)叫到一边,同他(她)以谈话的方式加以提示,这样则能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者都是针对一件事,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其次,要考虑儿童的个性特点。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儿童的气质与性格的差异。若孩子比较沉静,内向,胆怯,可以适时多表扬,更需要大张旗鼓,当众称赞。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力求使其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些同学即使你一个眼神,翘一次大拇指,都会使他自信很多。有些孩子则活泼,胆大,粗心,那么,表扬与批评的范围则可适当扩大,相应的要求也要高一些。有些儿童平时表现好,经常受表扬,要防止其骄傲,就要对他们减少表扬,即使表扬,也应同时指出不足,把要求提的高一些。
  有些儿童一贯调皮,经常挨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尽力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适当加以表扬,偶尔的一句表扬或许会使他(她)得意忘形,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她)是记忆犹新,有些更是刻苦铭心,从而激发其上进心,对他(她)的促进作用是相当大的。他们即便有反复,也要看到有所转变的主流。总之,应少批评多表扬,表扬一定要适时适当,批评一定要恰如其分。表扬不要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高。
  二、积极创造表扬与批评的情境
  当少年儿童对表扬与批评十分注重时,表扬与批评才会有效果。为了引起他们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必须使他们在情感上收到熏陶,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这就要求教育者积极创造表扬与批评的情境,在最佳的情境中激发其情感,使他们容易接受表扬与批评。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学生作业出现了错误(错题),也有两种批评方式,一种是用红笔打一个大叉,用含怒的目光望着学生说:“做错了……”弄得学生掉下眼泪或面红耳赤。另一种方式却相反,对学生的错误(错题)做了全面具体的分析,用微笑的目光,用红笔指出错误所在,最后饱含深情地说:“这次该会了吧!”就差那么一点,却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三、善于抓住表扬与批评的有利时机
  表扬与批评要选择适当时机,掌握分寸。有时需要及时,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这样坚定学生做出正确行动的信念,维护本人的积极性,还能够教育其他学生,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倾向。有时则需要延缓,应因人因事而定,决不能一刀切。如学生作业上的错误,应及时指出他们错误的原因,应如何改正,如果延缓,时间一拖长,效果就不太理想。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不告诉正确答案和解法,让他们自己解决;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行为上的过失和错误,应根据错误性质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措词可以严厉一些,使他们触动幡然悔悟。学生如已意识到了错误,则采用深入分析的办法,让他们了解其危害性。学生如有抵触情绪,则可稍延缓一下,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有改正的意向,则应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恰当的表扬与批评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教育对儿童的缺点,错误。教师如果缺乏尊重,只能加重儿童的自卑感;只有情景交融,把儿童当作自己的朋友,推心置腹。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真正达到表扬与批评的目的。我建议多表扬少批评,在运用任何一个手段的时候都要讲求艺术。只有灵活运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作者单位:崇左市天等县城关小学 广西】
其他文献
评价改革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这一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为最终落脚点,实现教育评价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在美术活动中实现这一价值,结合具体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有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学作文教学日益被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如何改变习作评改中“高耗低效,不容乐观”的现状,落实“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这一新课标目标,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中的习作评讲课的研究,通过教师评讲的有效性实施,为学生提高习作评改能力保驾护航。笔者从事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评讲深入研究,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评讲,可以进一步激发、增浓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一方面可以给聋童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适合其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帮助聋童学生发散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效地体悟数学学习的趣味。  一、聋童数学学习的思维特征  人的思维发展一般经历思维动作、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聋童与正常儿童思维的发展总趋
“减负”无疑是从政府部门到各级学校关注最多的热点。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社会各方的呼声强烈,课程改革——直指“减轻课业负担”。那么,体育课堂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呢?  首先,我们认识到学习负担重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查的达标
为了确保海绵城市的构建与实施,在其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总规、控规和修规各个阶段,对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进行组合控制与逐步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控制目标内涵解析
博纳广场6号楼由于建筑功能限制,主体结构采用了箱式转换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对该结构进行的反应谱分析、弹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于计算结果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