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它对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与数学能力提供了发展方向与要求——计算能力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与关键,同时又是中学物理、化学计算的基础环节,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初中生计算能力旨在提升初中生计算时的熟练度与准确度,避免答题过程中的不必要失分,获得部分难题的得分等,最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与学科竞争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日常计算训练;心算能力;重视检验
中学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计算量与计算难度与小学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跨度,不少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计算数学问题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久而久之,这种畏难情绪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通过强化计算训练,夯实基础,端正学生计算习惯与态度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逐步树立数学计算的信心,提高与突破学生自身的数学成绩,培养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
一、强化日常计算训练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也常说量变引起质变,这其中都暗含着学习的道理。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从强化日常的计算训练着手,学生在大量的计算联系中,对于计算方法、计算技巧才能掌握、熟悉,在量的累计后,学的通过反思总结才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知道怎样计算即快捷又不易出错。
例如,教师教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时,在概念的引入与例题分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本例题、课后习题等进行计算并熟悉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与运算方法。同理,积的乘方教师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此外,由于这两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相似,学生在学习之初分辨不清容易出错,因此,在这两个内容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训练逐步区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并通过量的积累让学生达到看见一个式子可以辨别是幂的乘方还是积的乘方的地步,为学生后部分的学习牢固基础,也让学生牢固两者不同的运算方法。
二、锻炼心算能力
近几年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流行让学生在计算时更依靠电子产品中的计算器与网络,心算能力上有所减弱。而在考试中所有计算题都在稿纸上进行计算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师可以在平时就多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巧算与记忆辅助学生更快更准地进行计算,帮助学生节约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教师教授“估算”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学生一定的心算能力。如例题中5.5与比较大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算,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经过简单心算可以得出
可以化简为,而学生又知≈1.4,4×1.4=5.6>5.5,从而学生可以取巧,而避免计算5.5?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心算与笔算的结合,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如,/2与1/2比较大小,在两边都平方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对左边平方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算,将括号直接展开为“2-+1”而省去中间步骤,以此节约计算时间。又如,习题中判断是否约等于95,学生通过一定的心算可以得知介于与之间,即90到100之间,因此,不约等于95,此题错误。
三、重视检验,提高计算准确度
在作业与考试之中,许多学生没有检验的习惯,认为检验的用处不大。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检驗,但不引导学生感悟为何检验,这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与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检验,一边教授课堂知识与例题,一边分析一类题型中容易出错的点在何处,检验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易错点与盲点,让学生在解题时就引起注意,谨慎解题,提高计算准确度。
例如,教师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一元二次方程,其计算掌握度与熟练度较低,计算时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传递检验的思想和不同方程的快速检验方法,让学生了解检验方程的原因,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检验的重要性。如,教师教授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故意出错,写错配方时的加减号,让学生将算出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并将平方公式展开检验自己是否配方出错等,让学生学会仔细做题、仔细检验。在教授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授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将解代入原式检验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行解题,从学生的解题中寻找典型问题,让学生明白这部分检验的重点在于何处,提高学生解题时的精确性。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且不宜衡量的过程,它贯穿着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需要学生与教师有着水滴石穿的功夫。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日常计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观察、思考与总结,并在认知与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长期以往,学生才能将计算方法与技巧化为己有,得心应手,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与数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2] 李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日常计算训练;心算能力;重视检验
中学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计算量与计算难度与小学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跨度,不少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计算数学问题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而久而久之,这种畏难情绪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师通过强化计算训练,夯实基础,端正学生计算习惯与态度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逐步树立数学计算的信心,提高与突破学生自身的数学成绩,培养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
一、强化日常计算训练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也常说量变引起质变,这其中都暗含着学习的道理。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从强化日常的计算训练着手,学生在大量的计算联系中,对于计算方法、计算技巧才能掌握、熟悉,在量的累计后,学的通过反思总结才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知道怎样计算即快捷又不易出错。
例如,教师教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时,在概念的引入与例题分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本例题、课后习题等进行计算并熟悉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与运算方法。同理,积的乘方教师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此外,由于这两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相似,学生在学习之初分辨不清容易出错,因此,在这两个内容学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训练逐步区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并通过量的积累让学生达到看见一个式子可以辨别是幂的乘方还是积的乘方的地步,为学生后部分的学习牢固基础,也让学生牢固两者不同的运算方法。
二、锻炼心算能力
近几年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流行让学生在计算时更依靠电子产品中的计算器与网络,心算能力上有所减弱。而在考试中所有计算题都在稿纸上进行计算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师可以在平时就多锻炼学生的心算能力,并通过一定的巧算与记忆辅助学生更快更准地进行计算,帮助学生节约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教师教授“估算”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学生一定的心算能力。如例题中5.5与比较大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算,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经过简单心算可以得出
可以化简为,而学生又知≈1.4,4×1.4=5.6>5.5,从而学生可以取巧,而避免计算5.5?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心算与笔算的结合,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如,/2与1/2比较大小,在两边都平方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对左边平方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算,将括号直接展开为“2-+1”而省去中间步骤,以此节约计算时间。又如,习题中判断是否约等于95,学生通过一定的心算可以得知介于与之间,即90到100之间,因此,不约等于95,此题错误。
三、重视检验,提高计算准确度
在作业与考试之中,许多学生没有检验的习惯,认为检验的用处不大。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检驗,但不引导学生感悟为何检验,这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与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检验,一边教授课堂知识与例题,一边分析一类题型中容易出错的点在何处,检验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易错点与盲点,让学生在解题时就引起注意,谨慎解题,提高计算准确度。
例如,教师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一元二次方程,其计算掌握度与熟练度较低,计算时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传递检验的思想和不同方程的快速检验方法,让学生了解检验方程的原因,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检验的重要性。如,教师教授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故意出错,写错配方时的加减号,让学生将算出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并将平方公式展开检验自己是否配方出错等,让学生学会仔细做题、仔细检验。在教授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授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将解代入原式检验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行解题,从学生的解题中寻找典型问题,让学生明白这部分检验的重点在于何处,提高学生解题时的精确性。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且不宜衡量的过程,它贯穿着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需要学生与教师有着水滴石穿的功夫。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日常计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观察、思考与总结,并在认知与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长期以往,学生才能将计算方法与技巧化为己有,得心应手,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与数学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2] 李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1)